- 相关推荐
《张幼仪传》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幼仪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张幼仪传》读后感1
张幼仪,从一个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到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她的蜕变和成功源自她隐忍却不屈,坚毅并勤奋的优秀品质。
从小就颇有主见的张幼仪,却成了一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丈夫的冷漠和无视,没有让她消沉,却激发了她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决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改变,可以成为丈夫喜欢的新女性。
徐志摩迫于父母和张幼仪二哥的压力,不得不同意张幼仪去伦敦陪读。满心欢喜的她在看到徐志摩一脸不耐烦的表情时,一腔热情和期待瞬间冷却了。在英国,她除了继续接受丈夫的冷落,还要承担起一个普通家庭主妇的责任。琐碎的'生活没有击倒她,在征得徐志摩同意后,她请了家庭教师开始学习英文。
因为和徐志摩一场关于“小脚和西服不搭”的争论,引发了徐志摩的不满,他弃下怀孕的妻子,凭空消失了。举目无亲的张幼仪在二哥的资助下去了德国柏林,在那里生下了次子彼得。几个月后,徐志摩突然出现在柏林,为的是一纸离婚协议书,好回国追求林徽因。面对无可挽回的婚姻定局,张幼仪平静地选择了转身。
婚姻的结束,却是张幼仪重生的开启。她发奋学习,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学,获得了硕士学位。
灾难却又一次降临在她的头上,三岁的彼得因腹膜炎不幸离世。张幼仪的人生跌落进了无尽的黑暗,她甚至想一死了之。几个月后,她接到徐家父母的来信,因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问题,邀请她回国。
回国后,张幼仪迎来了她事业的春天。她接手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解除了银行的危机,使其步入正轨。她还接受了八弟和朋友们的邀请,出任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她出色的经商能力,让她在上海滩的名气越来越大。
徐志摩深深伤害了张幼仪,她却感谢他,也是婚姻的那段经历成就了她。对徐志摩所做的一切,可能有爱,但更多的是她的善良,豁达和责任感。
53岁那年,张幼仪终于有了自己的归宿,她和苏医生在婚后的日子里互敬互爱,一起走过了平静却幸福的二十年。
张幼仪的一生是历经磨难浴火重生的一生。她的成功是努力奋斗的必然结果。“那些不能打倒你的,最终都只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生活中经历的每次劫,岂知不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作为女性,只有经济独立,思想独立,才不会依附于任何人。独立的女人自带光芒,幸福怎么会不光顾于你?
《张幼仪传》读后感2
张幼仪是谁?她因了她的婚姻而出名,因为她的前夫是徐志摩。我也是从徐志摩才知道张幼仪。徐志摩除了诗歌出名,他也让起码三个女性出了名:陆小曼、林徽因,以及发妻张幼仪。
本书讲述了张幼仪的一生。张幼仪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接受“三从四德”的传统教育,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与同为富户的徐家,成为徐志摩的妻子。按理说,这是一门当户对的好亲事,偏偏男主角徐志摩不承家业在外求学,浪漫诗人一心接受新式教育,向往自由恋爱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对克己守礼的张幼仪埋下了“乡下土包子”的认知,根本不屑于跟她沟通,也不给自己机会了解张幼仪的努力上进以及为家庭的隐忍付出,最终结束了婚姻。徐志摩英年早逝,离婚后的张幼仪仍然持续照顾徐家老人,并投身商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人生过半后另组家庭,终于为自己活了几十年。
因为听说张幼仪是一个励志的传奇,我本很希望能了解一下她的故事,但作者在描述中插入不少的分析评论,读起来有种不时被打断、不时被教育几句的不爽。本书作者立场很分明,完全从欣赏、同情张幼仪的角度去描写,就差没把“徐是渣男”这句话说出口了。偏偏的,看完全文,我无法把徐志摩归入“渣男”的队列:人有各种,他与张幼仪并非同类项而已,尤其从今天来看,他追求婚姻自由也是正常的事情。他对周围的人都那么善良,他的文字透露出他赤子般的文人天真(也许这是他能写诗的天赋之一)。也许他的精神生活是不带烟火气的,但“夫妻”却是世间最具烟火气的奇妙组合,假如张幼仪只是他的某个远房姐妹或者世交朋友,而不是他的妻子,徐志摩对她一定是良善的,至少不会冷漠、不屑;偏偏是夫妻,所以她对他必然有合理合情的期望值,他也会认为她成为他追求婚姻幸福的“绊脚石”,不嫌弃才怪。两个人都是好人但结成夫妻则成为仇人了,世间这样的'例子应不在少数。所以,这段婚姻里谁对谁错呢?个体的故事放在历史里,抹不掉历史的色彩,这段婚姻诞生在那个新旧思潮冲击得最猛烈的民国时期,应是时代的错了。
本书的“作者简介”里说,“作者欣赏自强不息的励志女性,故此写了这本这本张幼仪传”,读完本书觉得有不实之嫌。张幼仪活了88岁,与徐志摩15岁结婚、22岁离婚,作者笔墨似乎就停留在她如何嫁到徐家到徐志摩去世这阶段,其31岁后五六十年的情况着墨甚少,婚姻之外的事情也是寥寥几笔带过。既然作这样的素材选择,称为“某某传”似是不妥,倒不如就叫“张幼仪与徐志摩的故事”,还可以吸引一下好奇猫的眼球呢。
写完这段文字,自己吓了一跳:我这,怎么敢这么评说一本公开出版发行的书呢?第一次。
《张幼仪传》读后感3
年轻时的张幼仪“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她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了婚姻放弃学业,即使到欧洲后,依旧一心相夫教子,与庭院深深地女子仍然别无二致。她是名门闺秀,是家教严谨、人才辈出的张家二小姐,却被婚姻封印了才华,成了旧式社会的牺牲品。直到被迫失去所有,她才猛然醒悟:她成不了最风趣的小姐,最风华绝代的名伶,但她必须成为她自己,才能获得尊重。
离婚后张幼仪实现了华丽转身,昨日柔弱的花朵今日已成铿锵玫瑰。在异国他乡远离亲人的那些艰难时刻,她重拾英文,学习德文,并成为德语老师。回国后,在上海滩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开启了自己的事业之旅。离婚三年后,徐志摩给陆小曼的信中再次提到这位“前妻”时,也赞叹道:“一个由志气、有胆量的女子,这两年来进步不小,独立的步子站得稳,思想有通道”。
我们都喜欢这些振奋人心的逆袭故事,可又有多少人能在苦难中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完成华丽转身。人需要两份勇气,一份自带的勇气,用来打破捆绑自己的枷锁,而另一份是用知识筑造起来的勇气,用来挑战自我和从前的.不可能。看完这本书,愈发喜欢张幼仪。悲于旧式社会的牺牲品,喜于醒悟崛起成一代真正独立的新时代女性。不能否认旧式教育出的大度与坚韧有功,更不能没有敢作敢想敢自我的新思想。没有打破墨守成规的勇气,就无法接受西式思想的洗礼与知识的熏陶。不是所有人都有幸拥有美满人生,但要拥有从一段不愉快中解脱出来的主动权,然后如张幼仪一般,重新为人生按下一个快进键。
如今,独立成了新时代女性的代名词。身为一名铁路女工,有幸拥有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更要终生学习,根据工作变化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学习,扩宽工作视野,成为学习型、创新型人才,满足工作发展的需要。时代赋予了我们机遇,也是时代赋予了我们历史责任,吾辈定要锤炼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恪尽职守,无愧于铁路人称号,无愧于这个时代。
读完《张幼仪传》,有太多感慨。有人说,女人一定要有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刻进命里的坚强。铁路女工高露,为了事业把儿女亲情放在第二位,一心只有旅客的安危,这是铁路女工的英雄个性,也是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独特风格。奋斗在铁路战线的女子,终究也能强大,也能淡淡地自立不败。
《张幼仪传》读后感4
从未有哪一位女子让我如此敬佩和感动,而且发自内心地赞叹!
在远离了传统的年代,人们的是非标准已经大大变异了。但是,如果你真正走过婚姻,并在其中有过挣扎和成长,我想你会感觉世间确实存在一种秩序:这是从佛法与道中贯穿下来的人间秩序。循此秩序而行方不逆天道和天意,而背离者则会自食其果。张幼仪和徐志摩正是这正反两方面的典例。
张幼仪身上俱足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公婆,顺从丈夫,兄长、儿子;恪守本分、吃苦耐劳。她严格的家教让她养成了隐忍的'性格,使她在婆家安度时日并深得公婆认可,也为日后离婚时获得公婆帮助种下了善因。在她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情感得不到释放,心灵得不到抚慰,她却不曾抱怨,不曾流露出伤情,任劳任怨地做着徐家的儿媳妇。”而她在徐志摩有外遇时亦没有大吵大闹甚至对第三者没有一句恶言相向,反而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致使徐不喜欢,而且离婚时对徐志摩也没有恶言相怼,而是说“我的离婚要感谢志摩,不是他我也不能成长,也不能找到自我。” 在徐志摩已和陆小曼结婚后,徐的母亲去世时徐志摩连丧事都无法操办还要找她处理,她以干女儿的身份处理了丧事又在徐出事后接济陆小曼,何其难能可贵?这种高度的修养,是徐志摩、陆小曼之流难以企及的,我想他们地下如有知,一定会羞愧不已,与幼仪相比,他们的人格如此渺小!
幼仪前半生似乎一直在吃苦还债,还掉之后即苦尽甘来。不但事业有成,亦迎来了幸福的婚姻。她宽厚大气的性格也注定人生不会不顺,也应了那句“厚德载物”的话。
而徐志摩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浪荡、不负责任、纵欲无度的花花公子,幸好有些才气,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子”之一。可是有才无德之人必不久长。他似乎从未顾及过父母、妻儿,只是任自己纵情声色。他虽然已成年,心理仍是一个巨婴。所以他把上帝给他的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最后身死异处,而他自认为的最爱之人陆小曼竟不肯为之收尸!真是“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收尸亦难为!”岂不为天下人耻笑。而这何尝不是他自己种下的恶果!
我喜欢张幼仪,她的胸襟和大气真难能可贵!她对待公婆、对待丈夫甚至丈夫带来的第三者都仁致义尽。而她在困难中的无怨无恨、顽强坚忍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世间如果有更多如她这样的女子,则不但能齐家,亦可平天下!学习并努力向她看齐!
【《张幼仪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史记张仪列传读后感12-08
《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11-27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后感02-26
尊老爱幼的妈妈作文12-20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通用02-25
(推荐)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后感02-27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04-16
幼眼观红楼_初三作文01-15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