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4-05-31 15:49: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常用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常用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文章以“我”为第一人称叙述斯特里克兰追求梦想的一生。斯特里克兰是一个追求梦想的理想主义者,47岁的他忍受不了伦敦家里妻子的折磨和工作的枯燥乏味,逃离了伦敦,跑到巴黎生活。随之遇到了斯特罗夫,画家斯特罗夫看到斯特里克兰身上的天才气质,在妻子兰琪。斯特罗夫出轨斯特里克兰的时候,他出于爱才和爱妻子,成全了他们两人,甚至腾出家让他们居住,却不知,兰琪一开始的爱只是占有的爱,当她得不到斯特里克兰的时候,自杀,斯特里克兰对此事以及斯特罗夫的话无动于衷。而“我”对斯特里克兰无情无义冷漠的心态产生厌恶,对他不再关注。直到有一天,辗转良久,得知斯特里克兰在南太平洋的岛上患上麻风病死去。又重新,追溯斯特里克兰的足迹,“我”循着斯特里克兰可能走过的路,一路上打探他的消息,获悉斯特里克兰与真爱爱塔和无忧无虑的家人,过上安宁快乐的晚年生活,这时,不幸降临于他的身上,患上了麻风病,因为土著居民出于恐惧的心理,时不时咒骂、驱赶他和他的'家人。历经沧桑的斯特里克兰,面对这些旁人的污言秽语,依旧保持着对画画的执着,不顾世俗的眼光。文章前半段说他抛弃家庭、抛弃热心帮助他的朋友的时候,我真的特别厌恶他的自私冷漠,后面才了解,无人理解内心的真正需求、环境的改造以及内心的呼唤让他做出了逃离的决定,随之,对他产生同情之感。这是一本我一看到开头直接想看下去的小说。今年年度看到的最好的一本小说。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已逾中年的伦敦股票经纪人史特利克兰有着让人向往的安稳生活,幸福美满的家庭。忽然有一天,他为了内心的绘画梦,在所有人的质疑中,放弃了所拥有的一切,只身前往巴黎学画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短暂的一生。

  远在异国他乡的'史特利克兰并没有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相反,他穷困潦倒,作品无人欣赏,最后在塔希堤岛上被麻风病带离了这个世界。他的作品却在他死后受艺术家赏识,在艺术界终掀起一片热潮。

  本书书名中的“六便士”代表着残酷的现实生活与世俗的金

  钱与名利,而“月亮”则象征着理想与自由,诗和远方。

  月亮高悬干空,似乎遥不可及,便士却是生活之需,触手可得。

  书中史特里克兰夫人,包括“我”以及那些所谓的“名流雅士”们,穷其一生都倾尽全力的去追求钱财、权力、地位,他们不假思索地为此付出,最终受其催眠,乃至于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向往什么,这场催眠过于长久,许多人甚至一生都醒不过来。而史特利克兰,这个在旁人眼里的“疯子”“无耻之徒”,无疑是这场大催眠中最清醒的人。“我跟你说了我必须画画。这由不得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落了水,他游的好不好无关紧要,反正他得从水里挣孔出来,不然就得淹死。”史特利克兰的言语中流露着他对画画的真情。由此,他离

  经叛道的行为变得似乎可以理解了:抛弃幸福美满的家定,舒坦

  的日子,只是为了挣断束缚自己的枷锁,去追寻自己的月亮,“人生漫长的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这正是书中的原话。

  我相信很多人开始时心中都怀揣自己的一个月亮,只是在缓缓流去的时间日中渐渐的被现实磨去一点,被一时的安稳磨去一点,最后自然只剩下了“六便士”。理想和现实当然会有差距,但比起那些穷尽一生都沉寂在自己的舒适圈中的人,我希望我们可以给人生一个自己喜爱的方向,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与理想,枕着六便士,也别忘了抬头看看月亮。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许巍的这句歌词伴着我一起读完了这本书,也同样在我心中无限回响,让我们落实了生活,也追寻月亮,不安于平庸的生活,不被名利所诱惑,以一颗坚毅,淡然的心,去追求生活的美。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细腻真挚中略带一丝自虐的爱恋,即使你并不为同性erectio,仍会被感动。三岛桑70年自尽之后便流出他生前书信,他坦承这部作品是对他"亲身体验的'忠实详述",自己有无法"朝一般常态的方向走感到苦恼",此前他一直对外强调此书是虚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跟随薄荷英语读书的时候,读过《月亮与六便士》的英文原版。如今再读起,故事脉络逐渐清晰,如老朋友再次相见,聊一聊过去。

  书中男主角名叫思特里克兰德,这是毛姆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创作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名字可太长了,因为记不住,所以专门去百度搜了一下,粘贴过来。有朋友问我,欧美小说里这么长名字怎么记住的,我压根儿没有这个烦恼,因为我不仅从来记不住,也未曾想找技巧去记忆。因为这丝毫不阻碍我在脑中塑造他的形象,也不影响我认识他,理解他,爱他恨他,批判他,同情他。他/她是个活生生走来我眼前的人,绝非是一个名字这么简单。

  月亮与六便士

  六便士是这生活

  月亮是那心中白月光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

  他就是那少数人中一个。

  他挺怪的

  自从开始画画后,大家都说他是个红胡子怪人了。

  他妻子热衷于攒饭局,来饭局的都是各色文艺青年。他却不一样,他在证券交易所工作,一直严肃面孔;至少在家里和他妻子面前,是个本本分分的形象,不出错地生活。在妻子的介绍里,“他可能很无趣”,至少在精神层面,他妻子眼中的他是“无趣”的。然后有一天,突然有一天,在按部就班和妻子生活了二十几年后,他留下了一封信,单方面结束了家庭生活,离开了家。妻子崩溃了,大姨姐冷嘲热讽的,大姨姐那火爆上校丈夫也崩溃了,这是什么情况?周围流言四起,跟哪哪的一漂亮女人走了,去昏头去疯去浪了。后来在巴黎找到了他的踪迹,穷困至极,没有女人,没去浪,小50的人突然觉醒,要追求心底里画画的梦想。他妻子可以理解他跟女人跑了,但绝不接受他为了理想逃离原有平稳的生活。就凭这,他俩走到这样的结局,也不奇怪,她从未了解他,也不曾拥有过他爸。不过这么坚决,这么“离经叛道”,就挺怪的。

  他挺钝的

  和人说话,挺没情商的,不悦耳也就罢了,甚至有揍他的冲动。都说食色性也,一女人过去坐他腿上,骂人家不说,还非得让人滚开,恩真性情!饿的都吃不上饭了,也不卖画,恩真性情!别人卖的挺好的画,给他看,说人画的像垃圾一样,恩真性情!

  他挺韧的

  一张没有写明原因的纸条,让他和过去还算优越的生活决裂了,就这么决绝、果敢,说了就做,去夜校学画画,真牛!他有时候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那次病的差点死掉那次,要不是戴尔克去救他,他早就死了。即使这样,他还是一路前行,从家乡到巴黎,再到塔希提岛,最终死在那里。一路走一路画,终到想象中那个岛。从没有遗憾放弃了之前的'舒适生活。从没有认为自己是天才,但一直坚韧践行这个梦想。

  临死前,虽已失明,这些年头脑中沉寂的想法,喷涌而出,脑中的理想世界跃然整个墙面。

  毛姆在书中描述道:“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

  美从来不是俯拾即是。

  塑造美的人愿吃苦,敢猎奇。

  他的画伴随着他本人的离世,价格涨高、价值连城,更是被赋予了应有的定义。

  为什么死后又出名了呢?

  大概那个当下,大家看清了他癫狂的外表,没去探索他才华的本质。

  人死了,癫狂形象褪去,才能客观地剥离出他的才华。

  终究是未负这一生。前半段咽下平淡,后半程终为癫狂。

  终达理想之地。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以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创造的小说,高更的一生就是解构主义最好的注脚,生于巴黎,23岁成为股票经纪人,娶了一位丹麦美人,生活优渥,但误入印象主义天地,在37岁这年响应内心的创作呼唤,辞去工作,与家人决裂,前往异国,最终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找到心灵归宿。高更的作品单纯朴实,形象简洁,构图层次分明,用色鲜艳,画作具有强烈的冲击感;高更的人生经历也正如他的作品一样,追求摆脱世俗束缚,回归原始、本真。

  和高更舍弃凡人眼中“成功人生”,遵循内心呼唤的真实生命的经历类似,毛姆走得也是弃医从文之路,但早年小说创作不算成功,没办法“使泰晤士河燃烧”。他转而创作戏剧,成为伦敦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但这种描绘上流社会风情的`喜剧,令毛姆备受煎熬,因为他和高更一样,知道“真正的真实”对于生命本身的重要性。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借天才医生亚伯拉罕阐明了自己与高更的共性。这位天才医生自读书时起,便出类拔萃,在眼看要升任医院管理层时,却因为一次前往埃及亚历山大港的经历,找到了自己的最终归宿,和当地人结婚,日子过得紧巴巴。而接替亚拉伯罕医生,一路平步青云的却是平庸的阿莱克医生。阿莱克嘲笑亚拉伯罕的选择,但亚拉伯罕本人却过得平和快乐。阿莱克的快乐是六便士式的,俗世安宁,生活富裕,亚拉伯罕的快乐则是月亮,是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诉求。那就像是,一个人偶然来到一个地方,莫名其妙地感觉自己属于那里,自己在出生地反而像是陌生人。遵从自己内心,选择月亮或者六便士,无疑都是幸福的。真正的痛苦反而是从未选择、追求,或者求而不得,守着错误的选择煎熬一生。

  月亮若是未竟的乡愁,那我们都是流落的异乡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在小学,我曾读过一本著名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再一次重读,我被文章所深深震撼。

  年幼的我懵懵懂懂,不理解主角斯特里克兰德的所作所为究竟有何意义,为他的家人与他自己感到哀痛。然而,待到如今我重温这本书,却从字里行间品味出了一种柔软细腻的情感——梦想的浪漫。评论家说,这部小说像福尔摩斯在探案。真的,它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作品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艺术家永远相信:“在沥青路面上浇水,百合花会长出来回报他的辛勤付出。”这是一种艺术信仰吗?毛姆是这样认为的,他把斯特里克兰德对画画的热枕和不顾一切的`劲头解释为皈依:“如同一块顽石被涓涓细滴洞穿那样,斯特里克兰德具有狂热者的单刀直入和信徒式的义无反顾。”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他兴许是个“不正常”的人。他古怪,疯狂,在病魔与穷困的打击下一次次爬起,继续那没有物质价值的梦想。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通过毛姆的笔下,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众生相:“各种人士利用人性的弱点来挣钱。”人生面临着梦想与金钱之间的冲突有时令人难以抉择。但他选择了梦想,最宝贵也最廉价。在何等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心中的清明,他的心一定是透彻的,像玻璃一样,能清楚地看见里面翻涌着的浪漫色彩。我非常钦佩他有出走半生的勇气,破开传统的观念与目光昂首阔步走向属于自己的梦想,梦想千金难买,勇气更是弥足珍贵。

  梦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巨大的鸿沟。有时我们常常表现得太过于理想,有时我们又常常表现得太过于物质。我们的人生还很长,有热爱,有悔恨,但我坚信,只要心向未来,长路的彼端定是浪漫的彩虹。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重读这本书时,比起体会“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次我更在意书中人物的感情细节,边读边在脑子里不断拼凑那些忘得差不多的情节。

  中间读到某些描述时我都非常生气,觉得他真的是个冷漠自私至极的王八蛋,凭什么抛妻弃子之后还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又凭什么认为自己拯救了一段荒唐的婚姻而如此漠视他人的生命,且赞叹男人才有高贵的灵魂,嘲讽女人只是依附爱情而活的蠢货。

  后来仔细想想,他身旁满是人性的矛盾、拿爱情来矫饰的控制欲以及虚荣的社交,既然世俗都没有多好,也该允许有人反抗。如果他的内心真的受到某种牵引,又怎么能忍受循规蹈矩地配合着妻子的.虚荣过完这一生。想到这里又觉得他真是个勇敢真实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语言反映出来他的灵魂更是极具魅力,总叫人能轻易地站在他那边。

  作者在书中都极少为他的冷漠无情找借口,这显得人物更加真实,也让我反思着我是否应该更加客观地看待书中的人物,而不该拿他与我脑子里设想出来的追求艺术的完美形象做对比。

  但个人还是觉得刘勇军的那个译本比较好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本书讲述了一个40岁的英国中年金融男突然抛妻弃子,毅然决然地跑到巴黎去学画画,而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最后因麻风病客死在大溪地一村落里。从中产到流民,他丝毫不在乎。他不在乎吃不在乎住不在乎女人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不会对救他性命的人说一句感谢的话,他不会对为他自杀的女人掉一滴泪。正如裴多菲说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是世人觉得不可理喻的怪人,生前没人欣赏他的画,死后几年突然扬名天下。所有跟他接触过的人都后悔当年没有留几幅他的画......

  书名叫《月亮和六便士》。月亮代表了理想,它在天上,有点孤单有点凄清,需要抬头才能见。六便士代表了生活,它在地上,看似卑微却无奈和现实,低头找寻六便士就无法抬头看月亮。

  男主在前四十年按着人生既定的轨道读书、工作、结婚、生子。作者在第一次见到他时写道:“我能想象他们正派体面波澜不惊的生活,膝下一双端庄开朗的儿女,显然注定要正常延续他们的家族地位和传统,可谓颇有成就。夫妻俩将不知不觉变老,看着儿女长大成人,时机成熟结婚成家,一个娶来漂亮姑娘,复又生儿育女;一个嫁给英俊威武的男子,肯定是个军官。最后,老夫妻骄傲优裕地隐退,备受子孙爱戴,过完幸福充实的一生,在耄耋高龄安然入土。”然而,在外人看来完美幸福的家庭,一夜之间全变了。

  男主给家里寄来一封信,声称去了巴黎,再不回来永不悔改。太太以为他跟人私奔了,委托作者我去巴黎劝他回来。我到了巴黎却看见他住在肮脏的小旅馆,带着不管不顾的偏执说他要学画画。“我说了我非画不可,由不了自己。落水的人不管泳技好坏都要游,不游出来就会淹死。”男主的理想和渴望在久久的压抑后,到了40岁终于不可遏制地苏醒了,内心的声音告诉他,我必须这样做,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诚如弘一法师李叔同,40多岁抛家弃子与佛相伴。然而游出来的大多数人都没游到岸,他们在意的不是结果,是一定要游出来。人生几十年,一定要为自己活一次!

  在这种人面前,马斯洛需求是暂时失效的。他们可以直奔第五层而去,实现自我。按毛主席的说法,这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这本书里我很佩服(不是喜欢)男主的太太。她是一个爱结交文艺人、热衷聚会、待人接物拿捏得当、家里布置优雅整洁的太太。当她收到丈夫的信时伤心不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央求作者帮她劝回丈夫。她说不计前嫌等他回来。然而当作者告诉她,男主不是私奔是去画画时,这位太太缓缓扫视众人,说:“他不会回来了。如果他不是为爱情走的,就全完了。”多么清醒的认识,小三好对付,一个人的理想却是无力战胜的。

  然后这位太太没有再自怨自艾,学会了速记和打字,凭借着交际能力和不幸的遭遇,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了。在那个年代,女人自食其力是不体面的。当然她没有同意离婚,她恨他,她不会给他自由。

  若干年后,男主死了,出名了。这位太太继承了姐姐姐夫的遗产,过着依然得体的生活。她对来访的人巧妙地暗示自己与丈夫的关系向来美满。作者写道:“那时我还不懂人性的矛盾,不知真情掺杂几多造作,高尚掺杂几分卑鄙,邪恶蕴含几多良善。”狭隘和慷慨、恶毒和善良、仇恨和热爱能紧紧并存在一颗心里。

  这位太太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认清事情不可挽留后,不再徒劳,该面对的就面对,所以我佩服她。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可是他瞎了呀。”

  “是的,他瞎了快一年了。”

  不知道斯特里克兰奇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作画的。大概是一生的追求与积淀,早已超越色彩与技巧,当他终于寻到了她的伊甸园时,他的欣喜,美丽又污秽。

  或许这就是艺术家们想要表达的,熟悉的材料熟悉的'颜色,却表达出了未知的情感。文字也是一样。我突然也想一睹斯特里克兰奇最后的那幅画作的真容,我也只能从作者的模糊的叙述和高更的画作中再试着理解一点他对世界,对自己也世界的情感。

  我好像看到了世事的矛盾,看似相反的东西实则可以兼得,而看似相近的东西却必须舍弃一方才可得到。或许我不该奢求更多,而是专心奋力纯粹的追逐一样我渴望的。成功与否,那就要看个人的境界了。

  不顾所有人的眼光,所有人都不理解还坚持自我,太难了,像溺水的人不得不自救,或许换是我,早已放弃自救选择死亡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英国诗人王尔德曾写下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我想,这简直可以拿来叙结《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

  有的人回味一生,如同入喉一杯温白开,不冷不热,平淡无奇却又温润如河。他们不曾为自己的人生付出过什么,也不曾领教过“敢”是什么滋味。可如果有一天,这些人不再为了活着而虚度,反倒去追求如沧海蓝月般遇不可求的冀景时,也变成了书中那捡不起六便士却仍想摘月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

  毛姆笔下《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以高更为原型塑造的一个文学人物。一个平常的午后,他留了一张简单的纸条以作告别,便孤身前往巴黎,为心中洁净土地上盛开的最后一朵月亮漂泊、流浪。用我的少女心去想象,故事的剧情该是这样:一位年轻的绅士,忍受不了淡漠无情的婚姻和平庸堕落的生活,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踏上征程,在一派生疏的新世界里用梦想绘出自己心中的月亮。在巴黎生活的日子中遇见富家千金并一获芳心,得到其慷慨相助,玛丽苏式的.爱情之余偶尔上演一下展露人性阴暗面的的附加戏码,最后历经艰辛功成名就的励志故事。但这不是构想,现实总会一次又一次扑灭人们心头不可亵渎的星火。查尔斯在巴黎穷困潦倒的度过了几年。白天在破旧昏暗的阁楼里绘画,晚上在混乱的街头酒吧放浪人生。就当他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时,好心的朋友将他接回家中养病,才得以活命。他逼得原妻殉情自杀,自己在街头流浪靠着救济站的面包苟活,在马赛用别人的身份在码头干活。又为了保命登上远航的轮船,漂洋过海来到太平洋的一座小岛。隐居在孤岛的丛林深处,娶了一名土著妻子,住一间简陋土屋,简衣素食,终日在泥巴糊成的土墙上完成最后的巨作。最终却患麻风病毁容、失明、死亡。

  书中毛姆写道:“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毛姆没有去评判自己创造的人物,我们也不应以社会道德的标尺去量度查尔斯,他对于理想的追求早已超脱道德的框架。

  书名《月亮与六便士》,高高在上的月亮,是我们圣洁的理想,满地的六便士,就是我们世俗的生活。现实中的我们大都没办法洒脱到丢弃现有的生活,去追寻缥缈的理想。可为什么斯特里克兰非要去画画呢?他说:“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没关系,反正他得挣扎,不然就得淹死。”他掉进了理想的河流里,溺水的人必须挣扎!这是本性、是欲望、是执着、更是信念。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斯特里克兰那样为了心中那副银光满溢的月而放弃遍处可见的六便士。可我们也许能在满地的六便士中抬头看看那月亮。

  我想,这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无所谓对错,但确有高贵与平庸之分。离经叛道追求“月亮”的不一定就是疯子,他也可能是神明;循规蹈矩为五斗米折腰的不一定就幸福,他也有可能很压抑;荣华富贵、功成名就,不应该是成功的唯一定义;做自己想做的事,让内心安宁,不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借口!人生苦短,还是要回到内心,追问灵魂。生活也好,谋生也罢,做出自己的选择,谁的心里还没那一朵捡不起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早就见到过《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但如此简单和莫名其妙的书名并没有吸引我的注意力,直到去年有同事跟我聊起此书,才决定看看。

  题目是什么意思?很奇怪的组合。带着这样的疑惑开始了寻找“月亮和六便士”之旅,遗憾的是阅读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有关它们的蛛丝马迹,反而是在读完此书,掩卷而思的时候恍然间明白:原来月亮象征了理想和浪漫,六便士代表了现实和庸俗。只不过,主人公在书中若隐若现的出现,叙述者“我”时断时续的讲述,让我感觉小说的主题并不明媚,像是雾里看花。所以,读完之后的这几天一直在回味着这部作品,在思考着主人公的故事。最终还是将目光聚集到书名上,两个对立的事物放到一起,本就具有张力,具有选择性,在二者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选择了“月亮”。

  原本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英国交易所的证券经纪人,事业顺利,收入不错,妻子美丽贤惠,儿女健康伶俐,家庭美满幸福……在所有人看来很不错的状态中,思特里克兰德离家出走了,留下了幼小的儿女和不安的妻子,还有疑惑的众人。在其妻子的拜托下,“我”去巴黎找到了他,否定了他找情人的猜测,获得思特里克兰德开始学画画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信息,这之后“我”或是在巴黎与他碰面,观察他的生活和绘画状况,或是从一系列其他人那里获得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绘画情况,直至思特里克兰德去世。思特里克兰德抛下优越的生活,只身来到巴黎追求理想,学校教育并不能契合他的想法,随后自己关在小破屋中作画,忍饥挨饿是家常便饭,生病潦倒也是常有之事,不过他打点零工赚点小钱,有时受到朋友的帮助,但他的画作并不让他满意,在他人眼中也并不讨喜,加上他脾气古怪更让人不愿接近。之后他辗转来到南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在这里他开始幸福了,在原始自然的椰林中,他与爱他懂他的爱塔一起生活,也开启了他创作的源泉,终其一生,在岛上的这几年无论是画画还是婚姻,于他而言都是最幸福的。不过,幸福的时光如此短暂,因为感染麻风病,不久之后在创作了满屋子的绝世壁画后,他病死了,绝世壁画也跟随她而去。之后他声名鹊起,世人开始回忆他,开始寻找珍藏他的画作。主人公坎坷曲折的经历令人唏嘘,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文中“我”的态度不断在转变,由最初的疑惑不解到不愿理睬到气愤再到可怜同情到理解最后是敬佩。当然,故事还是要回到起点,“我”再次见到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这时候的她依然向往昔一样虚伪做作、爱慕虚荣(对丈夫、对一切人),原本让我同情的女人和孩子在此时却十分的厌恶,反而对思特里克兰德更加敬佩,对他抛妻弃子的选择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文中“我”的态度恰恰也是我阅读过程中的心情体验,我想应该也代表了大多数的读者。

  这薄薄的一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太多了:婚姻与家庭、现代文明与“野蛮”文化、理想与现实……好像这里面充斥着太多的'冲突,也存在着太多的选择。在富足太平的现实生活中,思特里克兰德选择了理想,这样的选择一定是经历了太多的纠结和思考过后的结果,要不然主人公也不会在喜爱了绘画多年后的中年做出抉择。选择,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大到爱人的选择、事业的选择,小到晚饭吃什么,选择的过程是痛苦的,艰难的,可是选择过后带来的结果是更考验人的。但是纵观思特里克兰德一生,他并没有后悔他的选择,而且坦然或者说顺其自然的接受着一切后果,包括死亡。不过,最终他成功了,他摸到了“月亮”,不为庸俗的现实,不为趋之若鹜的名利,只为自己心中的明月!

  我深深地被震撼,这就是传奇人生带来的效果,这就是经典带给我们的思考,无论是思特里克兰德,还是其原型高更,抑或是梵高,或其他艺术家,还有各行各业的古今中外人物,在他们的人生中,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但是他们都是选择了那轮明月,锲而不舍的去坚持自己的抉择,这样的勇气是可敬的。理想,于我而言太奢侈,从未想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更不用说去追求。即使勉强有,自己会舍得抛弃目前安逸平静的生活吗?愿意放下自己奋斗多年的事业(说工作更合适)吗?会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吗?月亮是美妙的,六便士充满铜臭味,但我想我会轻而易举的选择“六便士”。这就是伟人之所以伟大,而我依然平庸的原因吧!

  月亮与六便士,你选择什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看完《月亮和六便士》,说实话,并不赞成男主的做法,虽然他选择了心中的月亮,在其死后,他也成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家。然而,不负责任,自私,冷漠无情,脸皮极厚,毫无感恩之心这些标签我还是想贴他身上。如果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要抛妻弃子,不顾家庭的责任;冷漠无情,不思感恩,伤害他人;难道因为他是天才,他能坚持心中的理想,敢于突破世俗,所以这些就都应该被原谅吗?至少在我眼里他是个渣男,自私鬼当然,他也是个敢于世俗,特立独行的天才画家。毕竟每个人每件事都应该批判性的去看待思考。

  故事让我想起了《天堂电影院》的结局,数十年未见,纵使两人仍然相爱,男主终生未娶,但女主最终还是回归了理性,毕竟已为人母。相反的,电影《两小无猜》的.结局让我很反感,两人嘻嘻哈哈的打赌“敢不敢”,就是不承认彼此相爱,但最后的结局两人终于在一起,然而男主却是抛妻弃子,女主也是抛弃了丈夫。这样为了心中所爱却毫不顾忌他人的做法实则让人喜爱不起来。虽然电影是非常不错。

  现实中我想起了之前有跟人讨论过关于旅行的一个问题,有些类似,但也不加过多论述了,大致就是关于“只要你旅行的欲望足够强烈,钱和时间的只是你欲望不够强的借口”。也想起了之前跟她争论过关于徐志摩是否算渣男的一个问题,也有些类似吧。

  支持每个人去追寻他心中所追求的,只要时机恰当,哪怕你根本不会成功,只要你自己能所求一份安宁便可,但前提是别过多的伤害他人。某些时候过度的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可以理解为自私。

  不过也可能我是这样的一个想法,所以脱离不了世俗,只能泯然众人矣。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月亮是头顶的理想,六便士是脚下的路。有的人只顾着脚下的六便士,却忽视了头顶的理想。

  故事中的男主斯特里克兰德年过四十,在旁人的意识里他已被选入成功人士之列。可是有一天他突然留书一封,孑然一身离家出走了。不明真相的人都以为他是有了外遇,而事实上斯特里克兰德是去追寻他的绘画梦了。他从小便对画画充满兴趣,可在父亲的压力下他被迫成为了从事金融行业且也混得风生水起。只是在四十几岁的某一天他突然抛妻弃子朝着梦想飞奔而去。从情感的层面上来说,斯特里克兰德无疑是一个自私鬼,他无视妻子的爱并残忍地留下妻子独自照顾年幼的.孩子、逃避作为父亲的责任与担当。但是在追求理想上,他是最虔诚的追随者,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逐梦。

  斯特里克兰德是冷漠无情的,著名画家斯特罗伊夫欣赏他的才气在他快病死之际收留他照顾他。在斯特罗伊夫的妻子与他的朝夕相处中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他并要跟他离开时,他显得无动于衷。而在之后斯特罗伊夫妻子因为爱他却始终得不到他的爱,过分痛苦自杀身亡后,他依旧没有半分愧疚。他醉心于他的理想事业,别的事情从未放在心上。

  男主人公的人物设定不是完美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充满瑕疵。然而他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以及他的饱满热情和孜孜不倦的态度是应该让人肃然起敬的。

  这是一本荡涤心灵的书,它打破了我们对成功的传统认知。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儿女双全、家庭美满,这就是成功了吗?答案恐怕并非如此。人生不过短短几十个春秋,如若能为理想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便也不枉此生了。趁青春还在、岁月还长,为什么不放开手搏一搏呢!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9

  理由:最力推毛姆的书,是文艺青年的鸡汤。每个人看哈姆雷特,都有自己内心的哈姆雷特。不过看这本书时,你会感觉有点讨厌这个画家,看到最后你却又会被他感动。一直有一件事心里的欲望,让你对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你只是一心想要做到那件事。很佩服主人公。

  简介:《月亮和六便士》的情节并不复杂,写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篇外国文学是《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写于1919年4月,据今天正好100年。

  便士是英国的货币单位,一英镑等于100便士,六便士折合成人民币也就是6毛钱,其实当你读完整部小说才发现,全文始终既没提到月亮,也没提到这六便士。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为参考原型,描述了一个原本普通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突然有一天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放弃了美满优渥的生活,离家出走,先走巴黎,后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生活和生命的故事。

  毛姆很另类,他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更加另类,违反世俗和传统。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观察者叙事者,冷静、客观、克制、包容的看待人性,既不扬善也不隐恶,把人性的复杂不可知,与善恶兼容陈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观察,体会和揣摩。正像有人说,艺术家都是超道德的,我一个凡夫俗子有的地方并不能理解,我也就我能理解和体会到的说几句吧。

  小说开头先出场的是斯特里克兰德的太太,她过着令人羡慕的体面的中产生活,有一双漂亮的儿女,她经常举办午餐聚会,文化沙龙,还嘲笑过她的丈夫不懂艺术。而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这时候小说给了大家一个大大的悬疑,斯特里克兰德忽然有一天离家出走了,而周围的人们与他的家人都以为他带着另外一个年轻女子私奔了,而抛弃了与他共同生活17载的妻子,是一个薄情寡义的负心汉。

  而随着作者去到巴黎,找到斯特里克兰德,谜底进一步揭开。他实际上是跑去巴黎学画画了,住着不能再廉价的'小旅馆,虽然“他的冷酷无情到了没人性的地步”,但是他却是一个不追名逐利,纯粹的狂热的热爱画画的艺术家。“他真心不介意人们怎样看待他的人,因此常规的习俗拿他毫无办法,他就像一个全身涂满油的拳击手,你根本无法抓住他,这就给了他一种自由,而让别人火冒三丈。

  “我必须要画画,我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一个人落到水里,他如何游泳姿势好看,难看根本没有关系,他必须挣扎出水,否则就会被淹死”!

  他如此狂热的热爱画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贫穷疾病,都奈何不了他。这又让我想到这几天被媒体曝光的上海流浪汉沈巍,说人们的生活理念不一样。

  最后斯特里克兰德重麻风病死了。他的壁画也付之一炬。而那些墙壁上异乎寻常的壁画,给他看过病的摩特医生这样回忆说:“彻底的将他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了,对生活的全部理解,发现的全部秘密,肯定都已呈现在的那部画里了,终于找到内心的安宁,孤独而痛苦的灵魂终于得到安慰”。此后他名声大噪,一画难求。那些生活在他周围曾经见过他的人都为没有拥有他的一幅画而狂拧大腿抱憾终身。

  作者还讲了一个与画家斯特里克兰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故事,两位师出同门而命运截然相反的医生的逸事。医术高超的亚伯拉罕听从内心的召唤,抛下伦敦的优质厚禄,到亚历山大港当了朴素的检疫员;技艺稍逊的卡迈克尔则幸运的顶替了亚伯拉汗留下的空缺,成为趾高气扬的社会名流。作者提出了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1、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

  2、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是成功吗?

  这又是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前一阵子报道的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马旭,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却把毕生积蓄1000万捐给家乡,带给人们的震动一样。

  再回到题目,月亮和六便士。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画家对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月亮和六便士如何取舍这取决于人们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作者毛姆本身是他那个年代最有钱的作家。而这几天的热播剧“都挺好”,苏明玉的帮助家人时毫不犹豫的出手阔绰大家都觉得很过瘾。所以生活中多一些克制包容和接纳,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不要轻易去随便评判别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这本书是在做兼职的时候看完的,朋友推荐的书,说这是她最喜欢的长篇小说。这是完整读完毛姆的第一本书,另外一本更出名的可能是《月亮与六便士》。

  毛姆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作品,有长短篇小说,戏剧,游记,随笔。他也是一个世界旅行家,曾经在19世纪20年代来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并以中国香港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面纱》(1925),之后又去拉丁美洲与印度。毛姆出生在法国,大部分作品是在二战期间创作出来的。在序言中,法国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吸引了我的注意。

  首先登场的是艾略特,第一部分前四章基本是在介绍艾略特外貌性格为人,个子高高,举止优雅,浓密略带卷曲的黑发中掺了一些银丝,他有堂堂仪表,穿着十分讲究,生活用品和衣服鞋帽都是专卖店的奢侈品牌,他博雅,彬彬有礼,办事周全,极度热爱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人缘好,脑子聪明,跳舞棒,网球打得好,枪法准,善于搞气氛,是达官贵人宴会上的一个宝,大方殷勤。当然也是一个势利眼,而且是个厚脸皮的大势利眼。对别人的冷言冷语和断然拒绝,他都能容忍,不予理睬。为了赴一个他想要参加的宴会,或是想要结识一位大名鼎鼎却脾气暴躁的老寡妇,他可以吞下任何羞辱,死乞白赖地去恳求。他不屈不挠。在找好目标后,他会不懈地追逐,就像一个植物猎人为寻找罕见的异种兰花而不顾洪水、地震、热病和怀有敌意的土著人那样。

  艾略特对名利的追求,有一种孩子般的纯粹。说到小孩,有一个被小孩的纯粹和勇气触动的瞬间。那是一个大概4岁的孩子在公园玩,他希望加入别的孩子队伍里,他过去主动问别人“我能和你们玩吗”,那个孩子直接回复“不可以”,他没有继续纠缠,接着又去问别的小朋友能不能一起玩。听着孩子们的对话,觉得TA们太酷了,直接问,直接拒绝,不需要理由!失败了也无所谓,继续问,没害怕失败。我们长大之后多是扭扭捏捏,患得患失,不敢(或者说不能)说出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小孩子则单纯得多,不想和你玩就直接拒绝,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多酷啊!艾略特死皮赖脸地追求那些他想得到的东西,他没有伤害别人,不虚伪,不掩饰自己的势利眼,真是纯势利。

  “1914年一战爆发,他参加救护队,在巴黎红十字会有了一个职位。那个时候,他已很富有,对要人举办的慈善活动,他慷慨捐助。他总是乐于用自己的博雅知识和组织才能,来支持那些为募捐而举办的盛大集会。他成为了巴黎两个最高贵俱乐部的会员。他是法国名媛贵妇口中常提起的“那个好艾略特”。他终于功成名就了。”

  之前的交往中,艾略特并没有把作者放在眼里,见面只是热情握手,没有进一步交往的意思,但在作者一部剧本意外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功后,艾略特对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想想自己是一个势利的人吗?势利不只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在格尔木认识几个朋友,我们谈及“是什么令我们走到一起,才认识几天我们就可以无话不谈的时候,她说到“互相利用”这个词,她说这就是势利的一种,不只是金钱利害方面的,比如对方分享的东西对你的认知有没有价值,有没有让你心灵为之一震。人与人的关系都可以说是以各种互相利用为起点的,“互相利用”可以是价值观的吻合,可以一起搞事情的,可以是令你有所收获,精神上有共鸣的,也可以是为你带来人脉和钱途的,包括绝大部分父母的爱,也是有前提的。

  艾略特每天都有应酬,想想已经感到窒息。我每次参加完聚会都要独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元气。我会想热衷上流社会社交的他们这样处在喧嚣奢华的聚会中,真的会开心吗?在喧嚣过后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会感到孤独吗?答案是肯定的,就在艾略特去世时给出了答案,依附于身外物取得的快乐,是短暂的和会有失望的时候。

  作者对艾略特的描述,几乎没有单方面的贬义,说他势利造作,但又真诚善良,说他卑鄙恶劣,又乐于助人慷慨热情。他热心为拉里介绍工作,在侄女伊莎贝尔一家破产的时候,给予她们房子住,去世后,大部分遗产留给了伊莎贝尔。这个人物很丰满多面。“自从我病倒以后,打电话询问我病况的还不到十个人,这一个星期以来,只有一个人拿了一束不起眼的花来看我。我为他们做了我能做的一切。他们吃我的饭,喝我的酒。我为他们跑腿办事。替他们安排宴会。我挖空心思地为他们着想。可到头来我得到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在乎我的死活。噢,这世道真是太残忍了。”他说着哭了起来,大滴的泪珠顺着他枯槁的脸颊淌下来,“我真希望我一直待在美国就好了。”

  这是艾略特病倒时发出的感叹,这就是所谓的酒肉朋友,有吃有喝的时候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大难临头各自飞,势利了这一辈子的人,难道连这个都不懂吗?他是真单纯。晚年的艾略特抱着重病,却仍然硬撑着追求社交生活,就像一个快要死去的演员,脸上涂了油彩出现在舞台上时,会暂时忘记了他的病痛一样,艾略特用他惯有的自信,扮演着他彬彬有礼的侍臣角色。这里有种被别人按着人中还要说“扶我起来,我还能社交”的即视感。在艾略特快要去世的时候,社交的世界与他渐行渐远。一些重要的社交活动特意不请他,以此来羞辱他。可见,上流社会的世界,感情分文不值。要是他能脱离这些失望感和孤零感还好,能让我佩服这样势利惯的人能够及时抽身,享受自己最后的快乐。但实际上并没有,没有了社交和人的虚假奉承,艾略特无比绝望和空虚,他觉得社会交际是他的命根子,宴会与他休戚相关,哪一家请客没有他,就是对他的'冒犯,一个人待在家里便是一种耻辱。

  他说他的墓志铭会写上一句“我总是出入于欧洲的上流社会”,我差点笑死,多么没有自我的一个人啊,追求的全是外在的东西,内心的空洞比宇宙还大。不管是走过很多的路,读过很多的书或者是赚很多的钱,都一样是在世间修行。如果从人生的过程来说,不把最后的结果当成结局,艾略特的一生足够丰富多彩了,可惜是他太不知足了,什么都想要,快乐了一辈子,最后凄惨一会儿怎么了?本来艾略特这种人的生活是我以往没有体会过的,感觉离我很远,看得不知道给些什么样的反应。看多几次又发现很有趣。对比拉里的生活,不就是我现在和过去所经历和追求的吗,反而觉得很熟悉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对我来说,艾略特才是这本书的主角。

  艾略特在这本书里的戏份快要比拉里还多了,大概是为了让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吧。

  在故事的最后,毛姆写道:所有我关注的人物皆各得其所,埃利奥特名声显赫;伊莎贝尔在一个活跃而高雅的社交圈里有了稳固的地位,支撑她的是殷实的财富;格雷则重返朝九晚六的公司生涯,其职业稳定且利润丰厚;苏珊娜·鲁维耶有了安全感;索菲得到了死亡;而拉里获得的是快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3-11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1-16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9-2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13

月亮六便士读后感07-25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03-13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4-19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04-15

名著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3-09

读《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