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23 15:41: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心得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章节是谈《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其中谈到“劳动素养”:不仅包括完善实际技能和技巧,掌握技艺,而且包括劳动活动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之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读到这儿,我不禁联想到学校和家庭的劳动教育状况。

  想起我上小学的时候,每个星期有一个半天是“劳动课”,那时一个星期上五天半课,每个周五的下午全校老师带着全校同学参加劳动实践,学校有实验园地——一大片的菜园。低年级时,跟着老师学种菜,每人都从家里带一把小锄头,什么松土啊,播种啊,除草啊,间苗啊,移栽啊,捉虫啊,搞得有模有样。在劳动的过程中,能认识许多植物,也顺带认识许多土里的小动物;搞清楚了好多蔬菜生长的时令,摸着许多蔬菜的生长规律和特性,如喜阴喜阳,喜干喜湿等。有时也搞校园卫生,但并不只是零散的操作。各个班级有责任区,责任区里的任务有给植物浇水,拔杂草,整理体育活动设施,有意思的是学校不是买成品的扫帚,而是高年级同学自己去砍竹子,再利用枝条自己学扎扫把。有时的原材料是茅草的花和茎,那扫把可用来在干地上扫细小的尘土和纸屑。搞卫生时,有人负责到附近的河里提水、抬水,有人负责擦洗清理,分工明确,劳动的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

  在上劳动课的时候,低年级的同学巴不得自己快点长大,因为到了高年级就可以跟着老师带上干粮去山里砍柴,砍竹子,烧木炭……拿着柴刀,一路上说说笑笑,到了山上,挑选自己看中的树,在根部砍断,剔去枝枝丫丫,变成树段,扛着回学校,有时也直接扛回家。之后,再把树段剁成一段一段的,堆起来晾干,就是最好的柴火了。渐渐地,我们认识了许多种树,知道“乔木”“灌木”的意思,了解哪些是落叶树,哪些是常绿树,哪些树的果子可以吃,哪些果子却不能吃。那劳动的兴致,绝对胜过如今的春秋游。

  相比之下,现在学校开设的劳动课程,充其量被称为“劳技课”,在时间上一周一节课,远远满足不了劳动教育的时间需求;在课程内容上,侧重于技能技巧的专门教学,功利性强,而“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行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自然性”就被弱化了。当然平时学生也参与一些“打扫卫生”之类的劳动事务,但是很多时候是进行一些零散的操作,不是“在一件有意义的设想的基础上进行长期的活动”,这样“儿童劳动的力量性”就不强。

  所以,我在想,劳动教育不能只偏重于追求“技能技巧”的教育,而应该是充分腾给学生劳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有情趣的劳动中,自然地认识世界,体会劳动的快乐,自然地习得劳动的技能技巧。那样才拥有真正的劳动的“道德实质”:一个人把自己的智慧、技艺和对事业的无私的热爱变成老师的物质成果,他会享受到光荣感、自尊感,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

教师读书心得2

  这本书读了不止一遍了,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触,第一次读是因为朋友的强力推荐,所以我去读了,但我只是为了读而去读,囫囵吞枣,很多道理没有吸收,或者是知道道理了,但还是没有改变,慢慢的也被消磨掉了。直到有了孩子,因为封皮比较漂亮,很吸引孩子的注意,所以孩子多次拿这本书让我给他讲,于是我又能够再次品读这本书。

  故事里有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它们分别是嗅嗅:洞察力灵敏力勇敢;匆匆:执行力行动派果断;唧唧:会逃避但慢慢在适应新变化并付诸行动;哼哼:喜欢享受和安逸墨守成规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是故事里的嗅嗅、匆匆、哼哼、唧唧,也可能是它们的结合体,读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的对号入座。

  这是一本简短的书,但道理却值得我们深思,如文章里有问到“如果没有恐惧,你会做什么?”我们总是害怕结果而未开始,因此在犹豫中错过很多,那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选择?还有一点,也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一句话,“生活中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想一想,确实是这样,生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者是你的年龄,或者是你的心态,亦或者是周围人的变化、时代的变化等等,总之生活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当变化出现时,或许简单行事比瞻前顾后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受益。顾虑太多只会让我们越来越恐惧,终难以迈出那一步,不如想就去做,重要的是行动起来,用行动去面对未知的恐惧。

教师读书心得3

  今日重温前苏联功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倍感亲切。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的每一个富有创见的观点、每一处生动的教育细节和鲜活的教育案例,都仿佛跨越了时空,在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这部创作于半个世纪之前的教育经典,之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是因为作者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个来自于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22年直至去世,在这期间,他不断的实践并完善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他给我们总结的这一百条建议,既是作者教育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教育教学实践的理性反思。沿着大师的思索轨迹,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立足于教育教学规律本身,以一种超前的意识,在娓娓的讲述中,为我们揭示了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从阅读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用下面的一个案例回答了这个问题。

  1、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第二条建议就是每位教师“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列举了一个案例:一位历史老师讲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那么,究竟怎么样来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而回顾自己工作后的读书经历,却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除了一些不得不读的教学参考书外,自己好像没有认真地,系统地读过一本教育类专著。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时间绝不是不读书的借口,“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也就是说,时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呢?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每个月要买三种书,一种是关于自己学科的,一种是关于人物传记的,还有一种是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他说,希望你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因为你读书,你的教科书在你眼里年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

  现在我们顺义区教委正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彩虹读书”计划,倡导学生和老师一起读书,创建书香校园。我们正应该以此为契机,多读一些教育类、学科类的专业书籍,也可以读一些非专业书籍,从教育的范畴(专业研读)和非教育的范畴(跳出教育看教育)两个视角,去把握教育的规律,认请学科的本质,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我们不仅自己要读书,我们还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去读适合他的书。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第18、19条建议中告诉我们,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二、教育从尊重人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教育首先是人学”。因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神交流活动。这里所说的尊重,不仅仅包括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尊重学生”,还包括尊重我们自己。

  1、尊重学生就是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尊重人的差异,尊重不同的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如生存、安全、获得尊重自我实现等,激发出潜能,为人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各种人物的观察和对一些人物传记的考察,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作为学生,他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能力,成为自己想做的人,就是基于自己的差异,得到最优化、最大化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真正的对学生的尊重。

  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不同学生需要、发展的差异,还要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维护学生的自尊,采用科学的,人性化的评价学生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这一点各种论述很多,在这就不再赘述。在这里,我想结合这本书中的观点重点谈一谈第二点,让学生有自由的精神生活。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的;而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生活,那也是不可思议的。遗憾的是,我们给了学生学习足够的关注,却忽略了他们年龄段应有的精神生活。作为一个年轻人,甚至是儿童的天性,被扼杀在无休止的学业和训诫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学生的智力兴趣的世界仅仅局限于准备功课,如果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以外,什么别的东西也没有,如果智力生活只局限在学习的圈子里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一个人来说就会变成毫无吸引力的,阴郁沉闷的地方,而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情。只有在学校里充满生机蓬勃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情况下,掌握知识才能变成一种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作的事情。”

  所以作为一个尊重学生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说,要让学校生活变得有趣,并由此成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换句话说,“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2、反对伪圣化和假崇高(韩军语):把教师当“人”看。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在他的每一本著作中,都饱含着他对教师成长,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关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把教师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坛,而是首先把教师看成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普通职业,把教师看成一个人,一个“也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比如他关注教师的时间问题,关注教师的待遇和人格尊严问题,他认为,教师,这门职业的从业者只有在各种外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被要求不断进步和最终升华,说得再通俗一些,就是说要在满足教师最基本的物质笔精神生活的需要的前提下,再要求教师从内心地去热爱这门职业,去追求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扪心自问,这是符合普通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的,也是客观的。

  但是,我们虽然不愿意被动地被人抬上高高的却清贫无助的神坛,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的职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为我们是塑造灵魂的人,是影响孩子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最多、最大的人,这就使得我们的工作不同公司企业。作为知识分子,我们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我们更渴望被承认,被理解。所以我们尊重自己,就是要用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用更严格的社会规则约束自己——用正确的、积极的思想、观念去影响学生,同样是我们的专业责任,这同时也是对自己人格的最大尊重。

  纵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虽然没有揭示出教育的全部规律和本质,但是却为我们认识教育的规律和本质,打开了一道门,开启了一扇窗。尤其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如何促进教育的专业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被广泛关注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怎么做一名合格、然后优秀的教师,或许这才是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21世纪教师的价值所在。

教师读书心得4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

  这本书作者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特别是每一个章节前面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最大。

  一、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

  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 吴非 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

  其实,不管是什么地方,每个中国人的根都在农村,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小农意识哺育了民族性格,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知识阶层。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把小农意识带进教育。可怕的是这种习气又通过教师的示范,传染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有些教师回忆自己的学生,会发现在做人上差异过大,其实种子是在青少年时代种下去的。如果你嫌自己的学生“小气”,既需要从家庭教育方面找原因,可能也得反思:自己是不是个“大气”的人。

  三、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教师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缺乏耐心,说话方式不当,都可能形成隔膜,使学生畏惧老师,从而失去很多学习机会。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主要责任在教师。

  在教学不顺利的时候,教师们能不能做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有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的成长需要靠我们的耐心和勇气去实现,如果能时时想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谈话,都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他的人格养成,关系到他个体生命的价值,我们可能会更加重视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书中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深意的道理,要当一名合格的老师需要注意学习的还有很多,作者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与希望,激励我前行。

教师读书心得5

  阅读篇目:《我的阅读"行为教育"》

  感悟:读了这篇《我的阅读"行为教育"》,使我明白到阅读写作是十分重要的,阅读不但对自己的人生,对学生的影响,对自己的.心灵都有深远的影响,看到作者的阅读人生,令自己也有了阅读的冲劲,不再为自己找籍口,让阅读丰富自己的人生。

教师读书心得6

  阅读篇目:《孩子给我坚持的力量》

  感悟:现在的教师很辛苦,尤其是做班主任的`老师,工作之多,工作制繁琐,就更不用说了,然而当你做了工作,看到自己的学生变乖变好了,即使成绩不大理想,但他们都养成了一些好习惯,心里也确实得到了安慰,对自己不停的工作,不停地教育学生也是值得的。因此,我们要留心发现学生的点滴成就,安慰自己,以它为动力,继续努力工作。

教师读书心得7

  人生就像花朵一样,慢慢绽放,慢慢调零。

  从绽放到凋零,这其中的每一天都应该被好好对待。人生来一直在寻找心灵的安稳和身体的安适。总以为这些都可以用外界的金钱和物质来填补,可是到头来发现人生的喜悦和满足与心灵之外的事物关系并不大,至少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重要。

  我们在用心感受着世界,总是会被某些人和事情感动,也会被伤害的遍体鳞伤。如何在无常的现世中活好呢?不要以为皈依佛陀就能解救自己,就能人无常中脱离,不要以为相信谁或者跟随谁就能让自己过上无忧的人生。真正的解救是接受无常,取得一颗从容面对无常的心。大多数的我们都在追求确定性,期望找到幸福人生的准确公式,可那么多人那么多年谁也没有总结出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则。

  所以,不要把别人成功的公式往自己身上套,不要把别人成功育儿的公式往自己孩子身上套。世间虽有因果,可绝不是那么简单的因果关系。

  曾经我以为强大的人一定要一颗坚硬的心,看过这本书才知道真正强大的人的心是多么柔软。柔软到看到蝼蚁的不幸死去也会升起怜悯之心,也会默默落泪。绝不是多愁善感的眼泪,而是看透本质的慈悲。作为凡人的我们难以看出逝去蚂蚁的灵魂前世到底经历了什么今生才会如此凄惨的在这里结束生命,下一世又将投奔到哪里,又将有怎样的人生。对于因果,不是今天做了好事坏事就能立刻很快的显现,或许在不久之后,也或者在下辈子果报才出现。

  有人说,痛快的过完今生不就好了,谁知道有没有上辈子下辈子呢?即使真的与佛法缘分末到,不相信这些缘分,可是作为人,一生心存善念,做善事,说良言,终受益大的其实是自己。

  这世间不乏强大而柔软的人,即使自己一开始很难磨炼出一颗柔软的'心,也要能发现携带这种美好的身边人。看到一个强大的人如何身处如此高度,却面对低在坐埃里的人仍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那些满口尖酸刻薄言语的所谓强人真的强大吗?因为自己能做到某些事而别人做不到就生出鄙夷的眼光,其实是在掩饰内心对于能力的不安,难以接受世间的无常多变。

  人总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长处不会一样,让鱼儿和鸟儿比赛飞翔,有智慧的鸟儿也绝不会嘲笑鱼儿飞不起来的笨拙。书中一段很是触动我的内心。作者希阿荣博堪布儿时很是顽劣,虽然加入佛陀,但是内心并没有完全理解上师的言行。知道上师圆寂后,苦难才终于让他成熟起来。直到那时才开始明白为什么赤诚嘉参堪布每次讲到上师功德、众生痛苦等内容时,都会痛哭流涕。

  上师的眼泪止终于流进我那颗顽劣的心里,从此我的心里也有了泪。作者如是说。

  世间的书籍终于进入了我的内心,从此我的心里也有了净士和软肋。

教师读书心得8

  读《蜗牛的悲剧》有感-教师读书笔记

  不妨也做一只蜗牛——读《蜗牛的悲剧》有感

  本出于教学的需要,重新翻阅了搁置许久的《鲁迅作品集》,同时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不想,因为一篇老课文却让我有了新的收获。

  提到鲁迅,人们往往会说他的文字像刀、像剑、像匕首,狠狠地刺向敌人的心脏;像鼓、像炮,像春雷,唤醒了国民沉睡的.灵魂。我们必须承认其文字的犀利与力量,思想的深刻与高度,却也因为仰视从而生出了距离。直到,真正走近鲁迅,了解他的生活,他的家庭,他的婚姻。

  像大多同时代的年轻人一样,鲁迅也没有逃脱包办婚姻的命运。只是那个传统而又守旧的小脚女人朱安费尽心力、终其一生也没能得到丈夫丝毫的爱怜。最后只能凄凉的感叹”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儿一点儿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这番朴实而悲惨的言辞让太多人流泪唏嘘。可是,除了深深的同情,我也实在想不出朱安还有怎样更好的出口,因为她所处的环境,更因为她的性情,注定会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当后人太多的言辞指责鲁迅的薄情与自私,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感怀。

  诚然,没有感情,没有爱意,也完全可以像所有的旧式婚姻一样维持表面的正常,起码能够满足自己和对方血气方刚的需求。可是,鲁迅没有,他甚至不愿给名义上的妻一个孩子。他冷漠对方,也苛待自己,孤独着、寂寞着,一下就是二十年。据说,鲁迅在寒冷的冬天也只穿单裤写作就是为了自我克制、自我压抑。这种”苦行僧“的生活于身心无益鲁迅并非不知道,然而,无情无爱不相投让他终究无法亲近。其实,鲁迅何尝不是一只蜗牛,只不过他坚持爬行的路线是他渴望完满的方向。这样的坚持有错吗?况且,有多少人能如此坚守呢?

  突然就想到两个人:一个是同时代的金岳霖先生,一个是隔着时空的影视人物--《冷山》中的逃兵英曼。

教师读书心得9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要建设这样的教师队伍,强化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无疑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科教研组是学校中各学科教师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同一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是以新课程精神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教师通过教研活动,能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技巧,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具备了过硬的教育基本功,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并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本学期化学教研组在学校以及教科室的指导下,开展了很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很多老师都反映,活动有层次,有主题,有内容,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反思这些教研活动,我总结了这么两点有效的提高活动效率的策略。

  我很担心说不好将想法说出来

  化学教研组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多名老师有着很多荣誉,大家也都很有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成其他学校的教研组,可能有一些老师在组内讨论时会很沉默、不说话;担心自己说不好,不能在讨论时聚拢老师们的思维,并将讨论引向深入。

  应该说在这一点上,鳌江中学化学组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本学期在组长的带领下,化学组每次都是畅所欲言,每次的讨论都不是讲空话,是对具体课堂的研讨,因为我们只是想把正在探讨的东西表达出来,并不是接受专家的考评。

  当然,在参加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指定主评人,或者是参加说课的人选等。

  谁先来发言话语顺序调整出效果

  教研组活动经常会围绕一节公开课来展开评课和讨论,但是谁先来发言呢,按照以往的惯例,开课者先讲思路,然后同年段老师先点评,因为他们对教材比较熟悉,其他年段老师再补充,或者组长让一位老师主评,其他老师再补充,这种发言形式的优点是讲评比较到位,先有完整评析,再有细节补充。缺点是后轮到的老师可讲的内容比较少,尤其是可能会让本不多讲的年轻老师更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的锻炼机会更少了。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换种方式,让年轻的老师先讲,再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补充,这样会更多的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更多的让他们得到锻炼。大家也会意识到,青年老师们讲得蛮好的,重视我们年轻老师。

  让年轻老师先发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压台,表面看是打破了以往的规则,其真实的意义是为群体对话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空间。因为,这使得讨论中的话语控制权不再仅仅掌握在经验丰富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整个团体中,让参与活动的每一个成员的独立思考都成为一种资源,成为对摆在桌面上的不同见解的一种迎接方式,进而使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准之上有所长进。

  总的来说,教研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同伴互助的集体学习,它的有效展开关涉到有着同样的问题或者对同一件事情有着热情的工作伙伴的参与,如何让参与的每个人都卷入进来,需要一定的策略,也需要有个培植能力和习惯的过程。应该说,要使教研活动有效,我们需要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对方法进行选择,对过程进行调控。

教师读书心得10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是一本集小学英语教师综合教学技能指导的教材,本书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五部分。旨在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它从教授的对象,教学方法与语言技能,资源世界,教师的管理技能以及教师的个人与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归纳,同时也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案例。不失为教师的好帮手。

  第一部分介绍了小学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及孩子们如何进行学习。

  第二部分就教学方法及语言技能进行了阐述。

  这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语音教学、全面身体反应、交流、一任务为基础、以故事为基础、交叉课程等六种方法。教学的基本方法,能以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英语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了兴趣就有了一个自主学习英语的动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一旦被激发,就会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对英语进行学习和探索,兴趣也就越浓。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会更有意志力。教师不仅要有综合的教学技能,还要有语言的示范能力。

  第三部分给我们介绍了各种最新的英语教学资源以及选择教学资源的原则。

  对歌曲、韵律诗、游戏、故事等教学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详细介绍了在英语教学中怎样使用新技术。

  第四部分阐明了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课堂管理的`技能是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技能。

  它是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协调集体所做努力的过程,是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地顺利地进行的保证。课堂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计划”、“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管理技能包括:开展各种活动的目的性:包括目标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五部分就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做了明确的要求。

  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是,要兼具儿童教师和语言教师的双重身份。文中从语言发展目标及技能和技巧发展目标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达成,我们要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在教学中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阅读《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一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如何对小学英语兴趣方面的培养。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小学英语教学是主要是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学生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

  阅读了此书,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既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加强教学反思,及时记下课堂中精彩的插曲或悠忽而至的灵感,促进今后的教学。

教师读书心得11

  近日将雷婷老师撰写的《语文教师的高雅气质与童心本质》一文反复读了好几遍,收获颇丰。

  在雷老师眼中: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高雅而不失童真的:优美地表达,智慧地建构,巧妙地引导,缜密地预设,灵动地生成。最关键的,是要有儿童的情趣和深度。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是优雅从容的:拥有翩翩的风度,儒雅的气质,丰富的内涵,博学的底蕴,书香的气息,健康的情趣,柔善的爱心和童心。特别是这颗童心,应该是一颗“人之初,性本善”、对人对物先不下定论、先不存芥蒂、先不设防、对复杂的人性有同情的了解和宽容的赤子之心。

  语文教师的高雅气质与童心本质在语文课堂中要充分融合,高雅气质中见童趣,要精于预设,巧于生成,以最简单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从文本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发现并提取最具语文价值的部分,然后用儿童的视角解读它,以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丰富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

  在文中,雷老师以自己独特的体验与视角饱含深情地阐述了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语文教师为什么要具有高雅的气质?雷老师认为:1、语言艺术是高雅的艺术,语文教师应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生就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一生,语言应该具备以下一些特点:简洁、准确,语速疏缓、抑扬顿挫,语调富于情感,富于启发性。2、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高雅的文人。语言有一个底座即文化,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文化的教学。教师要多接触优秀的书籍,努力成为一个文化的研究者,做一个有思想的人。3、语文教师要有对人类的无限热爱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只有快乐的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幸福感。教育的意义在于使人拥有幸福美好的一生;播种幸福的第一要义,是让自己活在幸福之中。

  第二个问题是:语文教师为什么要具有童心的本质?雷老师告诉我们:1、要认识儿童,教师就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渴望,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和感悟,从而正确把握儿童心态。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孩子的眼睛,有一颗孩子的童心,应该是一名“长大的儿童”,要以一种真诚的教师情怀把教学的成功建筑在对儿童的理解和引领上。2、语文教师要真正地使教学关注学生,把孩子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与孩子同呼吸、共感受,一起成长。()真正的阅读来自孩子的.感悟和对话,来自师生的共同成长。3、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有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意识,还需要有儿童文学的修养。解决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化冲突的一条根本的途径是全面导入儿童文学的资源和方法,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化。

  第三个问题是: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到高雅气质和童心本质的融合?雷老师说:1、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能力,要把语文教学内容中反映语言文字最优美的东西用儿童化的语言呈现出来。2、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生长点。但同时教学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到达“最近发展区”,语言修养和思想情感均得到发展。只有在童真的世界中融入高雅,学生才会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成为文学的爱好者、文化的继承者。

  品味着这些雷老师以亲身实践为基石,用真情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真知灼见,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知道了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情怀与追求,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一条充满阳光的语文教学之路铺展在我眼前,一直延伸到远方,路的尽头不时传来一阵阵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我愿踏着这条幸福之路,去实现一个为人师者最大的生命价值。

教师读书心得12

  在床头,我习惯放着几本书。其实我不一定每天都有时间看,有时纯粹是为了心安,有时是等闲暇时间拿起来翻翻,让自己有所收获。其中吴非老师的随笔录《不跪着教书》,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买此书,那还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书店时不经意间觅得的,《不跪着教书》,一个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动地捧起来翻阅,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简单地浏览之后,交款,携书回来,细细品味。

  轻轻打开书的扉页,一看作者的简介才了解到,原来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这次,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

  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常有教师批评学生作文没有思想,然而教师大量的所谓教学论文与德育论文完全是文件资料的克隆与重组,没有独立的思考,缺乏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段文字可谓一针见血,切中了当今教育的要害。一个人,假如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个活在别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劳动,其工作完全没有创造性可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压缩饼干,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没有个人的立场观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实的思想侏儒。

  吴非老师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秉持这样的观点: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这句话,真可谓是实话实说,我们教师要坚持多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得到学生的敬重,读书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的源头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细流,照搬几本教辅用书,而要有广泛的来源。征服学生的不是强权和暴力,而是知识的光彩炫目。我们不能只是求别人,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自己先要去完成,还有不盲目地排斥时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学生对话的权利和主动。平时多与经典为友,以真善美的主旋律引导学生的阅读。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是当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词,此言非虚!面对思想贫乏的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喜欢他的语文学科,喜欢他的语文课堂,实在是强人所难;要求他引领学生迈进瑰丽多姿的文学圣殿,走进浪漫自由的语文王国,也实在是恨铁不成钢!想想吧,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本身是缺钙的人,要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患软骨病,除非学生自个儿偷偷吃了高钙奶粉,不然,要想学生强身壮骨便是痴人说梦!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教师的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更有价值了,人生也就更有意义了。吴非老师在《只要肯读书》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说得多么朴实,多么中肯呀。他是期望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可是,在现实中,对于读书,我们许许多多的教师没有过高地要求自己,磨练自己。教师是离真理最近的人,按理说,我们教师应该是积极的读书,然而现在,读书有时也成了当下教师的奢侈。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教师应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语文教师更应奉它为至宝。假如我们语文教师平时不读书,也不看报,课堂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学生听之定然是索然无味。长此以往,语文便成了最难学的学科,语文课堂便成了学生最不欢迎的课堂了!用吴非老师的话说:他们能把语文这种最有灵性的科目上得让学生讨厌,也真难为他们啦!

  还有《读好书如播种》一文,着实让我感动了许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报道谈起,倡导人们要抓紧让孩子们进行文字阅读。我觉得吴非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虽然途径多样,但是通过读书获得文明教养,通过文字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吴老建议,让孩子们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最美好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等,让爱和美充实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 要想让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从现在起,让我们教师早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捧起久违的名著,挤兑有限的时间,阅读文学的经典,享用人类的文明,希望从此以后真正地告别跪着教书的历史。

  另外书中《读名著竟成罪过》一篇也曾讲到这么一个例子:有个班主任介绍思想工作经验说,有个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影响了学习,家长忧心如焚;经过她做思想工作,该生改正了缺点,再也不看小说了,后来成绩名列前茅云云。对此,作者的感受是我为她的学生感到不幸。读好书就如播种,学生要读,教师更应该读。我们有的教师除了习题集练习册,多年不买一本书,这样谈何人格教育,谈何培养有修养的人才?人文阅读只挂在嘴上,高喊的人文教育极有可能又被当成一种幌子。说起文字阅读,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文学经典,旷世名著,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就像是一盏盏文明之灯,长久地照耀着世界。那么,我们教师就要为他们推荐一些非常经典的著作,要他们自由地畅游在其中,尽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像文中所说的为了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而忧心忡忡。诚如吴非老师所说的那样,一本好书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实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如果这些种子能够在适时地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相信就会有真善美品格的萌发,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而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生活,就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不可否认,书中会还有很多篇章,披露了人们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可以说,大凡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实,直逼人生,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教育问题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因的呢?由此,就凭这点,我完全可以说,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写就这样一部站着的书。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

教师读书心得13

  带着好奇,带着对做班主任何以智慧担当的疑问,假期里我用心拜读了段惠民老师的《做智慧班主任》一书。

  不难看出,段老师来自基层,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来自小农村,但段老师却没有在相对贫瘠的教育环境下消沉堕落,而是选择了接受、学习、锻炼、展示、成长和交流。可以看出,段老师是一个在本班每周没有几节课的物理老师担任班主任,做为理科教师,段老师行文流畅自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时显露文学的美感,段老师文字功底可见一斑。在本班课时较少,其实是对做班主任来说是不利于了解学生的,但段老师凭着责任心、上进心和一腔热爱却做得津津有味、有声有色。

  通读全书,字里行间溢满了段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感受得到段老师做班主任的智慧来自于自身在追求卓越的专业成长上孜孜不倦的坚持。由此感悟,做班主任的所谓智慧,即对孩子们理智的爱。

  北方人爱喝粥,可做粥的功夫在于熬。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呢?谈理想、谈情怀,谁没有?谁缺少?可终究我们学魏书生、学李镇西等教育精英,也没学成个模范班主任,又有了段惠民老师的`一线班级管理的著作,我们学习,当真会学得来吗?未必。但我们可以律己践行在管理中对孩子们理智的爱,和在平淡的日常中能有一颗幸福坚守的心,才可以熬出个人风格,熬出教育智慧。

  爱才是教育智慧的出发点。

  没有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意识,不可能产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的持久的热忱,此乃教育生命智慧启迪的原动力。当我们真正从思想意识上认清和信服我们教师是为国家培养接班人的时候,我们就能在工作中容下所有的不快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段老师的所谓的乡村小学校。我们却可以在内心滋生对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崇高的使命感,以此为不竭的动力,工作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困顿,想得出办法,解决了问题。坚持得了学习,更新得了观念,熬得住一个个细碎繁琐的班级日常,守得云开见得日出,此可谓把心打开了。心开了,内在动能充足了,何惧人不自鞭,奋勇前进?

  眼界决定目标,脚步驱人到达。前行必有坎坷,止步未必守全。教育工作迈步前行要发扬匠人精神,对教育行为精雕细琢,耐心打磨。以匠人之心去呵护我们的教育对象,以匠人之技去琢磨打造育人之道,以匠人之坚守熬得住岁月的馈赠,任教每一日的用心对待,都是走向卓越的一级阶梯。我们从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我们仍平凡,只因我们看着别人成就了自我,更成就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我们就乱了坚持的操守,总想跨越教育必经的阶梯快速到达别人的高度,可我们始终望尘莫及只因我们熬不住时胡冲乱撞,耽误了行程。思之,则非专业成长难以抵达也。

  盖伟业发乎于一个个坚实的平凡。惟有用心行大爱、勤奋攻术业、耐心熬得住理论和知识转化、消化、提炼的寂寞和艰辛,方可成就智慧的育人者。

教师读书心得14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感。幸福的教师就是有幸福感的教师,那么怎么拥有这种幸福的感觉呢,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满足,知足常乐,这就是幸福;有人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情舒畅这就是幸福;还有人说幸福就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一份舒心的工作,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再有人说平平淡淡就是福。不同的人,生活阅历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我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后,觉得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

  读了陶老师的教育讲演录之后,让我对如何拥有幸福感,有了更全新的认识。深知自己做了十几年的教师,拥有的只是那么丁点专业知识,不仅术业无专攻,文化也不曾有啊,自己读的书太少了。说实话自己非常清楚读书的好处,也一度下过决心要读好书,总是觉得没有时间,静不下心来读书,自从读完陶老师的'书后,被陶老的读书精神所感染,陶老师能够在四十六岁时开始背论语,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能坚持背古诗,所以我也能够使读书成为我的生活习惯。忙碌过后静下心读上一本书,进入书中境界,体会书中内涵,确实是一种幸福。多读好书,会让自己拥有好的心境!经典为伴,“取法乎上”就是一种幸福。

  “大自然有风和日丽,也有狂风暴雨,人之生命历程也是如此”,在既有波折又有成功,既有平坦又有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如何打点自己的幸福人生呢?读了陶老师的书后,深知幸福的人生首先应该拥有健康,拥有了健康就有了幸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拥有爱情、成功的事业、财富等等,这样我们的幸福指数才不会是零。

  幸福的人生要有生命的内在和谐,要有宠辱不惊的境界,遇到挫折把它看成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取得成功也把他当作绚丽生命历程中的一朵小花。构建内心和谐还要有宽容大度的情怀,谅解冲撞自己的人,宽恕伤害自己的人,感恩批评自己的人。生命的内在和谐还要淡泊名利,学会舍得,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全力以赴的去做,不管结果如何都不要后悔,得到了不要喜形于色,失去了也不要怨天尤人。幸福的人生要懂得孝敬老人,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人生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等待,等以后有机会有时间再去做,而孝敬老人不能等,无论是懵懂顽童、青春少年还是事业有成的而立之年,随时都可以尽孝道。幸福的人生中与人为善是不可缺少的,心性的至善,使人性回归最自然的状态,这时就会感觉世界大了,天地也宽了,幸福的感觉自然就有了。

  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幸福的老师,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所有的一切就是幸福,用笨拙的文字记录人生,抒发工作中的思考与感悟也是一种幸福,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让我们把读书养成一种习惯,背起幸福的行囊上路,打点自己幸福的平凡人生。

教师读书心得15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1、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一步步提高。

  2、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1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3、读后感应该注意哪几方面?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小学生写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棘手的事情。其实,写读后感也有章可循,写法一般可归纳为“引”、“议”、“联”、“结”4个字,即引用原文的内容或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然后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提出看法。

  “引”

  适当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议”

  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写一点,最后,什么也讲不深、不透,重点部分却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这样的读后感会很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联”

  密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

  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结”

  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以上4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的读书心得03-25

教师读书心得06-15

教师读书心得03-29

教师读书心得(经典)08-03

教师读书心得【热】06-28

教师读书心得【精】06-29

【热】教师读书心得06-27

【推荐】教师读书心得06-28

教师读书心得【热门】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