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书心得

时间:2024-07-20 15:48: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活着》读书心得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着》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书心得1

  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与痛苦总相伴我们一生。当你明白这,就没有必要再自怨自艾 。

  但是你可曾想过——自己的儿子被活活抽死,自己的女儿大出血而绝望的死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夹死,父亲在上厕所的途中死去,母亲因为没有得到药治而病死,妻子因为生活的重担而病死,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在人世间……没错,这就是《活着》主人公福贵悲惨的一生,余华先生用他那近乎冷酷的文笔,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充满压抑的生活环境中。

  我追随着那个苍老的人的背影,走在了那条充满了苦难的石头路上,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

  余华先生写作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来不会让生命的苦难一下子来临,他都是先给读者以光明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时,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当首先读到有庆的死时,我真的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读下去——有庆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孩子,即使非常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他仍然没有对困境大喊大叫,而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有庆聪明善良,宁肯自己吃苦也要把羊喂好,然而面对现实,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家的羊死掉,也许有庆只能算是中国无数穷苦人家的一个典型,一出生的命运似乎已得到了定格。

  听说要献血,第一个跑到了医院,但没想到却被黑心的医生活生生的吸死在了那里!那时的福贵跑到医院,却发现早晨还活蹦乱跳的`儿子却变成了一具已经动不了的尸体,早晨还是热的,晚上却变成了冷的……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余华塑造的这一家人,对于生活的苦难和挫折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逆来顺受:你给我什么,我便承担什么……他们像是一个巨大的怀抱,默默地承受生活给予他们的所有苦难。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说的这一句话,我到现在都未能够解开其中的谜语。其实,说实话,当我读完《活着》这一本书之后 我便不再想要翻开它读第二遍——《活着》带给读者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命的痛,读了都会让人潸然泪下。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也许真的是——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斟酌悲喜;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评点成败;只有活着,才有心境品味荣辱;只有活着,才有精力参悟生死……

  “所以,可得好好活着,可得好好活着……”

《活着》读书心得2

  生活中的困难如红太狼手中的平底锅一样层出不穷,但我们再怎么苦,怎么痛都要忍着,这才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意义所在。

  相信许多人看过《活着》之后都感慨万千,一股悲怆的力量沉压在心头,这是艰难困苦将要压倒人们的力量,也是人们在重压之下欲意反抗的力量。《活着》向我们展示了一幕幕生活困难与人们顽强抵抗的生动画面,富贵的好赌导致倾家荡产,家珍的离家出走,有庆的意外身亡,凤霞的难产而终,每一个故事在我们脑中都如此生动深刻,都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生活窘境的突如其来,人们的悲痛欲绝,人们的顽强活着,让我们领悟了人之所以要活着的伟大之处。

  我看《活着》,仿佛不是在看一部普通的小说,而是在品味一个有血有肉的`渗透者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如何隆起,如何光耀万丈。这种精神自然只能从困境的苦海中孕育出来,也只有在困境的苦海中生长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才会显出光辉。富贵从败家子变成有担当的一家之主,他在绝境之前执着抵抗,感人肺腑。家珍在富贵被抓之后,以一个弱女子之身养老携子,催人泪下。凤霞难产时,富贵、家珍、二喜的坚持不放弃,不允许凤霞离去,使人动容。以上这些难道还不能说明在困难之前自强不息的重要和伟大吗?

  回顾我们的生活,有多少人因一点点的挫折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选择自暴自弃,有多少人为生活中的一点点不顺意而悲观失望,囚禁自己。其实,无论活在哪一个时期,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毫无波澜的,而总是会激起巨大的波浪来阻碍你生命之船的航行,而且总发生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多数人会因为生活中的诸多事与愿违而选择放弃人生。其实,眼前的困难是有生命的,在你懦弱是它会变得异常强大,丈势凌人,而当你勇于面对它、正视它而不逃避时,困难就变得很弱小,不堪一击。

  在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小女生,刚进大学时羞羞答答,不敢再生人面前说话,甚至不敢跟熟人大声讲话。到了要面试社团时,她有很多想进的社团,但又由于他胆小怕事的性格,她感到很矛盾,所以在社团面试处左逛右荡,心慌得很。之后,我悄悄的对她说了句:“别怕,里面的师兄师姐最喜欢你那样漂亮的女生了。”听完,她突然如释重负,用明亮的眼睛看了看我,微笑着去迎接面试了。

  通过面试,进入社团之后,自然有很多社团工作,而且大部分是需要人的胆量的。小女生又变得迷茫不已了。我又悄悄地告诉她:“在困难面前,你弱小它就强大,你强大它就弱小,所以你必须正视它,才能击败它。”于是她鼓起勇气,勇敢面对每一个挑战。

  现在,她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任何难题对她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我们都叫她“女强人”呢。

  所以,每个人一开始都是弱小的,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砺和挑战才能逐步强大起来,逐步养成“活着”的自强不息精神。因此,我们要认真领悟和参透《活着》的精神内容,学会它,拥有它,珍视它,让“活着”精神伴随我们一生。

《活着》读书心得3

  谁都在追求幸福,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幸福。就现在来说我并没有经历过和福贵一样的悲剧,所以不可能会有和他相同的感受,对活着这件事也并没有认识的很清楚,很到位。只能通过文字进行一种猜测。我真实地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活着的意志,一种对生存的渴望。

  当他经历了这么多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之后,或许早就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对他来说仅仅就是因为自己要活着,要生存,这一切都是有道理的。

《活着》读书心得4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是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余华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书中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从内战到新中国成立后50年的所有灾难,破产、被抓壮丁、经历战争逃亡、然后是新中国成立后物质极度匮乏条件下的一系列运动,父母、子女、爱妻、外孙一个个相继离世,丟家丧子,最终孤身一人,与衰老、无力、病痛相伴。

  这本书中的死亡真的太多了,书名是“活着”,但结局只有“福贵”们一人一牛活着,而他们终究也是要死的。是勇敢地向死而生么?不太像。朴实的他们没有显现视死如归的宿命感和豁达,他们在努力地活。努力地活为何还是家破人亡?怪命运?怪时代?怪灾害?怪恶人?

  从余华老师自序中的话来分析,谁都不应该怪,一件事物如果要被怪罪,那证明这件事物是有错的。可其实,命远去芸,错综复杂,不带固定立场去辩证判断的话,就会发现没有一件事是绝对错误的。

  余华老师自序里的意思是说,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福贵一家无疑是饱受磨难,可从福贵自己的视角来看,他未必是不幸福的。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爱自己的子女并相信他们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外孙,还有那头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这段话中,在他的心里,他苦难的经历里充满了幸福和欢乐。所以生活是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初读这本书时,读时压抑沉重,而后给人一种后劲未回过神的冲击感,只觉得处处揭露了现实生活的心酸和困苦,很难让人向往未来的生活。

  如今再一次细细品味,我从压抑的悲剧中看到了温暖,从漫长黑暗中看到了微光,感受到了无奈和坚定信念的力量。福贵起起落落的经历,年少时挥金如土到后来为生活中的五斗米折腰,每次希望都被无情破灭,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可奈何,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难人的那种绝望到窒息的不公平的命运的惨烈,到最后福贵平淡如水的接受一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感慨之余又惊叹,人如杂草,火烧燎原一片死寂,但火烧过后依然疯狂的破土生长。

  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即使人生充满苦难,充满痛苦和绝望,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我们孤独一人,没有任何伴侣,努力活着本身就具有意义。

  “世界上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情,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情。”余华先生在书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希望我们如福贵一样,面对生活的困难和逆境时,坦然面对,活着本身没有意义,而是我们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

  在这生与死并存的世间,只要活着,我们就是幸福。疾病和灾难的发生是无法预料的,生命的流逝是无法挽回的,所以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珍惜每一天生活,也要活着就好。我们曾为生命的脆弱而唏嘘,为疾病而忧心,为死亡而惊惧,为世事无常币慨叹等等,我们可曾是想过,正是因为短暂而不可知的生命。人无论伟大还是渺小,生为人三餐一宿,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皆为人生,活着就是为了不断隐忍,坚持,拼搏,去赋予生命存在的过程中更多的精彩瞬间,幸福刹那。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历史,也正因如此,在历史的浩渺无垠里,大多数人随着潮起潮落,来了又去,时间一过,了无了痕迹。贫贱也好,富贵也罢,人终归是要过完也只能过完自己那天定的日数儿。这不是宿命的论调。冷眼旁观,无不如此。

  所以,活着的意义,便在于活着。

  有人说: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那些路上的坎坷,都是教会我们坚强的必修课。人活着,就会有苦难。常听有人说,哎呀,这份苦若放在我身上,我可真受不了!我想说,谁都别说受不了,受不了是因为没有发生在你身上。苦难它像没眼睛的苍蝇,在人间乱飞乱撞,撞到谁身上谁都得受着,但是撞到了你身上,你也别绝望,要知道人生的路,有起必有伏,有苦也必有甜。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事至终总是空。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愿我们生如夏花!

《活着》读书心得5

  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也常常问我自己。为了责任?为了亲情?为了功名利禄?看了富贵的一生,活着其实是一种本能,很纯粹的东西。

  可以这样说,富贵几乎遇到了自民国以来所有的倒霉事,也经历几乎全部的人生中悲剧。但是他不纯粹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在他所有亲人死后他依然要活着。我也很好奇为什么面对这样的人生打击他还能坚强的活下去,可能就是我开头说的,活着是一种人的本能。富贵他又像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他教会了我们坚强面对人生,努力活着。

  人物性格的描写也很突出,寥寥几笔便将人物性格描写出来,栩栩如生,很契合时代特征。尤其是人的善与恶,拿那个队长为例,当初凤霞被抢地瓜的时候他出来解决问题给自己分了块,后来家珍从父亲家那回米时还要求分享下。拿完米的那句对他笑描写让我讨厌这个人。但是他还是没少帮村民。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描写了,而且这种人性的描写还非常有时代的特点。

  他还有一定历史性,通过富贵的经历把当时的社会特征描绘的淋漓尽致。富贵经历过的.也是大多数人经历过的。比如他刚开始的被抓壮丁到后来的解放战争再到三反五反……

  再说说写作手法,我一个高中生对写作手法了解并不多,语文成绩也一般般,书也读的少,若有分析错多多包涵。

  首先这本书开头采用了第三人称后来又转第一人称,过渡的时候也用了第三人称,以那个“我”来观察富贵老人,到第一人称时则显真实,这样的手法时间的转换感觉给人很强的代入感。对比手法尤为强烈,体现在人与人还体现在时代。

  语言朴实,语言风格十分贴近富贵这个人的特征。行文线索感觉前期是富贵家的老宅,他在徐宅的这前期地主般的生活,后期则是那个医院,对来说富贵他重要的亲人大多死在了那所医院。

  与我来说,《活着》对我意义重大,我的生活也挺像富贵,我的家境起初也是很好,后来父亲赌博欠下一堆外债,他几次也想死,生活逼迫着,我也过着比较苦的日子,当然比不上凤霞那么苦,所有悲剧都发生在富贵身上富贵依然要活着,这种活着的意志是不可被剥夺的。活着就很好了何必去追求那些虚无的东西。结尾那句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不仅暗示着故事的结局,也暗示着人的生命终有凋零的一天。

《活着》读书心得6

  “一切痛苦,迷茫,彷徨,失落,爱恨情仇都是幸运,因为还活着。” --------题记

  故事的开篇介绍了一个名叫富贵的老农,年轻时本是家财万贯,却因沉迷赌博,而不得不从大富大贵沦落到一贫如洗。全家开始帮着还债,但是,他全家的命运似乎注定是坎坷的,父母相继去世,没过多久,儿女妻子也被疾病夺走了生命。

  战争,别离,死亡这一幕幕都是富贵亲眼目睹的,而他却无能为力,即使戒掉了不良嗜好,改过自新开始积极生活也没有人见证,不得已孤苦伶仃的与一头与自己有着同样命运的老牛相依为命。

  我思寻着,对于活在当下的我们,没有战争,不必忍受饥饿,那活着的意义是怎么样的呢?

  去到大山里,看到孩子们为了学习,翻山越岭,不惜一切代价只为能在教室里接受到教育,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告诉我,可能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走出大山,靠知识改变命运,到更远更繁华的城市看看;去到养老院,看到那里躺在床上度日如年的老人,他们行动受限,整天就只能看着天花板和窗外,他们空虚的眼神告诉我,也许对于这个年纪的老人而言有子女去看看他们,陪他们说说话,叙叙旧就是他们活着的.意义吧;走在上下班高峰时,人满为患的地铁里,白领们快速的步伐和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为了在大城市立下根,不辞辛苦,拼命工作,每日与黑夜作伴……

  虽说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离开这个世界也是不得不走,但是既然有了生的机会就要活的精彩。每个人都活着,但有着不一样的追求,而活着的意义不正是追求更好,变得最好,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吗?

  换个角度想,富贵也是幸运的,从前有病危父亲抵押房子弥补过错、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的母亲下地劳作攒钱、妻子怀着孕却得知没了钱后的不怪罪,放弃堂皇富贵与他相互搀扶,同甘共苦。现在有坚强的意志,也拥有了怜悯他人,反省自身的能力。

  很值得庆幸,即使活着很艰难,但是富贵选择了笑着面对。

  我认为即使平凡也要学会努力,期待终点的美丽,沿途的风景也要更加懂得珍惜。变得善良,对一切充满感激,相信身边的人都是你乐于助人的见证者。当然也要不饶点滴不饶自己,因为所有努力都有迹可循,好好学习才能在更高的角度看自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探索一切未知的精彩,没准一个超大的惊喜就在远处等你。

《活着》读书心得7

  心情沉重,看完余华先生所著的《活着》最大的感受就是沉重。字里行间尽是悲惨,福贵的一生较《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有之过而无不及。亲人朋友先后离他而去,颠沛的一生,老了只有一头老黄牛陪着,还好有一头老黄牛陪着。

  身处新时代的我,无法想象和接受福贵所在的那个充斥着无可奈何的年代,看着福贵的遭遇,我感到特别愤懑。阅读的过程中,我发出了“十万个为什么”的疑问。为什么命运如此捉弄人?为什么生命中的温情全变成了生离死别?活着是为了什么?

  特别是看到福贵的儿子被抽干血死掉的片段时,我除了悲伤,更多的是愤怒。那么淳朴善良的孩子,惨死的理由居然如此荒诞。为什么医护人员那么无知,是真的无知吗?不知道血抽干了人会死吗?更何况是抽一个小孩子的血。为什么要用权势来权衡生命?

  我在书中找到的答案是“忍受”。

  福贵忍受了医护人员巴结权贵的丑恶嘴脸,忍受了失去儿子的痛苦,忍受了与他人能力的悬殊。对待现实的无可奈何,福贵的做法是忍受,中国的千千万万个福贵的做法都是忍受。福贵的一生曲折离奇,最巅峰即是出生的时候,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地主少爷,安逸的日子没过过几年,却将家产败个精光。想靠勤劳致富东山再起,又遇上了战争和时代的动乱,每走的一步、每活的一刻都充满了艰难。很多时候我以为他要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没想到遭遇的困境越多,他的路却越走越宽广,心镜也越开阔。这就是所谓“看开”了吧,无论生活多艰辛,不放弃生的希望,永远保持对生命的尊重。

  福贵能够看开,与他生命中息息相关的人分不开,那是一群单纯朴实的人。时代动荡,人心却有温存。福贵输掉家产,父母变卖一切与他共渡难关,并给予勉励,让他幡然悔悟重新做人。对于福贵的妻子,一开始我是恨铁不成钢的态度,一个嗜赌成性的纨绔少爷,出生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家珍为什么不选择离开他呢?那么温柔体贴的家珍,值得更好的归宿。福贵把万贯家财亏空之时,家珍被父亲带回了家,但之后又选择返回徐家,除了牵挂年幼的女儿凤霞,更主要的是,家珍一开始就接受了福贵既是他的丈夫,她就要与他厮守一生的设定,纵使福贵颓靡不堪,但她仍然忍受了,她认为绝望不存在,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家人只要在一起,日子会有盼头。娶到家珍,真的是福贵一生最大的福分。福贵的儿女,更是分外懂事惹人怜。羊是家里最值钱的生产力,羊毛能卖钱、羊粪能施肥,儿子有庆不辞辛苦学校家里两头跑,把两头羊当宝贝一样细心照料,甚至为了不跑坏鞋子,他光着脚来回跑十几里路,到了学校才穿鞋。聋哑的女儿凤霞早早帮福贵分担家里家外事,女婿二喜将福贵夫妻视为亲生父母。就连年幼的苦根,也像他母亲凤霞一样为福贵分忧,小小年纪就和外祖父一起下地干活。他们温情、温馨,对福贵贴心的好。

  然而,这些最温暖福贵的人却一个个相继离他而去,感觉人生的盼望都没有了,还活着做什么呢?可是福贵却活了很久。看过《活着》的读者,有人感叹命运不可知不可测不可信;有人道世事无常、且行且珍惜;有人评价福贵的一生“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长寿的悲剧,存者且偷生;还有人说作者写得太过夸张,为了惨而卖惨,福贵的悲惨遭遇接踵而至,这么戏谑的一生,现实里不会有,即使遇到了也根本活不下去。看完我也陷入了沉思,余华先生说“活着是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那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也许,生存就像一汪水,不需要任何修饰,添加了其它东西,水就不是水了,而活着的最大意义就是活着本身,“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忍受”一词,充斥着无可奈何,但何尝又不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呢?福贵面对生活窘迫、困难险阻、亲人的生离死别时,坚强的承受了巨大的苦难,坚决不放弃生的希望。他忍受了这一生的苦楚,在一遍一遍的回忆中重度此生,这是他面对现实的勇气,他坦然接受一切,顽强的活着,也展现出他对生命的敬畏。

《活着》读书心得8

  23年末看到人民日报推荐70本值得阅读的书刊,于是顺着顺序去品读了一下推荐的第一部,余华的《活着》。在阅读《活着》这部小说后,我深深地被余华的笔下人物福贵的命运所触动。这是一部讲述人生苦难与坚韧的故事,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慨。

  我被福贵的坚韧精神所感动。他经历了家庭的衰败、亲人的离去,甚至自身的疾病和贫困,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毅力,一次次从困境中站起来,重新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坚韧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反思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余华的笔下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福贵从一个纨绔子弟,到经历家道中落,再到目睹亲人一个个离去,他的内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他曾经放荡不羁,但在生活的磨砺下,他变得沉稳、懂得了责任和担当。他的人生经历也让我认识到,人性是复杂的,我们不能以单一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或一个群体。

  《活着》也让我对生死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福贵的生活中,死亡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甚至自己的身体也被疾病折磨。然而,他依然选择活着,因为他明白生命的宝贵,明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让我深感震撼。

  我认为《活着》是一部具有社会价值的作品。它揭示了社会变迁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让我们思考在物质丰富、精神贫瘠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

  在我看来,《活着》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生活的真实面目,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它教会我们要有坚韧的精神,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要理解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用包容和理解的眼光去看待他人;要尊重生命,珍视每一个生命存在的意义;还要有对社会、对生活的责任感和担当。

  《活着》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的作品。它让我们认识到生活的苦难与美好并存,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活着本身,而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满足。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加珍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我想以福贵的一句话作为结语:“人活着本身就很奇怪,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死,但我们可以决定如何活着。”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生活,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我们就能够找到活着的意义。因此,《活着》不仅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更是一部能够启迪我们心灵的作品。

《活着》读书心得9

  没有主题,没有中心,没有刻意安排与布局,就这样写了。

  只是因为读完《活着》太过感动,便觉得一定要写些什么让这个世界知道,让这样珍贵的感动留在我的生命中。

  此时此刻,我是带着泪写的,不自禁啊,请原谅我的年轻。

  再想想,不知道鼻根酸了多少次,纸巾已经堆积成雪原,不知道热乎乎的眼泪什么时候停了,什么时候又涌了出来,只觉得凉在枕头上,被单上。夜晚读书真的承受不住这样的感情。夜早就深了,可是现实全变了,找不到自己,找不到睡意,忘了明天的一切计划,忘了夏夜窗外的蝉鸣。

  有庆离开人世的那一段,心里一抽一抽,止不住的又酸又疼,我真不该怎么表达。福贵抱着儿子走回去的那一路,我好像也走了一遍。那风呀,那路呀,那黑暗的夜呀,那个抱着儿子的父亲,都像是我自己一样。

  感情丰富,我一向认为这是福分。那时候,我觉得流着眼泪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它让我感受到自己血肉的存在,感受到勃勃跳动的心脏,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厚重,眼泪的宽广和伟大。好像自己也付出所有,爱了一场,能帮他承担一次生离死别的痛苦。

  我几乎是立刻想到了《天蓝色的彼岸》,想到了哈里。我记得当初读到死去的他回家看望父母与姐姐的场景,那种可望而不可及,那种欲言又止,那种隔离,那种思念,也是这般感慨万分,心酸难释。也许死亡是一个平常而真实的东西,它自然而然就来了。活在一个甜蜜的保护伞里,我将永远感受不懂何谓生命。而这两本书,却让我感受到更多的痛苦与离别。我恍然发现:我命里的幸福,简直是几百辈子修来的福分。是因为我年轻,才让我如此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会拥有他们一辈子,好像只要凭借善良和努力就可以。可是它也许不是这样的,我从一开始就错了。

  命运本就是我自己,我离不开它,它离不开我。我们来的时候因为不得不来;走的时候因为不得不走。所谓的幸福和不幸,都是相对的,是内心给自己的安慰或者打击,是我们选择“活着”这一选项的底气和毅力。说实话哦,有点诚惶诚恐,不知该如何去守住我所谓的福气。

  看着福贵,我还明白了生活不易,不仅如此,拥有了生命也很不易。个人,家庭,社会,世界,你有你自己的一切追求和美好的小天地,也会有逃不掉的责任与还不完的债,错综复杂的命运大网里,每个人都是一个点,不知谁是谁的开始,谁是谁的结局,谁和谁走散了,谁和谁走下去。

  甚至是你自己,都无法预料明天你是否会如自己期望的那样站在同样的阳光下,大口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足下是生你养你的土地。当这一天又如你所期望的那样过去了时,大声笑吧,好好感谢生命给予你这样的幸福,能让你如愿地爱着与被爱着,如愿地活着。

  我珍视生活,从前是,现在是,将来只增不减。每一束温润的阳光,每一滴轻轻的雨,每一场热烈的日出,每一朵盛放的云,都令我感到那么幸福。春秋冬夏,花草树木,亲临挚友,衣食起居——组成我生活的每一部分,我都热爱它,发自肺腑地热爱它,拼尽全力地热爱它,因为它们是我创造的,是随我而产生的,是我每分每秒存在的证明,是我的每一滴血,每一根骨头,每一次呼吸。

  福贵的生活,就是一下一下有力的心跳。咱中国人是这样过来的,从贫穷与落后中咬牙爬出来的,走过的弯路,含冤而去的'事物,农村生活的苦,都爬出来了。就算这样的苦中,也能有令人潸然的幸福,福贵和家人的陪伴是又酸又甜的,那些农田上度过的清晨与傍晚是又苦又香的,就连福贵一次次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光,也是五味杂陈的。

  “想让一个死去的人回来,就要让他的精神在另一个人身上得到传承,那么他就会在这个人身上得到复活。”福贵懂,他仔细收藏好好家珍,凤霞,有庆,二喜和苦根的精神和爱,继续活下去。

  所以,我读到的那些苦,却是福贵认为的幸福。

  然而,这条路是必经的,早晚谁送谁都是永别。

  所以,生活就是个含泪的微笑啊。

  我不知道我是否从他身上,已经汲取到一点点面对苦难的坚强。

  无论多久,我虔诚地希望,得到这份力量。

  《活着》,活着,活着。

  从我不受控制、如岩浆热流般滚烫的泪水中,有什么东西大声呼喊着这两个字,重复着,响亮的,仿佛在宣誓一样,仿佛在证明一样。

  那是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一切:我认真且知足地活着!

  我要加油,为了很幸福,要一直这样守候着。

《活着》读书心得10

  我刚开始接触余华的《活着》是在高中的一轮复习资料里,那个时候听老师简单的分享了一下这本书,我深深的为福贵所经受的苦难和他强大的抗压能力所吸引着,于是下来我便废寝忘食的读完了这本书。从福贵的人生起伏中看失态炎凉,体会富贵那种大起大落的心理落差,思考应该如何活着,过有价值的人生。

  这本书以福贵大起大落的一生为线索,故事的开头就预示着故事的发展,越读到后面我的`心情越沉重,最后读完了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了。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本书就是写福贵从富贵子弟到贫困农民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年轻时的福贵有祖上留下来的财产,生活过得还是挺滋润的,但是由于富贵整天吃喝嫖赌败光了财产,到后来一贫如洗,连老婆孩子都守不住。由此告诉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要想着依靠父母,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才更真实。

  当福贵身旁的亲人一个接着一个离他而去时,他依然能坚强的活着。父亲的意外死亡;儿子因为为县长夫人献血,被医院护士把血抽干而死亡;女儿嫁人后因为引产而死亡;妻子也因病离他而去;女婿打工事故死亡;外孙因为急着吃几颗豆子而死亡,最后剩下了富贵和老牛。富贵最后说了一句话:他们都走了,都是我亲手埋的,到时候我走的时候,就没什么好牵挂的了。”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当我们遇到难以承受的意外事件时,我们承受得住吗?显然有些人承受不住,所以选择了自杀,这些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活着》给我们以启迪,思考活着的意义,尽管在生活中失意了,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勇敢的活着。

  这学期深圳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寒假作业没有写完,心理压力太大,最后选择了跳楼自杀。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或是因为学业压力大,或是因为失恋,或是因为突发的变故,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我们在做出决定之前,一定要仔细想一想,与福贵相比,我们遭遇的这些又算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现代人变娇弱了,心理承受能力变差了,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活着,简短的两个字,对很多人来说却很沉重。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当我们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时,想想生养我们的父母,他们怎么办?我们要明白活着就是意义,活着就是财富,活着就是幸福。亲爱的朋友,勇敢的活着吧!勇敢的去迎接朝阳,勇敢的去呼吸空气。

《活着》读书心得11

  余华想告诉每一个走进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的人,生命没有幸福和不幸福,生命仅仅只是活着,仅仅只是一种存在。

  是否在那已逝的十几年青葱岁月中,年轻的.心所追求的幸福崇尚的荣誉只是一个笑话,或是一场梦境?是不是所有的追求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都是一个不可能的存在?

《活着》读书心得12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一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觉察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一般人一般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和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旁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骨瘦如豺又几乎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如此,他仍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旧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或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止境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从头熟悉所有的事。我想起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边缘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读抵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身后乔峰抱着她的尸身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经受如此的击,而连年以后,当身旁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或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安静,它是连年的情感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不是能够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经历娓娓道来,我对自己的过去是不是清楚地明白而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那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能够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如此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乃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盾,在如此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摆脱,但不管如何,我始终希望自己能对世界友好,尽管本性中的倔强与后天形成的反叛或许会致使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只是是个进程算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希望我能带着安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旁的人说声再会。

《活着》读书心得13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拿到这本书,我的内心是欣喜的,毕竟这本书足足让我等了一月有余。之前没有了解过这本书,也不知道是散文、小说,还是什么,买它只是因为听说过它,知道它是余华写的,它是让我在疫情期间消磨时间的一本书。所以,迫不及待地看完了。读完之后,让我长叹口气,虽为活着,但却让我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紧凑的故事中一个个死去。因为福贵的吃喝嫖赌败坏家业,气死了老爹,老母随之病死、儿子因救县长夫人抽血而死、女儿难产而死、妻子也随之而去、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最后唯一的外孙竟在那个饥饿的噎死了。真不知道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完的,本来所有的事情因他而起,他如果不吃喝嫖赌,结局是不是又不一样。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他用不满老茧、粗擦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和内心的伤痛,却还得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大概就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看完之后我在想,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悲惨的人和事儿吗?

  福贵到最后只剩下人生存的唯一理由——活着。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活着的,只是再想起这本书时,也许刚好在疫情期间,每天能看到很多生死别离的新闻,内心有了些许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远比我们想象的宽广,而活着,就要担当更多难以承受的苦痛,这是对生命最后的敬畏,也是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秉性——活着。我读《活着》。

《活着》读书心得14

  其实没看过一本书就开始写读后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但是没办法……我足够坚强……以下是看了活着读后感的读后感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从始至终,作者只是以这样一种淡然来描绘一个只能在人的内心里波澜壮阔的故事,用他冰冷的手,生生地将残酷的现实从美好的幻想中剥离出来。这也许太不人道了,让读者在阅读中无声地恐惧着,像是听着自己微弱的心跳,在平静和缓慢中,渐渐停止。然而正是这样的冰冷残酷,才让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慢慢渗透进读者的内心,他是不是想告诉我们,所谓活着,不过是一种孤零零的姿态,仅仅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对于活着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有的追寻,所有的梦想,在活着的巨大背景下只是虚诞。对此我曾不解,作为一个还算乐观的乐观主义者,我还是崇尚着一种追求,崇尚着生活的激情和美好。而作者,他是不是在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来让我们对所有的追寻产生畏缩,并且以一种长者的姿态告诉我们奋力斗争的无力和脆弱?显然,他虽冷漠,却不是欣赏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这是现实,美好和痛苦都是现实的一部分,只不过痛苦的那一部分,往往我们容易感知罢了。

  从创作动机来说,他甚至是乐观的,“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他笔中活着的力量,正是来源于这种忍受,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我想,忍受确实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过程,是人生最具体而频繁的活动,但这并不是一个带贬义的词汇,一个人的精神快乐与否,并不是在于忍受的多少,而是在于建立在每一次忍受上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正如整篇作品一样,作者是在平淡地叙述活着的过程,具体的忍受经历,而精神的层面——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以及在以后活着的日子里将感悟到什么,选择什么,——不是命运,是完全由我们自己主宰的。

  第一次读完《活着》这本书,我只觉得压抑充斥了自己的整个心灵。同时也觉得余华太过残忍,让故事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的死去,却惟独剩下主人公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于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气之下压在了书堆底下,因为我讨厌于华,讨厌他的.残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个黑色的四月,在我满怀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彻底打碎了我所有的梦。我没有办法接受那样残酷的一个事实。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泪。我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有了万念惧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艰辛,活着的痛苦。“我该为谁而活,我为什么要活着。”那几天我想的只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开始发泄,开始焚烧我所有曾经喜欢的东西。因为我想烧掉过去,烧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鲜红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这唯一的一本,开始重新去体味活着的含义。我总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过于地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当我再读《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当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变得开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开始挑剔身边的人,无理取闹,而身边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无怨无悔。在伤害深深爱我的人同时,我也深深地伤害了自己。其实我比余华更残忍,我亲手在伤害身边一个个爱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们造成的,但是我却让他们左右为难。为什么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强加在爱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艰难!

《活着》读书心得15

  徐家,福贵,败家子,输了整个家业。六十岁,守着一头老牛,活着。两句话,概括他的一生。

  作者的文字,淳朴而真实。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生活气息,福贵的父亲,妻子,孩子,相继离开,最后只剩下一头老牛陪伴着他。

  这部作品,像是苦难文学,越读越觉得悲凉,读到最后,心底不禁发问,福贵是怎么活过来的'?他的一辈子,总是在不断失去,不断地受苦。连一个局外者都觉得难过。不知道当初作者怎么忍心写下这样悲沉的文字。

  《活着》告诉我的,就是要活着,不管生活多么糟糕。以前我一直觉得,人没有追求,就没有了活着的意义。

  读完《活着》才恍然大悟,生命,就是一种存在,任何东西都可以失去,但是人,依然要努力地活着。因为活着是不需要理由的。

  文中福贵就几乎失去了一切。年轻时输了家产,后来辛苦生活一辈子也没能光宗耀祖,最后妻子儿女也都先后离世。这个人,在我看来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了,现实一次又一次给予他几乎致命的打击。但是他没有轻生。文中福贵和老牛,过着最平静的生活。其实人活着没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意义,活着就是事实。于福贵来说,活着就是他生命最大的意义吧。福贵最珍贵的,应该是他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活着的意志。

  《活着》是我读过的,对生命本质最朴素的解答。

【《活着》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活着读书心得03-12

《活着》读书心得03-15

《活着》读书心得范文07-10

《活着》读书心得[精华]07-10

活着读书心得范文07-04

最新《活着》读书心得12-22

活着读书心得【热门】01-11

活着读书心得14篇04-10

《活着》读书心得(精选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