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

时间:2024-07-31 08:11: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1

  《寄诸用明书》写于阳明先生四十岁时。诸用明是阳明先生的妻弟,一个乐善好施之人,才华横溢却不求仕途,深得阳明先生赏识。但阳明先生得知他儿子参加科第考试,担心反而耽误了这俩侄儿的未来,就写此信提醒了一番。“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他的意思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少年时期,应该“晦养厚积”,不被功名所束缚,才能成为圣人,这呼应了阳明先生十二岁就认为读书是做圣贤的抱负。在王先生年谱时说道,他二十二岁在南宫进士考试时落第了,同考试的.舍友以不中第为耻,但王先生却笑着说:“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即是说王先生不以不中进士为耻,但如果不中进士而动了心,这反而是耻辱,说明了先生漠视功名,一心只想成为圣贤。最后一段则反映了先生在有限的人生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却充分体现了阳明先生淡薄功名的态度和不懈追求圣贤之道的人生观,令人非常佩服!

  参加致良知学习小组已经两个多月,小组要求我们每隔一天要自学一篇,并和同修们分享一下心得。因工作很繁忙,出差频繁,第一遍也只能粗读。到发公众号时,就倒逼自己再精读几篇,每读一次都有新的体会,而且越学越有兴趣,收获也越来越大。但要把文言文翻译出来就显得有点吃力,找不到参考书籍,网上也基本上找不到参考译文,只能凭着导读的提示和自己的理解来译,感觉译得还是不太到位。所以,也期待能得到同修们及朋友们的指导,欢迎交流,相互砥砺前行。

  推荐阅读:《寄诸用明书》 原文

  得书,足知迩来学力之长,甚喜!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况吾平日所望于贤弟,固有大于此者,不识亦尝有意于此否耶?便中时报知之。

  阶阳诸侄闻去岁皆出投试,非不喜其年少有志,然私心切不以为然。不幸遂至于得志,岂不误却此生耶!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诸贤侄不以吾言为迂,便当有进步处矣。

  书来劝吾仕,吾亦非洁身者,所以汲汲于是,非独以时当敛晦,亦以吾学未成。岁月不待,再过数年,精神益弊,虽欲勉进而有所不能,则将终于无成。皆吾所以势有不容已也。但老祖而下,意皆不悦,今亦岂能决然行之?徒付之浩叹而已!

  参考译文(译自夏凉冬暖)

  接到来信,知道你近来学识增长,非常高兴!君子只担心学问没有修好,对于科第能不能中或者早中迟中都是不去追求的。况且我平时对贤弟的期望都不仅是如此的,但不知道贤弟是否也有意于此事?所以写信告知你。

  听说阶、阳两位侄子去年都出去参加科第考试,不是我不欣赏他们年少有志,但我内心却对此却不以为然。如果他们能够中第,但岂不会因此而耽误了终生啊!年轻人要有成就,必须令其收敛修养而厚积薄发。正如天体运行还没有形成聚气,则不能发散,何况是人呢?花如果有千叶但无果实,就是因为华美外表太早发散了。如果两位贤侄不认为我此番言语是迂腐,就会有进步的空间了。

  好多人来信劝我为官之事,我也不是洁身自好不理解。之所以急急提醒你,并不是我仅仅觉得应该收敛隐晦,也是因为我并没有学成之故。岁月不待,再过几年,精神会越来越差,届时虽然想长进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则将会一事无成!所以我认为形势不容自己了。要去地下见老祖宗,也会无颜面,所以现在怎么能贸然处事呢?所以经常会有光阴白白付出的叹息啊!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2

  《寄诸用明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受益匪浅。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别是深化对文化的认识、拓展人生的视野、强化品德修养和提升成长力,来谈谈我的读后感悟。

  首先,这本书对我对文化的认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者是中国著名的学者钱穆先生,书中集合了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和心得。书中讲解中国的五千年文化不仅仅只有光荣的历史和美好的传统,更是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和理念。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还斩钉截铁地认识到“文化是骨干,民族是形体”的道理,唤起了我对自己国家文化的关注。在今天全球化发展不断,各国民族文化交融,文化互动日益增多的时代,这样对文化有较深层次认识的个人不同于人潮中流,有相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这本书拓展了我的人生视野。作者不仅仅是阐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还涉及到了文化与世界的关化,探究了世界文化的价值。这个角度让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够过于片面地看待事物,我需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借鉴他人的优秀文化。因为他所阐述的文化观念和对文化的创造毫无疑问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而且也是让我看到了与其他文化的共通点与互补性。这依据视野扩展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他人,语言、思维,文化和信仰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本书对我的'道德修养方面有所强化。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即只有知识和实践相融合才能真正提高人的思维品位和道德素质。我深以为然。在我看来,只有真正懂得在生活中运用正道理念,在自己的人生中慢慢地践行,才能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本书中细致复盘了中国古代文化,但走出去看待其他国家文化时,我们也需要具备做到“思惟精深,胸中藏神”的量度,将道德与常情的统一有一个相应的集中的体现,培养对文章、对正道品德的渴望和重视。

  最后,本书对于我的成长力提升造成很大的引导作用。本书提出的“故旧泰然,窈窕欲壮”道理,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成长和发展,是需要恒心、继续和吃苦耐劳的意志要素。换言之,让我明白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锤炼自己内心的意志力,不断地规范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所期望的人生目标,完美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与夙愿。

  总之,翻阅本书让我对文化、道德和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让我了解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更让我明白了人应该如何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如何应对不同情境的变化,感受到了学习与进步的力量。因此,我认为这本书是值得每一个有志于学习和成长的人日常品读的一本好书。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3

  读了王阳明先生的《寄诸用明》,深受启发。本文是先生给诸用明的书信,主要阐明了修身修德、事上磨练的重要性。

  书信中阳明先生所提到的诸用明的两个儿子诸阶和诸阳都年纪轻轻考上了功名,却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有句古话说:“天下大事,得知不难,失之必易”!少年得志,未经磨砺,很难把控,说不定会耽误自己将来的发展。就如信中所述:“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先生打了这样两个比方来说明人要想做一件事情长久,得需要深厚的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发散是必然的。就如前不久新闻报导了马云1996年在北京推销被拒的视频,当时的阿里巴巴还尚未成立,正因为有前面的积累,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在委屈中不断撑大自己的心胸,放大自己的格局,总结经验,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事。很多的企业家都是大器晚成,如华为的任正非,联想的柳传志等都是40多岁创业成功的。如果没有年轻时的苦难经历,很难体悟到管理的真谛,也就很难有自己的'使命感把企业做大做强!而少年得志为何说不幸呢?因为没有经历过社会的磨练,做事情脱离实际,享受身边亲朋好友的吹捧,很难放下自己,致使养成轻狂傲娇,目中无人的恶习。回顾娱乐影视界,那些小童星,若干年后都在电视荧幕上销声匿迹了……还有年轻时学业有成备受家人呵护,除了学习,其他做人做事全然不顾的所谓的优秀学子很多都丧失了自理能力和社会道德,这种“高分低能儿”对社会来说是种负担。

  “少年不宜过顺境、中年不宜过闲境、晚年不宜过逆境”!这是符合人生发展经历的逻辑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尝过了人生百态才会更好的去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有资格去享受人生。

  “谦为众善之基”!阳明先生当时已经在仕途有所成就了,但他始终保持谦虚低调的作风。以此警醒世人珍惜光阴。岁月不待人,应精进求学,打好坚实基础,这样才无愧于心!才能更好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4

  《寄诸用明书》这篇文章中讲到:“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凡是天资优秀的年轻人,一定要让他们韬光养晦,收敛自己的光芒,不要轻易发散。上天都是顺应着自然而然的规律闭合翕聚的。更何况人呢?

  “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这句话所表达的哲理也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一棵树上花开的太多了,太茂盛了,反而结不出果子来,因为营养全都在花上。开的繁多,美丽了上面,生发显露的太过度了。所以呢,不能够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也是这样,下了一点功夫,小有成就了,就赶紧发露出去,还没有扎实深厚的功底,就已经耗尽了本身积蓄的微薄的力量,便成为轻浮的人,单薄的人。哪里还谈得上涵养,什么厚积呢?当然这样的人,“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是无法承载重任的。

  谈及“厚积”二字,顿时脑海中浮现的是“十年磨一剑”,“寒窗苦读十余载”的事例。从古至今,想想那些考取佳绩的莘莘学子,从小学就开始,用功读书,十年如一日,不断的积累沉淀知识,夯实基础,博览群书,只为在最关键的一刻将多年积蓄已久的能量爆发出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以前在干货中看到的一篇文章,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就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6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这4年里,竹子就是在深深地扎根,在土壤里绵延了数百米。

  我们参加现在的菁英计划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最开始学的最基础的沟通力表达力,到我们现在一步一步的学职业化素养和能力。在大学期间,不断地夯实这些将来走向职场所必需的能力,我认为,这也是厚积的`一种方式。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如同竹子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就应该提升自己的格局,放远自己的眼光,不能仅仅因为现在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就动摇了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毅力,轻易地选择放弃。

  当我们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难题,一个个攻克的时候,我们总会发现,前景依旧美好。晦养厚积,简单的四字带给我们的却是为人处世的深刻哲理和明确的方向指导,读圣贤之书,悟圣贤之道,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寄诸用明书》写于阳明先生四十岁时。诸用明是阳明先生的妻弟,一个乐善好施之人,才华横溢却不求仕途,深得阳明先生赏识。但阳明先生得知他儿子参加科第考试,担心反而耽误了这俩侄儿的未来,就写此信提醒了一番。“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他的意思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少年时期,应该“晦养厚积”,不被功名所束缚,才能成为圣人,这呼应了阳明先生十二岁就认为读书是做圣贤的抱负。在王阳明先生年谱时说道,他二十二岁在南宫进士考试时落第了,同考试的舍友以不中第为耻,但王阳明先生却笑着说:“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即是说王阳明先生不以不中进士为耻,但如果不中进士而动了心,这反而是耻辱,说明了先生漠视功名,一心只想成为圣贤。最后一段则反映了先生在有限的人生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却充分体现了阳明先生淡薄功名的态度和不懈追求圣贤之道的人生观,令人非常佩服!

  参加致良知学习小组已经两个多月,小组要求我们每隔一天要自学一篇,并和同修们分享一下心得。因工作很繁忙,出差频繁,第一遍也只能粗读。到发微信公众号时,就倒逼自己再精读几篇,每读一次都有新的体会,而且越学越有兴趣,收获也越来越大。但要把文言文翻译出来就显得有点吃力,找不到参考书籍,网上也基本上找不到参考译文,只能凭着导读的提示和自己的理解来译,感觉译得还是不太到位。所以,也期待能得到同修们及朋友们的指导,欢迎交流,相互砥砺前行。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5

  《寄诸用明书》是明代王守仁所著的一本哲学著作。这本书以儒学思想为基础,从道德、政治、教育、哲学等多方面展开思考,其深刻的思想和精妙的表述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寄诸用明书》的核心思想是“格物致知”,即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这种方法为我们认识世界、领悟真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了解身边的一切呢?我们一直在身处的这个世界中,却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却不多。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才能逐渐领悟到这个世界的本质和意义。因此,观察力和思考力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书中提到的“一物降一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大自然是人类学习最好的教师,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我们可以领悟到很多奥妙和智慧。例如,透过春天的万物复苏,我们可以领悟到生命的力量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透过秋天的五谷丰登,我们可以领悟到收获的喜悦和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当我们用生活中的点滴经验来总结大自然的规律和智慧,我们的知识就会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扎根生长,成为我们可随时应用的宝贵财富。

  《寄诸用明书》中还强调了为人处世的道德观。书中提到,善恶是人生的轨迹,而真正明智的人会从善良做起,坚信一个人心存善良,就能发挥最大的潜力。这一观念在今天仍然极具启示意义,启示我们始终要做一个真正的、善良的人,珍惜和平及家庭、朋友和人生的点滴。

  总而言之,《寄诸用明书》是一本反映深奥哲学思想的书,尚未读完,我已被书中精彩的内容所吸引。希望今后能以这本书为指导,格物致知,珍惜人生,以更加清明的眼光看待世界。在这样的道路上,在这样的人生旅途中,我相信我会更有收获,更有成长。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6

  《寄诸用明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个道家的养生之道,同时也展示了他的人生经验和心得体会。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这本书告诉我们养生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的重视也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选择各种各样的健康方法,例如健身,吃保健品等等。但是本书告诉我们,做到真正的养生是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包括了饮食、锻炼、睡眠等等多个方面。本书中介绍的养生方法很多都是平时我们很难注意到的小细节,但是这些小细节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次,这本书告诉我们对于人生的态度。在这个社会中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要有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去面对。南怀瑾先生在书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他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善良、坚强、乐观的心态。在知道了这些之后,我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该如何依据自己的信仰和爱好,为我的人生定下最好的方向? 这些问题也使我更加明白了自己对人生的期许。

  总的来说,《寄诸用明书》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对于我们的人生和养生都有着很大的意义和价值。我相信,在读完《寄诸用明书》之后,在我的生活中也将会有所改善。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心得】相关文章:

寄小读者读书心得03-18

寄小读者读后感(经典)09-15

(精选)《寄小读者》读后感11-28

寄小读者读后感03-17

《寄小读者》读后感03-25

《寄小读者》读后感【精选】09-11

(集合)《寄小读者》读后感10-23

《寄小读者》读后感通用03-03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