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
吴晓波的特点明显,观点和总结都是一贯的分割,总结很有宏观视角的营养。
但是,正如吴晓波曾经提到关于历史的“浩叹”,采集史实的人,和分析史料观点的人不一样,出发点可能也不一样,这样呈现结果可能和事实不符,这样的话,历史还有什么意义?从这样的意义出发,采集和分析都是吴晓波,那么似乎此书的意义可以比较统一。
但是仍然还有有很多疑问,比如,离开的“曾李青”,草草带过原因,并没有深入心理感知。比如,谈到公司的某些经历,吴晓波谈到“他们”不愿意起,那是否还有其实不愿意细说的部分?比如,张小龙被腾讯收购后,直到微信诞生那段“不好过”的日子,到底内心在思考什么?很容易看出,一本大家都还在世的传记,只要不怀痛恨之情,那么描述结果一定是正面偏多。正是被采访人的心态,影响了“史料”。吴晓波挖掘的负面,也大多是时代视角的局限,仅仅挖出这部分的“负面”,应该也是商业和客观之间的妥协,但是并不影响此书可信的“正面”事实部分。
丹尼尔·卡尔曼能获得20xx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了一个心理学家,补充了经济学纯理性的部分。公司上,容易描述的部分,也总是理上的策略不足,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内耗成本在一个公司中一点也不少,这部分恰恰是最具灰度,最难以挖掘的部分。
【《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相关文章: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反思09-10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12-25
《乡土中国》读后感【精选】09-26
《乡土中国》的读后感03-02
《感动中国》读后感08-10
乡土中国读后感08-11
《徒步中国》读后感09-22
《乡土中国》读后感10-11
《中国梦》读后感01-04
《乡土中国》读后感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