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

时间:2024-08-17 12:12: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摆渡人》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1

  闲暇之余,走进书店的时候,我注意到书架上有一本名为《独自流浪者》的书,它散发着一种奇特的吸引力。封面上的那句话“当孤独成为信仰,谁将成为你寂寞心灵的导航者”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立刻决定将它从书架上取下,好像找到了一件无价之宝,小心地收入怀中。

  《摆渡人》是一本令人心灵愈合的小说,堪比《追风筝的人》。安静的湖面上,一只小船漂浮着,头顶上是滚滚的乌云,金色的阳光穿过云层洒落下来,映照在湖水上,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而在阳光尽头,黑暗的波浪翻滚,正如这本书的封面所展示的那样。这个封面仿佛展现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世界,身处黑暗之中,却始终被一束光明所引领,这束光明正是她内心深爱所孕育出的坚强信念。

  小说中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迪安娜的女孩,她与母亲一起生活,但两人却总是陷入沉默。同学们经常捉弄她,她唯一的朋友也离开了她,这些命运带给她的遭遇让迪安娜感到无比痛苦。她非常思念自己的父亲,于是她决定勇敢地去找他。然而,在前往父亲的路上,火车发生了严重的事故。在一阵突如其来的晕眩中,迪安娜成功逃出火车,却发现自己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面前是一片荒原,只有一个男孩在不远处的山坡上蹲着。男孩将迪安娜带离现场,他们越走越远,但没有遇见任何其他人。迪安娜意识到,与男孩的相遇并非偶然,男孩似乎是有意等待她的出现。他是她灵魂的引导者,从他们相遇的那刻起,她和他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他们成为彼此的救赎者,或者说通过彼此的存在,都找到了自我救赎。就像小说中所说:“如果我真的存在,那是因为你需要我。”

  心绪到现在还悸动不定,好像自己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去找寻崔斯坦,这让我既害怕又特别期望崔斯坦赶紧出现,激动的是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摆渡人》读后感2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每一个死去的灵魂都会在摆渡人的带领下穿过“荒原”达到分界线的另一端,达到那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15岁的迪伦乘坐列车前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迪伦成了这场事故中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当毫不知情的灵魂找到了隧洞的出口,在荒原上等待她的只有崔斯坦。

  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可在我看来迪伦也是崔斯坦的“摆渡人”。虽然迪伦只是崔斯坦引导的千千万灵魂中的一个,可正是因为她的独特,她的单纯,她的个性鲜明,才让崔斯坦在与迪伦的相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人性”。崔斯坦是把迪伦安全护送到分界线的摆渡人,而迪伦是改变崔斯坦千篇一律、枯燥麻木生活的“摆渡人”。

  荒原是一个人内心的折射,而穿越荒原不仅意味着与魔鬼斗争,也意味着与自己斗争。

  在这场转折到来之前,迪伦的生活并不如意,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狼藉,在家里与母亲意见不合、矛盾频发,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尴尬,经常被捉弄,唯一可以说话的好友却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而当迪伦鼓起勇气打通了父亲的电话,准备乘上列车去探望和自己相谈甚欢的父亲时,却遭遇了交通事故。可以想象,所有这些事情累加起来压在一个人身上会对他造成多大的精神打击。可是迪伦没有自暴自弃,甚至在知道了自己没有从事故中逃出来时也没有崩溃无措,迪伦的勇敢坚韧在后半段毅然决定回去找崔斯坦时表现的尤为明显,只要还有一点希望,就会尽全力去做。

  而崔斯坦,在荒原上度过了漫长时光,引导了千千万个灵魂,早已变得机械麻木,这样的生活或许是束缚崔斯坦的枷锁,把他困在暗无天日的一个人的角落,而迪伦的闯入撕裂了黑色的帷幕,让光束照射了进来。这段旅程,崔斯坦尽力保护迪伦,即使遍体鳞伤也护着她躲进安全屋,或许从动心的`那一刻开始,崔斯坦才变得越来越像“人”,也越来越丰富。

  与其说是“摆渡”,不如说是相互“救赎”。

  灵魂之间的爱慕是纯真的。崔斯坦的存在对迪伦来说是“救赎”,不仅仅是护迪伦周全,荒原上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寄托了美好的情感,同时也改变了迪伦后来的生活;而迪伦的闯入对崔斯坦来说也是一次“救赎”,让他直面自己的情感,让他重回人间。

  因为这份情感深刻进灵魂,因为无法分割,因为心怀希望,迪伦和崔斯坦才能创造奇迹,重回人世。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后感3

  在骄阳似火的炎夏中,窗外不断地蝉声让人烦躁,扑面而来的热浪让空气灼热,人们的耐心和定力在其中消失殆尽。可当我们捧起克莱儿的《摆渡人》时,当我们看见迪伦被阴险疯狂的黑烟恶魔拖入地狱时,我们身上的寒意早已湮没了燥热。

  迪伦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她刚刚度过父母离异带来的困惑和痛苦。性格上,她非常敏感,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有点自卑。与母亲之间的沟通问题让她感到无助,而在学校里,她经常成为同学们捉弄和嘲笑的对象。更令她难过的是,最好的朋友因为转学而离开了。就在这个低谷时刻,迪伦决定独自一人坐火车去看望多年未见的父亲。然而,不幸的.是,在旅途中她遭遇了一场车祸。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身边出现了一个名叫崔斯坦的陌生人。崔斯坦自称是她的摆渡人,他的出现标志着迪伦即将开始一段惊险的旅程,目的只为了平安抵达另一个世界。(修改后的内容)

  在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时,并没有被深深地触动。故事的内容似乎只是普通的少年少女共同经历了一段神奇的冒险而已,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感慨。然而,当我仔细阅读后,才发现这部小说有着独特的魅力。尽管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但却安排得井然有序;尽管辞藻并不华丽多姿,却朴实而细腻,巧妙地描绘了友情、亲情和爱情的美好。

  当迪伦得知自己并非事故中的幸存者,而是那个未能逃脱的人时,并没有流泪或抱怨,她默默思索着所遭遇到的种种不合理之处,最终以沉重而宁静的心境,淡然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能勇敢地面对残酷至极的真相,积极乐观地面对疯狂魔鬼的追击,正是因为她一次又一次地振作起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未知的前途。史铁生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年轻时就备受疾病的困扰,但却用残缺的身体书写出最健全的思想,这正是因为他对写作的热爱。这种充满活力的斗志或许正是我们所欠缺的,如果我们能拥有它,也许可以从不同角度发现世界的美好。

  丘吉尔曾说过:“伟大的代价是责任。”而崔斯坦肩负着引导和保护灵魂穿越曲折道路的责任。为了确保他们安全穿越荒原,远离恶魔的魔爪,到达另一个世界,他愿意变成他们期望的模样,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自己使命的责任感。他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灵魂的需求,同时也愿意承担恶魔带来的伤痛。他告诉迪伦,身体只是心灵的投影,眼前艰难的荒原只是幻象,鼓励她保持乐观态度。在那一刻,他的责任感转化为了迪伦坚定信念和积极能量的来源。

  当迪伦越过分界线,她意识到崔斯坦只是一束光而消失了。然而,迪伦对崔斯坦的存在感到不可或缺,所以她决定返回荒原,寻找崔斯坦,并寻找自己的幸福。在无数个摆渡人中,她努力探索着,希望能够重逢并找回那份属于她的幸福。

  如今七月流火已过,蝉声也已无,那谁又是我们灵魂的摆渡人呢?

《摆渡人》读后感4

  读完了克莱儿的《摆渡人》,我受益匪浅。

  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看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的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眼前只剩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有个男孩,男孩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

  那个男孩——崔斯坦,她的摆渡人,带着她穿越荒原,在穿越荒原的旅途中,迪伦知道了刚刚发生的一切。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们由陌生到熟悉,有熟悉到相知,由相知到相依,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的两个人,走到荒原的尽头也相约一同走到那一端——那个所有灵魂称为“家”的地方,但崔斯坦明白,他不可能去到那里。迪伦到了那里没有看见崔斯坦居然就毅然回到荒原,去寻找她的摆渡人——崔斯坦,抱着万劫不复的决心,奇迹出现,两个灵魂如愿以偿。迪伦找到了自己所爱,也找到了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

  穿越荒原的过程中,迪伦看到了其他成千上万的灵魂,它们面前都有个光球——它们的摆渡人,引导着他们。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不缺少这样的.光球,那光球或许你已经遇到并且在他的引导下走到了人生的开阔地,或许你还未曾遇到过,不过不用慌张,努力坚持,你一定会遇到引导自己走出低谷的那颗灿烂的光球。

  在我度过的13年时光里,我也遇到过不少将我从错误或失败的深渊中拉回宽阔大道上的光球。

  我的外公,他不厌其烦的教导我要做一个好学生,不要学坏样,告诉我“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时有余”的人生标尺,让我平稳的踏上了人生的漫长旅途。我的爷爷,他仔仔细细地评价我交给他的作文,毫不留情的指出我的不足,让我更加努力鞭策自己写出更有文采更具魅力的文章。我的妈妈,她在忙碌中抽时间不断督促检查我的学习,讲解人生道理,告诉我需勤奋学习,珍惜每一天,要我时刻记住:进入状态,学习就是享受;心情浮躁,闲着也是痛苦。我的爸爸,时常给我讲解和分析数学和物理知识点。还有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们,他们无形或有形中,在无意或有意之中让我成长,让我不断进步……

  《摆渡人》是一个史诗一般的动人故事,是《三十九级台阶》和《指环王》的综合之作,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惊心动魄,回归人生,引人深思。不仅教我们成长学习爱,也引导我们寻找自己的光球,并让我由衷的感谢他们。

《摆渡人》读后感5

  据说,人死后灵魂要穿越很远的荒原才能到达自己的家园,而荒原上险象环生,更有成千上万的魔鬼阻拦灵魂的去路,如果你不小心落入它们的魔爪,你的灵魂便没有机会到达天国的家园,你就会死第二次,永远也不会见到你亲爱的人,然后变成魔鬼中的一份子继续残害去往天国的其他灵魂。摆渡人,正是护送灵魂到达家园的冥界守护者。

  小说从15岁的女孩迪伦乘车去看望自己的父亲写起,列车在隧道发生了车祸,于是她的灵魂出窍,游离到荒原,在那里遇到了她的摆渡人催斯坦,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男孩,在护送途中,崔斯坦寻机向迪伦说出了她已死的真相,并协助她穿过沼泽、翻过高山、划过湖泊,舍命抵挡魔鬼的一次次进攻,终于把迪伦送到灵魂的.家园,患难中彼此产生了深切的爱恋,以至于迪伦希望催斯坦可以和她一起去往天国,而崔斯坦不属于那个世界,他是过不去的。

  当迪伦发现她跨越过来的天国没有崔斯坦的时候,她为了爱,毅然打定主意回到荒原。回程,没有摆渡人的保护,旅途凶险异常,靠着对崔斯坦深深的爱支撑,迪伦不断战胜艰难险阻。

  另一方面,崔斯坦离开迪伦后,开始了下一个亡灵的摆渡,他却奇怪,自己本该变身和名字,却没有发生改变,他深爱着迪伦,明知已不属于同一界,却难以从那段感情中自拔。

  终于在途中他们再一次重逢,代价却是被崔斯坦摆渡的玛丽落入魔掌,万劫不复了。怀着愧疚迪伦和崔斯坦更加珍惜彼此,但是他们不能待在荒原,也不能同归天国,迪伦请求崔斯坦和她回到人间。而崔斯坦,他从未想过自己要离开荒原,仿佛命运这样安排他无休止的摆渡亡灵,当迪伦的爱和支持让他做出决定时,他竟然慢慢觉得开始有了“人”的一系列变化,他嘴里答应着迪伦,内心还是担心和迪伦有无法跨越的鸿沟,于是,在迪伦打算回到那列出事的列车上,回到自己身体里之前,崔斯坦紧紧拥抱深吻了她,象是诀别。

  小说的结局是温暖的,当医护人员把重伤的迪伦救下来时,迪伦并不愿意回到现实中,她发疯似的想寻找崔斯坦,可她动不了,当她怀疑一切是个梦境时,牛仔裤兜里。崔斯坦送给她的花瓣还在,证实了曾经发生事情的真实性,她被医护人员抬出隧道时,在锈迹斑斑的铁轨上,坐着那个浅茶色头发、古蓝色眼睛的男孩,他们握着手笑了。

  小说情节起伏跌宕,童话色彩让未知世界充满魔幻,引人入胜,最终告诉人们:爱是灵魂的最终归宿,让人成长的不是时间,而是磨砺。

  小说中描写少男少女独处的场景非常值得一看,娇羞、隐忍、纯粹,原来西方文化并不是某些人传播那种性解放的。

  《摆渡人》是英国著名实力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著作,凭借此著作,她一举获得了五项世界文学大奖。

《摆渡人》读后感6

  《摆渡人》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虽然这是一句深情的告白,却也十分真实地道出了当下“被需要”心态的普遍存在。

  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关注自身的需求,我们也常常渴望被他人所需要,这能够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我们满足了生理和安全上的自我需求后,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提升至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即所谓的“被需要”的心态。这种角色转换带给我们付出者的快乐和成就感,也让我们能够用“被需要”来量化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丈量生命的`长度。这种追求源于中国传统奉献精神的延续和演化。

  因为被四海的百姓需要,范仲淹执笔挥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重整岳阳楼,与民同欢乐;因为被沉沦的旧中国需要,鲁迅弃医从文,以祥林嫂、孔乙己的故事影射千家万户的心酸苦辣,以冀唤醒当时那个风雨飘摇的祖国。先辈大家,正是因为“被需要”的契机,才得以绽放出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人类历史的苍穹上留下一道独属的闪光痕迹。与此同时,“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句话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你我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息的命运共同体。涓涓细流,汇入大海,无限个“被需要”最终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越来越多的人却在这种,的思想浪潮下”禁锢了自己的天性,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在他人的目光与议论中,成为了雨果笔下的笑面人,更有甚者。痴迷于,被需要“而走向极端的道路”

  因此,“被需要”应源于自身的价值,它不会有损我们一丝一毫的价值,相反会让我们的人生有所增益。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科学领域孜孜不倦,没有用点赞数来衡量她的贡献,但她却被患者所需要,被医学界所需要,被中国所需要。与此同时,她也步步实现了最高层次的自我需求。

  由此看来,“需要”与“被需要”并不是对立矛盾的,而是和谐统一的。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诚然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但我们一定是一个独立而有思想的个体。唯有恒守本心,才能在逐梦的路上赢得他人的赞许。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被需要。不是脆弱的体现”但也绝不是证明自己的唯一维度“将需要与被需要交织”

《摆渡人》读后感7

  “我从来不说话,因为我害怕,没有人回答;我从来不挣扎,因为我知道,这世界太大。太多时间浪费,太多事要面对,太多已无所谓;太多难辨真伪,太多纷扰是非,在你身边是谁。”

  在书中有一个女孩叫小玉,她和马力之间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是美好的,是深情的,是感人的。她喜欢马力,所以她可以为马力做任何事。有人说,爱可以让人变得强大。所以在那天,她答应江洁打“酒吧高尔夫”的时候,她就跟陈末说,她跟江洁拼的不是酒量,而是命。

  旁人都说,小玉这样做不值得,因为马力根本不爱她。可又有谁知道,她其实是幸福的,至少她这辈子为自己爱的人拼过命。

  自从马力失恋后,小玉为了让他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向摆渡人酒吧的老板陈末学习如何成为“金牌摆渡人”。最终,小玉通过努力,用她独特的.方法将马力送上了岸。从那以后,马力离开了这里,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之后小玉也离开了。

  读了《摆渡人》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摆渡人,在摆渡他人的同时,亦在摆渡自己。于是没有一个人停在原地,无论开始如何,轰轰烈烈又或者大喜大悲,最终还是会退场。

  我突然想起书中有一段话,它说:“缘分为冰,以为抱住就是拥有,但抓的太紧不仅会痛,最终也会化的!你以为,不放手就一直在吗?其实什么都没有!真正属于你的爱情,不应该是伤你的冰块,而应该是温暖你的热茶!得不到是因为不属于你,他不爱你,失去了又能怎样?”还有这句,“其实喜欢一个人就把他送到对岸,不用失落,你只是一个摆渡人。”就像小玉一样,他知道马力不是他的明天,他能做的就是把他送到彼岸。所以从那天起她就告诉自己:别难过,你只是一个摆渡人。

  小玉和马力的故事结束了,但是他们各自崭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我喜欢这书中的一句话:时间一直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其实生活就像一到选择题:要快乐还是痛苦,要烈酒还是淡茶,要停留还是往前,这是一个摆渡的过程。想要到达彼岸,需要一次勇敢的挑战,更需要学会放下,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前进。

  在我的概念里,人生是没有终点的。只要你还有力气,只要你还能重新站起来,你就可以重新开始。改变过去,也意味着现在也会被改变,如果昨天不再是昨天那么今天也不再会是今天,我们存不存在很难说,我只是想让我们自己做选择。

  就像书中所说的: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呆在你的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最终我们都会上岸,阳光万里,路边鲜花开放。

  最后,我希望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愿我们都能做好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8

  风雨交加的冬季夜晚我合上英国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荡气回肠的史诗故事令我久久不能忘记,我想我们大概都没有15岁的迪伦那般勇敢……

  故事的梗概大抵是: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终于迪伦不顾母亲反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坐上了去看父亲的列车。列车在穿越一个山底隧道时出事,迪伦成了的不幸者。然而,她却浑然不知,以为自己是的幸存者。

  摸黑走出隧道后,她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将她带离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

  男孩崔斯坦是灵魂摆渡人,负责把一个一个灵魂穿过荒原摆渡回“家”,而荒原上每到天黑就会出现恶魔,男孩的职责则是保护这些灵魂送他们安全去到荒原与“家”的交界处。迪伦在崔斯坦的摆渡过程中,慢慢知道了真相“你并不是幸存的人,而是死去的。”每个人都要穿越他们自己的荒原,只有穿越过自己心中的荒原,每个人才能最终到达心中家。

  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迪伦和崔斯坦一路经历的路况和天气都是迪伦心像的投射。当迪伦心情不好时,天气骤变阴暗,太阳消失,恶魔逐渐出没。所幸,迪伦在崔斯坦的摆渡下,一路虽困境百出,但最终还是成功穿越了荒原,回到了“家”。

  然而,在整个穿越中,迪伦和崔斯坦却相爱了。为了爱情,迪伦却想回去荒原找崔斯坦,与他相守。她知道再次穿越荒原很可能会死,但迪伦坚定回去寻找崔斯坦的决心,沿途回到荒原,没有了摆渡人的保护,迪伦勇敢的战胜恶魔,找到崔斯坦。她决定回到火车事故现场,渴望与崔斯坦相守一生,回去的时候她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崔斯坦在迪伦的摆渡下,成功到了迪伦的“人”世界。

  这是一个令人激奋、恐惧却又温暖动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荒原、恶魔、忽晴忽暗的天气、沼泽地、黑色的湖面、巍峨的高山、破烂不堪的安全屋、同时还有荒原与地狱的分隔门,每一个景象都足以令人生畏,尤其是对15岁厌恶爬山与游泳的迪伦来说,但迪伦却重新穿过分隔门再次面对荒原上的一切,仅仅是为了寻找她的摆渡人,即使他有可能已经变换了模样更换了姓名,但是她执念她可以找到崔斯坦,不惧怕恶魔的抓挠会令她魂飞魄散,不惧怕独自面对没有摆渡人庇护独自行走……

《摆渡人》读后感9

  人过中年,平日所读之书多是时政财经官场商战历史名传之类,多少年已不再读青春励志、激荡灵魂的书了,近日偶读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陡生感慨:人生就是不断穿过一座座荒原,只要信念坚定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孤独而无助,同学的嘲弄、母亲的冷漠,为了重温久逝的父爱,她踏上了开往远方的火车。不幸的是途中突发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眼前竟是一片荒原,她以为自我是唯一的幸存者……

  似乎专为她等候的男孩崔斯坦,带她走向无边的荒原,当她逐渐明白自我才是惟一的遇难者之后,并没有悲观颓废,而是跟随上帝派给她的摆渡人,越过一片片荒原、一座座高山、沼泽地恶水湖……应对随时而至的.恶魔群起而攻,稍有不慎,就会魂飞魄散,成为孤魂野鬼,坠入地狱,亦幻成魔。

  因为职责,崔斯坦最终护送她到达灵魂的天堂,并再去摆渡一个接一个的灵魂,机械地周而复始就是他的工作,从不曾思考自我的过去和未来。

  因为爱,迪伦竟走出多少冤魂梦寐的天堂重返荒原,从柔弱到坚强,从被摆渡到反摆渡,并最终带领崔斯坦重返人间!

  二十年前当我还在铁路学校读书时的青涩年代,时常悲观无望地苦叹、恐惧着所要面临终生居无定所四海流浪的工作时,内心便哀怨地以"荒原浪子"而居了。读过《摆渡者》却猛然感悟:真正的荒原并非地理环境或海涯天边,荒芜的往往是我们逐渐贫瘠的心灵和日趋干枯的灵魂!

  刚踏入社会时,懵懂的世界的确是一片荒原,为我们排解工作心理各种困惑的师长,无异于就是我们的摆渡人,使我们渐有立足之地!

  无论为官为商为国为家,一项事业、一份工作、一段姻缘、一份情感,总会有时起、有时落,谁也不可能一向都一帆风顺、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

  人生的荒原可能不止一处、不仅仅一时!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如果我们感到天空都在哭泣,如何会能体味到阳光其实依然灿烂呢!犹如书中所描述的,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天空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如水。你用什么样的心境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一个个人生的渡口,不可能永远都有为我们摆渡的先知和导师,仅有坚信自我!坚守内心!穿过荒原、就能彼岸花开!

《摆渡人》读后感10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作者从年轻男女的视角深入洞察人性的温暖,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感受和观察,细腻地描绘了每个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所追求的最终幸福。巧妙而令人惊叹的情节交织,使这本小说独具一格,值得称赞。很久没有读到能够打动我心灵的书了,但在那一瞬间,当迪伦发现自己真实状况后,我的内心微微颤抖了一下。每次刺激的生死逃亡背后,都有温暖、坚韧和希望存在。很少有人能时刻意识到身边的一切是多么脆弱。当生命消逝之后,曾经经历的'喜怒哀乐都变得毫无意义。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我对生命持悲观态度,相反,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灵魂的超越。

  尽管故事的主角是青少年,故事本身充满奇遇和魔幻元素,但我想强调的是,我担心这本书可能会被更多真正适合它的读者忽视,因为它的体裁和故事背景。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如此迅速地读完它。当我读到“如果生命就像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成为你灵魂的摆渡人?”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象这将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感动人心的故事,因此一开始我对它还带着些许顾虑和好奇。故事中,崔斯坦为了超渡亡灵,随时准备变成那些亡灵在最后一次许愿中所期望的陪伴者。但是,为了爱情,他可以使这个过程永恒下去。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流于平淡和庸俗,然而出人意料的惊喜和机遇往往也因为这种平淡和庸俗而变得更加珍贵。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思,爱是不应该被被动对待的。追寻幸福的过程才是最美妙的部分。爱应该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火花,是看不见的幸福终点。就像迪伦,虽然她在生命的尽头仍然没有找到所追寻的东西,但却在她临终的瞬间出现了。尽管这是作者巧妙夸张的描写手法,但其中蕴含的意义在文字中跃然纸上。如果每个人都认为等待就能获得幸福,只要安静地走过街角就会遇到爱,那么就不会有激情澎湃和心有灼痛的经历,所有的爱都会变成一种单纯为了爱而爱的行为,这是多么可悲啊。

  合上书本后,我脑海中仍然回荡着各种人物的身影。那些魅力十足的文字仿佛有灵魂般地跃动着,它们朴实而深刻,能够将一个故事转化为一种能够赋予想象力以生命的媒介。不论我们经历了多少坎坷,见证了多少冷暖,当喧嚣渐渐平息,曲终人散之时,这些文字还能在我的心中唤起感动的涟漪。

《摆渡人》读后感11

  在飞往上海的商务舱里,我读完了《摆渡人》这本小说。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它封面上充满各种褒奖:“获得五项世界文学大奖,版权销售至33个国家,被千万读者誉为令人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虽然我知道畅销书通常都有很多水分,但我还是被这些荣誉所吸引。

  故事的梗概是说,一个各种不爽的15岁单亲少女独自去看望多年未见的生父,结果发生了车祸,倒霉少女的灵魂离开了肉体,遇到了那个将引领她去往生命彼岸(或叫天堂)的那个摆渡人,一位16岁的美少年。

  路途艰难险阻,魔鬼始终跟随,企图将少女的灵魂带入地狱,两人只有在隔几百里地(总之是很远啦)才有一个的安全屋里才能躲避魔鬼的侵袭。孤男寡女日久生情,摆渡人让倒霉少女心旌荡漾,爱情和求生的欲望最终战胜了恐惧,两人奇迹般地一起回到了事故现场,她的灵魂回到了肉体中,被救援队拯救,而美少年也出现在了她的世界中,原来你在这里“

  由于作者对于“荒原”(类似于我国的黄泉路)各种阴森恐怖恶心的场景和人物内心的描述过于细腻逼真,我一度被书中两人被虐的场景吓到,不想再看下去,这确实达到了书评中让“灵魂震颤”的效果。

  摆渡人是一个隐喻,代表着那个能够引导人们蜕变、重塑心灵,走向美好彼岸的人。据美少年所说,已经有无数灵魂被他成功引领到了彼岸。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灵魂特征,他会改变自己的名字、年龄和外貌(或许还有性别,不过这本书没有明确说明)。他告诉女主角,实际上摆渡人是灵魂意识的一种投射(虽然灵魂是否有意识这一点未经证实,但因为这是一本科幻爱情小说,我们就让它保持神秘感吧)。在“荒原”历险时,他们看到的所有奇幻场景都是女主的想象出来的,因为灵魂不需要吃喝或睡觉,所以感到疲劳也只是女主的习惯或者幻觉。女主对于摆渡人的.期待也因为她本身年龄的限制而产生了影响,比如她认为年纪相仿、颜值高、身材健硕的男性是最理想的摆渡人。

  于是我惊愕地发现,其实小说作者阐述的是一个哲学命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往何处。周国平说:一个人的一生要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自己,即更高的自我;二是大师或好书。在小说中,摆渡人也许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女主,只不过以一种更超然的形式存在,映射出的是那个蜕变前的女主自己。

《摆渡人》读后感12

  其实,我从小到大都不太爱阅读。回忆起来,我真正读完的整本书寥寥无几,大概不超过40本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与浮躁的气氛相伴而生。渐渐地,我开始意识到能够安静下来学习阅读可能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也是让我能够平静下来的最佳方式。所以,当我看到青岛金融团工委推荐的书单时,我首先选择了《摆渡人》这本书。

  这是一本你想放手却无法放手的书籍,从一开始故事情节的.设置,到最后故事的结尾,你总是想明白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忍不住跟着这本书的思路在走,你总是在思考这本书的主题到底在给大家讲述着什么。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迪伦的小女孩。某天,她乘坐火车去看望父亲,却在途中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不幸的是,除了迪伦之外,火车上的所有人都遇难了。然而,迪伦并不知晓这个事实,直到她偶然遇到了一个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崔斯坦告诉她,她已经身处于另一个世界,需要跨越一片荒原才能抵达极乐世界,否则就会被恶魔拖入无底的深渊。于是,崔斯坦引领着迪伦,克服了许多困难和阻碍,艰难地穿越了荒原,最终帮助她安全到达了极乐世界。然而,在这段旅程中,迪伦与崔斯坦之间暗生了情愫,迪伦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摆渡人。因此,尽管已经跨越了荒原,迪伦决定再次返回,寻找崔斯坦。迪伦追寻着自己的执念,找到了崔斯坦,并带着他一同穿越荒原返回了事故发生的地点。当迪伦再次登上火车时,虽然摇摇晃晃地寻找着自己的尸体,但令人惊奇的是,她竟然活了下来。这个故事以迪伦重获新生的奇迹为结局,画上了句号。

  初看之时仿佛一部魔幻故事,又或是一段动人情感的故事。然而,在全书阅读之后,你会发现这是一部以爱为基石的著作,这种爱贯穿始终,也构成了全篇的主线。它支撑着女主角坚定不移的信念,让她在穿越荒原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不抱怨、不妥协。即便明知前途坎坷,自己将付出代价,她仍然勇敢地跟随着爱前进。我认为,这样的爱超越了一般的感情,它是一种宏大的爱,不仅仅局限于情感,更涵盖了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爱引导着我们前行,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感动。因此,作者设定灵魂摆渡人的好处正是在于此。

  有人常说,人生中每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都不可忽视,因为它们可能是你的灵魂摆渡人在向你传递信息。就像一本书封面上所写的那样:“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后感13

  假如我们的内心有一片荒原,那心灵的摆渡人,是亲人,是朋友,没有他们的陪伴,或许我们很难完成这趟旅程,可是,也正因为有他们,内心的荒原,才会开花。——题记

  迪伦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气随她的心境而变,地形随她的性情而成。崔斯坦温馨的话语,点燃她心中的期望,即使有恶魔的进攻,可是有他在,迪伦也能绽开笑脸……就像我们内心的荒原,有恶魔,有坎坷,有磨难,但也是拥有朋友的陪伴,我们才能击免受恶魔的伤害,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如果摆渡人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需要他。

  也许人仅有在颠倒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当迪伦来到天堂,却要冒险回去寻找她的摆渡人,即使完成了这趟旅程。他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心灵,崔斯坦引领着另一个灵魂,相貌却依然坚持着,没有一丝改变。在时间的推移下,他们在对方内心留下的痕迹,是对生活的期望和未来的向往。

  心灵中的摆渡人,种下为对方留下的花,蔓延到整个荒原的每个地方。从荒原到花海,只需要摆渡人的陪伴,我们心灵的摆渡人,会是谁呢?

  迪伦的内心荒原,那座山丘上,坐着的那个男孩,叫崔斯坦,他是她的灵魂摆渡人——迪伦死了,她于一场火车事故中遇难。他对她说:“我用最适宜的相貌出此刻每个灵魂面前。再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向坚持着这样的相貌。”崔斯坦内心的痛,他本来的样貌,没人明白;他的存在,或许只是因为有灵魂的需要吧!可是,这个女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遇见了迪伦,崔斯坦第一次为他的命运而黯然神伤,他的生活简直像一个监狱,永无止尽的轮回,看着那些自私的灵魂说谎,欺骗,浪费上天给它们的生命,而这是他梦寐以求有求之不得的,他一向以为引领灵魂去到另一个世界是他的工作,他只需要执行。迪伦曾对他说:我所感到的,并不是真的你,可是,不论你的外表是怎样,你心里的那个才是真的你,是你的灵魂……作为被保护人的同时,或许我们正在引领着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在爱与被爱的同时,我们内心的的荒原,在冒起点点小花,或许它们微不足道,可是,也能点缀这片荒原,也许迪伦也是一个摆渡人,在悄无声息中,她已经进入崔斯坦的内心,为他种下了一株花。

  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流,那谁是你生命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14

  “我存在因为你需要我。”阅读完整本书,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这句话。因为被摆渡的人需要他,所以他幻化出对方信任的模样。因为迪伦需要他,所以他真的存在了。

  故事的开端并不美好。摆渡人“霍斯坦”负责带领死去的灵魂穿过荒原带到安全地带,在摆渡每一个人的灵魂之前,会根据对方喜好来变化外貌。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就是分别的时候,因为他不能进入安全地带,而是继续去摆渡下一人。久而久之,他也麻木了。这只是一份工作,他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而已。

  而迪伦,也仅仅是想逃离原来的生活,狼狈的、令人厌倦的生活。这位15岁的单亲女孩,和母亲却常常无话可说。在学校里又经常被同学捉弄,唯一的.好朋友也转学离开了。她在去看望父亲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后,却惊恐地发现,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其实迪伦已经死了。灵魂的摆渡人“霍斯坦”为她变成了一副帅气的模样。摆渡人所需要做的,就是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在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他将一直保持这样的相貌。所以他并不知道自己遇到第一个灵魂之前是什么模样,而且也不需要知道,他们只需要将漂泊的灵魂引到他们该去的地方。

  于是,迪伦的灵魂和他相遇之时,就对他顿生好感。和多数的爱情故事一样,他们相遇,相知,相爱,同甘苦共患难。

  由于迪伦从小缺爱,而且她的心情影响天气,性格影响地貌,所以他们这一路十分辛苦。但只要和对方在一起,他们就很幸福。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比如和魔鬼作斗争,在残破的安全屋里互相取暖,互相依靠。种种磨难让他们的爱越酿越深,如同醇香的美酒一般。这时,他们打开了对方禁闭的心门,真正走进对方内心。“你不用害怕,我会保护你的,我保证。”他对她许下了承诺,也用行动证明了。摆渡人的这句话,最初是出于职责,后来就不同了,因为那是他想保护的女孩,因为爱。

  在一次意外,摆渡人受了伤,他能感受到疼痛,感受到这种未曾感受过的感觉。摆渡人原本是不会受伤的啊。他竟然变成了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爱,是能够创造奇迹的。因为爱,迪伦重新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因为爱,霍斯坦不再是摆渡人,他回到了人间。

  那将是最令人动容的对话——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摆渡人》读后感15

  人过中年,平日所读之书多是时政财经官场商战历史名传之类,多少年已不再读青春励志、激荡灵魂的书了,近日偶读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陡生感慨:人生就是不断穿过一座座荒原,只要信念坚定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孤独而无助,同学的嘲弄、母亲的冷漠,为了重温久逝的父爱,她踏上了开往远方的`火车。不幸的是途中突发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眼前竟是一片荒原,她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

  似乎专为她等候的男孩崔斯坦,带她走向无边的荒原,当她逐渐明白自己才是惟一的遇难者之后,并没有悲观颓废,而是跟随上帝派给她的摆渡人,越过一片片荒原、一座座高山、沼泽地恶水湖……面对随时而至的恶魔群起而攻,稍有不慎,就会魂飞魄散,成为孤魂野鬼,坠入地狱,亦幻成魔。

  因为责任,崔斯坦终于护送她到达灵魂的天堂,并再去摆渡一个接一个的灵魂,机械地周而复始就是他的工作,从不曾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因为爱,迪伦竟走出多少冤魂梦寐的天堂重返荒原,从柔弱到坚强,从被摆渡到反摆渡,并最终带领崔斯坦重返人间!

  二十年前当我还在铁路学校读书时的青涩年代,时常悲观无望地苦叹、恐惧着所要面临终生居无定所四海流浪的工作时,内心便哀怨地以"荒原浪子"而居了。读过《摆渡者》却猛然感悟:真正的荒原并非地理环境或海涯天边,荒芜的往往是我们逐渐贫瘠的心灵和日趋干枯的灵魂!

  刚踏入社会时,懵懂的世界的确是一片荒原,为我们排解工作心理各种困惑的师长,无异于就是我们的摆渡人,使我们渐有立足之地!

  无论为官为商为国为家,一项事业、一份工作、一段姻缘、一份情感,总会有时起、有时落,谁也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

  人生的荒原可能不止一处、不仅一时!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如果我们感到天空都在哭泣,如何会能体味到阳光其实依然灿烂呢!犹如书中所描述的,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天空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如水。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一个个人生的渡口,不可能永远都有为我们摆渡的先知和导师,只有坚信自己!坚守内心!穿过荒原、就能彼岸花开!

【《摆渡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谁是你的灵魂摆渡人——《摆渡人》读后感02-18

《摆渡人》读后感(精选)08-31

【精选】摆渡人读后感08-08

《摆渡人》读后感03-15

摆渡人读后感09-03

摆渡人读后感09-12

《摆渡人》的读后感04-29

摆渡人读后感[推荐]11-15

(优选)摆渡人读后感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