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时间:2024-10-04 12:12:0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感动中国》观后感(1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动中国》观后感(15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1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一共介绍了10个人物,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感动我,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有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但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的女教师——张丽莉。

  张丽莉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她很爱自己的学生,每个同学也都很敬慕她,亲切地叫她丽莉老师。在同学眼中看来,丽莉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但是,不幸降临在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身上:一天放学时,老师和几个同学在过马路的时候,一辆大客车迎面而来,丽莉老师奋不顾身地把其它学生推开,同学们安然无恙,可是丽莉老师却终身失去了自己的`双腿。至今,张丽莉老师身体还在恢复中……

  张丽莉虽然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她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勇气,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不仅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他,还感动了全中国,我们应该向张丽莉老师致敬,并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

《感动中国》观后感2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做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做感动,这,就是《感动中国》。

  虽然早已经看过多遍《感动中国20xx》,但是当我再次观看时,我的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我忘不了的是年仅12岁自愿捐器官的何月姐姐和危难时刻奋不顾身救学生的最美老师----张丽莉。

  12岁,一个花一样的年纪,何月姐姐竟被查出脑死亡!当她知自己的.生命还有3个月的时候,她毅然要捐出自己的器官,大吃一惊的爸爸把她骂了一顿,因为老家有个风俗,不能那样做。而何月姐姐却很坚定,最终爸爸和妈妈含泪同意了。并且在何月姐姐的感召下,她的爸爸也签下了无偿捐献器官的协议书。

  在危机时刻,张丽莉老师不顾自身去救那些孩子,她撒下爱的种子!她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双腿,但是她却救了孩子年轻的生命,她真正的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家人,她爱孩子甚于爱自己,所以,当危险来临时,她毫不犹豫的做出了惊人的选择,她的师德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感动中国20xx》后,我又一次泪盈满眶,我被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感动,我要向他们学习!

《感动中国》观后感3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在这一刻,我的目光先定格在那一方屏幕上.人性的光芒不断刺痛我着我的眼,泪水恣虑成一片爱的蓝海.喉间的酸处令我难受,但我愿意将这难受细细品尝,因为我知道,我的喉间,正跌容着感动,之所以难受,是因为那小小的空间,容不下大爱。

  我想呵住我周围的喧哗,但我终究默默无声,_也许不想说话,也许说不出话,也许愤怒在感动之中任为乌有.我只想贪婪地让绽放光华的人格魅力洗涤着我的.灵魂,我只想贪婪地让这皙皙生辉的感动充斥在我的心间,那一刻,我在现实与梦境中穿。

  短短的两个小时,我对爱情的理解越来越清晰,我给亲情的定义越来越深刻,我对责任的认识越来越透彻,我给良知的诠释越来越丰富。

  那些无私的人们,咏唱着爱的简言,让感动开满整个春天。

《感动中国》观后感4

  昨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感动中国》,看完栏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xx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

  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xx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

  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xx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感动中国》观后感5

  一个总为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细细心、批改文件时总是一丝不苟,他对科学的热爱,他就是----朱光亚。他20xx年逝世。他对以前充满遗憾,对未来充满向往。当我看到朱光亚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个肝胆医生,不畏手术的风险,执意的来策划手术计划。当一个女孩生命垂危时,众多医生都不敢为她医治,而他却不管如何都要试试,进行了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女孩已经好了起来;

  他还常常为别人着想,为病人们摆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时找不到鞋……他就是吴孟超,把病人当做是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而且他要求的手术费是十分便宜的。

  刘伟对未来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击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难。他这种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最后用脚弹出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钢琴曲。

  这三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动人物。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四肢完好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为别人所着想、为他人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吴孟超和朱光亚。而刘伟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坚持不懈闯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

《感动中国》观后感6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我很深的感触。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机器坚硬的情怀。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情感更是弥漫着一丝真情的气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能深入到每个人的心坎里,沁如心脾,久久回荡着。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隐形的翅膀,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创造奇迹。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能触碰你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善良坚强的活着。你,也就有了更多向前的勇气。

  其实我认为,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有了他们。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无法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中国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将越来越好!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充实感,支撑着自己。让自己受到洗礼。

  这,正是感动的力量!

《感动中国》观后感7

  林俊德,一位军人院士、在生命即将结来时还在与痛苦折磨作斗争、他是一位真正的军人。多年从事核试验研究,在住院期间还不忘工作,拒绝医院的手术,拒绝医院的重症监护,就为了整理和汇总一项重大发展的科学思路。为了工作,他宁愿死亡。为了工作,都没有来得及给自己的家属留言。他还说,他死后要葬在戈壁滩,要安葬在他工作那么多年的基地。为了祖国,他付出了他的一切。

  他就像一株马兰花,一株不死的马兰花。纵死终令汗竹香,一个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康乃馨

  陈斌强,一位语文老师。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宁肯自己苦一点也要把妈妈带在身边。”就是他,一个有孝心的语文老师。他的妈妈老了神志不清,并且一天比一天糊涂,不认识他甚至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知道他对她好,但陈斌强说只要这样就够了。他家里有一根带子,小时候妈妈用这根带子来背他,长大了,他用它来背着妈妈。他将妈妈每天都干的'事清楚地列了下来,几时几分干什么,都记得一清二楚。他的学生也都以他为榜样。

  他就像一株康乃馨。一株母亲之花。孝更绝伦足可矜,孝,一种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更是社会的良药。

  一个人一朵花,就这两朵花,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感动中国》观后感8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其中,我最欣赏第二个人——陈斌强。

  在他八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独自照顾他们三个孩子,为了不让他们三个孩子走丢,便用一根布带把母亲和孩子们连在一起。现在,他长大,母亲在58岁那年得了老年痴呆症,而陈斌强在离家三十里外的一所学校当语文老师,一个星期跑一趟,周一到周五全在学校,有一次,他在学校上课,母亲因不识路而不知道怎么回家这件事后,陈斌强决定把母亲带到学校来,并用那根布带把他们紧紧绑在一起。每天既要教学生,又要带妈妈,每天早上五点起来帮母亲上厕所,晚上哄母亲睡觉,还要给母亲喂饭,真辛苦呀。

  他的颁奖词是: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孝更绝伦足可矜。

  我真敬佩他呀,他每天不怕辛苦来照顾母亲,以后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9

  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感动中国》自20xx年推出以来,向全国观众推荐了100多位“感动中国”人物。在这份名单中,河南人的身影,从来都是浓墨重彩的存在:张荣锁、任长霞、洪战辉、魏青刚、王百姓、李剑英、谢延信、武文斌、李隆、李灵、胡佩兰、刘洋、陇海大院、王宽……14年来,一个个河南人先后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

  在录制现场,专访完王宽老两口,白岩松感慨地说:“我大概查了一下,从河南走出来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应该在全国的省份里不是排第一就是第二。我一直有个想法,大家应该有共识,甭再说河南人、贵州人、上海人、广东人等等,咱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他的话音未落便引起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据悉,同时当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十大人物的还有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凋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最帅潜水员官东,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率领中国女排重夺世界杯冠军的郎平。

《感动中国》观后感10

  今晚,我观看了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的颁奖典礼中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大家,感动中华儿女。

  在感动中国节目中,带领科学家团研究科学家于敏;已退休外交官、放弃在城市生活、到贵州山区支教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带领乡亲们启程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巨大奉献的赵久富;为灾区捐款不愿意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记清;为了自己儿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能唱歌、跳舞,付出了很多母爱陶艳波等。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艳波。

  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一起学习。因为有一次发高烧导致耳膜出血,失去了听力能力。这给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打击。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很多的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她给儿子去学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就这样,陶艳波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母子一起学习。经过不断学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现在他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回报帮助他们的`人。

  看完这颁奖典礼,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经过一点一滴,也能变得很伟大,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应该做出对社会有用的事,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观后感11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20xx,这十个人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其中给我映象最深刻的是陈斌强,他是一名中学教师,平时教学工作比较忙。五年前,他的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不但生活不能自理,而且会因为乱走而丢失,做为儿子的他,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嫌弃妈妈,也没有放弃照顾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妈妈,他五年如一日,“绑”着妈妈去上课,还给自己定了一张作息时间表,喂饭、擦身,带妈妈散步。做到工作和照顾妈妈两不误。

  “百德孝当先,”孝是一种道德的根源,是做人的.基本,是一个为人处事的根本。

  看了陈斌强老师的事迹,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他做了应该做的事,平凡而希有,不愧为老师,身教胜于言教,他说了一句话:“孩子是可以等的,但妈妈却没时间等。”非常感人,他不是一天、二天地照顾妈妈。而是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让人佩服,我心里想:长大后,我也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妈妈,向陈斌强老师学习,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毅力,还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感动中国》观后感12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后,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一个人活着最需要有一颗博爱的心。

  有一位教师她曾经说过:我以一个爱字为准责,爱生边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一位神兵他百折不挠、百炼成钢,是真正的兵中之王。孙炎明用生命诠释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

  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王维。他是一位军人,当泥石流发生时,妻子把一个救命的电话打给了他,可是正在救人的王维根本没听见这个电话,当他再休息时,别人告诉王为他妻子和小孩一起被泥石流吞没了。那个电话留给她一个悲伤,留给我们一种力量,告诉我们爱人就是爱自己。在灾难发生时有许多人第一个念头就是救家人,可王维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去救灾民,这点让我十分敬佩。当当灾难发生时救群众而不救家人的人还有许多。如才哇就是。

  才哇是一位镇长,当时他们村庄发生了地震,女儿打电话告诉他,妈妈遇难了,叫他赶快回家。可是才哇并没有回去,而是在帮助遇难的`村民,一直到下午才回家处理事情。我觉得他是一位舍己为人,一位负责人的男人,对村民有着深深的爱。

《感动中国》观后感13

  今天下午唐老师给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你有没有被感动呢?听了我讲之后,我想你一定也会被感动的。

  我被孟佩杰所深深地感动了。孟佩杰在八岁的时候,她的养母就瘫在床上了,孟佩杰就担当起养家的重任,她烧饭时,因为不够高,要站在小椅子上烧,她不知摔倒了几次,不知有多少伤痕,她的`养母看了非常心疼。孟佩杰说:“人要向前看,只有向前看才永远不会跌倒。”这名话让我铭记在心,在她每次出去时,她都会帮她养母把裤子换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在她被大学录取时,她背着她的养母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在贫困面前,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是个孝女当家,听了孟佩杰的故事,你是不是被感动了呢?

  吴菊萍,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很熟吧,她为了接住从十楼掉下来的孩子,手骨折了,但她说:“那个孩子也是她生命中的一部份”。她挺身而出,不怕危险,接住生命,她就是最美妈妈------吴菊萍。

  听了这些故事,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一定会铭记在心,向她们学习的。

《感动中国》观后感14

  星期六,妈妈陪我观看了《感动中国》。看着看着,感动的泪水一次又一次地模糊了我的双眼。陈斌强老师的孝行;身患绝症却无私善良的'何玥……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孝顺母亲的陈斌强老师。

  陈斌强老师九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xx年,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语言和生活能力。为了能亲自照顾母亲,他用一根布带将自己与母亲绑在一起,骑着车去学校上班,五年如一日。开始同事们并不理解,说:“带在身边,一两天还行,一两年怎么能吃得消呢?”可他却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五年。

  再想想我们这些小公主、小王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会从爸爸、妈妈那里索取爱,一点也不懂得感恩,更不知道回报。以后我们在家里,要帮家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洗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洗脸、刷牙、睡觉、穿衣服……

  我们要懂得感恩,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

《感动中国》观后感15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去。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的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痛扩散至脑部组织,20xx年11月3日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生命只剩3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那天,何玥打完工下班回家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单是这一句话,就能体现出她的勇敢,临死前都为别人着想,实在令我感动啊!她的行为符合了我们共同的标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符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并和老师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完全一致,她触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我多的人在用平凡的生命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也许我们身为学生,无力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但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能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

  《感动中国》真令我感动,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感动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不感动日记10-25

感动中国观后感09-14

【经典】《感动中国》观后感02-25

感动中国观后感06-17

感动中国观后感08-21

《感动中国》观后感07-09

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06-17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09-05

《感动中国》节目观后感11-05

《感动中国》观后感15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