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观后感>电影《一次别离》观后感

电影《一次别离》观后感

时间:2024-09-11 10:30:3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一次别离》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一次别离》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一次别离》观后感

  《一次别离》(其实我更喜欢台译的《分居风暴》)是我第一部接触伊朗的电影。单从画面上说,《别离》(以下这样称呼)确实没有国内的画面精美(也不知道是不是关我看的版本问题),但故事情节却引人入胜。

  先把丑话说在前,这部电影我只观看过一遍,没有定格或是一个画面重复播放,我只能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浅析一遍。

  《分离》没有大成本的宣传,第一次萌生看这部电影的念头也仅仅是我庸俗的认为奥斯卡外语片九强一定有它的动人之处。

  事实也是如此。

  阿斯哈·法哈蒂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名字。但观看这部电影的手法却没有陌生的感觉。它就好像是某个我们熟悉的导演拍出来的,于是我想,它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故事和里面千丝万缕的暗喻与感悟。

  他们为什么要离开_

  在影片的一开始,纳徳和西敏就在争吵着,因为丈夫不同意出国生活而选择离婚。于是出不出国就成为了这次分离的导火线。而纳徳的理由是因为老年痴呆的父亲需要他。这似乎也很理直气壮。西敏的意思是把女儿带到国外,让她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当判官问到国内是什么环境时西敏却避而不答。影片到这里让我想起中国一个相似的状况——官员在致力于国内的政治和国家的改善,而他们的孩子往往被送到国外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连改革者都对这个国家失了信心。而纳徳是一个耿直的人(从后面不肯承认自己推保姆下楼能看出),他对这个国家(他的爸爸作为国家的暗喻)依然尽忠职责,即使他已经不认得他了(国家已经老),纳徳仍然愿意留守。

  保姆的出现_

  西敏的离使得纳徳不得不请一个保姆来照料他的家庭。而梅特是清楚她母亲的,她知道母亲在两个星期后会回来。如果剧情不出现点波澜,那么,两个星期后西敏会回来,保姆却要离开,分居风暴就这么结束了。于是转折点出现了,纳徳发现他的钱不见了,保姆把他的父亲锁在房间里差点使父亲死亡。两个家庭的纷争出现了。保姆指出纳徳是使她流产的凶手。

  保姆瑞茨是一个信奉上帝的伊朗女人。宗教的信仰使她有一套很严格的操守和道德观。

  让上帝作主

  事发之后,两个家庭开始纠缠在一起,对簿公堂。

  他们说的都是真话,纳徳没有推瑞茨下楼,瑞茨没有偷纳徳的钱。(只是在纳徳的父亲走失那一段到瑞茨回来看着孩子们玩游戏的那一段的衔接有点生硬。)

  既然这是由万能的上帝引起的混乱,也应该由上帝来作个终结。

  由于瑞茨的信仰,谎言被识破。

  结局

  结局实在是耐人寻味。

  纳徳和西敏各自坐在走廊的两边等待着女儿的答案。

  答案

  答案导演没有给出,但我们不妨进行一个推导。

  首先,从两人坐的位置。纳徳坐的是最近镜头的右手面,而西敏坐得远离镜头,并且在中间隔了一层玻璃,面部表情失焦。说明二人心灵已经有了隔阂。

  其次,女儿的心意。女儿在后来跟父亲哭诉,为什么不愿意给钱让妈妈回来,然后坐上母亲的车离。在此之前,梅特一直守候在父亲身边照顾着爷爷。但她为的只是母亲能够回来和父亲团聚。也许好多人会认为梅特一定是比较喜欢父亲所以才一直留在父亲身边,但后来的事说明梅特也是一个耿直的人,她不喜欢父亲撒谎。

  由此种种,我也纠结了,未能得出答案。

  但作为一个孩子,我深信她是同等爱她的父母,她一直在强调,她已经作出了选择,那么这个选择一定是能平息这场风波的最好良药。

【电影《一次别离》观后感】相关文章:

盛夏,流年里别离02-15

电影绿皮书的观后感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08-22

都市家庭情感剧《小别离》观后感11-15

电影观后感06-01

电影观后感09-24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08-27

无名电影观后感05-24

电影无名观后感06-18

《1921》的电影观后感07-02

经典红色电影观后感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