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识厘米》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厘米》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厘米》是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是测量这个领域的初步认识,认识厘米是学生六年的小学生涯中,第一次认识长度单位,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余老师的课堂让我对认识厘米有了新的认识,主要从以下三点:
1. 大胆尝试,冲突教学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不同?”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本节课余老师并没有这样上,她是出示两个长度不同的线段让学生去量,学生很快说出哪个长哪个短,接着出示两个大小不能用肉眼分辨的长度,学生随机产生了想用直尺区测量的愿望,从学生的实际、需要测量的这个角度上,需求上引出用直尺。而且余老师善于运用这种冲突教学方式,我个人是非常欣赏的。大胆的尝试,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学习新知。
2. 细致讲解,循循善诱
认识直尺,老师让学生观察直尺,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这其实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在认识厘米之前,学生对直尺已有一定的认知, 接着老师从数字(刻度)、很多线(刻度线),cm,开始一步步让学生观察直尺上面的东西,cm表示厘米,板书时很细心的标上拼音,学生找到刻度线有长有短,0和1的中间有9条刻度线。在我以前的教学中,可能没有那么细致,去找1和0之间有几条刻度线,认识1厘米:学生有的说0到1之间,1到2之间等等,老师都给予了肯定。低年级的教学就是要如此细致,让学生在初步认识的时候就掌握全面的知识。
3. 抽象到具体,建立真实的表象
建立真实的表象,是这节课的亮点,充满童趣的语言也是余老师个人魅力所在。余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当她带着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刻度线、cm都完善之后,她把屏幕上的“大”有尺慢慢往下移,移到屏幕下方,消失了吗?去哪儿了呢?老师一边拍着大屏幕,一边说着:“直尺直尺快出来。”老师从屏后面拿出一把和学生大小一样的直尺,让学生感受大屏幕上的直尺和生活中用的直尺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把它放大了。让学生有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联系。避免学生产生“视觉错觉”。我在反思,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其实很多时候,在黑板上书写的是放大后的尺寸,而学生在本子上写的是正常的尺寸,当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cm时,学生会惊呼那么小,就是没有形成真实的表象。
总之,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如果老师有足够的能力驾驭课堂,那么创造性的改变也未尝不可,在我的教学中,我感觉还有很多要学习和努力的方面,我会继续学习,继续阅读,开阔自己的眼界,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认识厘米》观后感】相关文章: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3-25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4-16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反思11-25
数学《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3-26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4-10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4-10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10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4-08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16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