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姥姥的饺子馆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立场。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姥姥的饺子馆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姥姥的饺子馆观后感 1
最近观看了中央第8频道晚上七点半播放的四十集连续剧《姥姥的饺子馆》,讲述了主人公姜桂芳的工作场所 ——饺子馆的时代变迁的故事,展现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宏伟历程中的一个一个局部小故事。
八十年代初,姜桂芳因为包得一手好饺子,成为了北车站国营饺子馆厨师长。后因政策改革,被处处与她作对的许大雯联合经理把她挤兑走。下岗后,为了一家老小穿衣吃饭,姜桂芳开了一家“姥姥的饺子馆”。创业初期,处境艰难,她始终咬牙坚持。期间,她遇到了饺子馆拆迁和许大雯的针锋相对,这些困难不仅没有让她妥协,反而更加的坚强。在生活中,姜桂芳也遇到了大女儿生病、二女儿离婚、三儿子结婚、四女儿出走、以及收养五儿子等家庭问题。姜桂芳靠自己坚韧的性格和高超的'智慧带领儿女们闯过一关又一关,饺子馆在起起伏伏中始终维系着家庭的情感,最终,儿女们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姜桂芳也在儿孙满堂的家庭饺子宴中品尝着幸福的味道。
看完全部内容后,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看清自己以后人生历程的事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的心态和观念也要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变化,既不能像三哥一样沉迷玩物丧志,没有生活能力,不能担当责任,也不能像二姐的思想一样盲目冒险,想入非非,不切实际,不顾家庭,忘记亲情,更要学会用合理的方法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少走弯路,不能异想天开,崇洋媚外,要懂得感恩,孝顺父母,事业进步,善待家人!
姥姥的饺子馆观后感 2
看了三四天吧,今天看到了大结局。
其实平常很少追剧的,不过还是陪着姥姥看完了。也不是一集不落的看完,题材是生活剧,比较容易猜到情节,再加上剧透,所以也能够拼出个七七八八。
一开始看名字,猜测着会不会以苏宇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然后猜错了。
结局是意料之中的大团圆式。可能也是观众更容易接受和期盼的结果吧。
个人觉得演员都很好,把剧演的生动好看。最开始还以为都是老片子老演员了,后来才知道是新剧。
姜桂芳,一个女人凭着自己的本事带着两儿三女风风火火的走过这一生。
从走路带风走到步履蹒跚。
从年轻力壮走到满鬓风霜。
看的时候我也在翻微博,看到有好多人吐槽这剧三观不正有很多缺点槽点什么的。其实我看的时候,也有很多情节看的我反感,也会觉得某个情节是不是不对路子。
可是我觉得既然能够拿到电视机前给观众品评,那这部剧就有它播放的道理。没什么东西是完美的嘛。
这道理是什么,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也许是“生活中处处有美好,只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许是“酸甜苦辣人生百态尝尽,还是家的味道最甜。”也许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说不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总会有那么一些东西,是能够触动观众心弦的。
那些令人感到不适的情节,或许正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与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念有冲突也很正常。
家人之间的争吵引发的怒火是真的,金钱面前利欲熏心大脑混沌是真的,大年三十团圆夜里一大家子人坐在一块儿热热闹闹高高兴兴的热泪盈眶也是真的。
最后姥姥说的话也很形象了∶“你说人活一世啊,就跟包饺子一样。你先得给剁开了,切碎了,然后呢,搅和搅和。再接着你就捏咕捏咕,再把它捏成型,接着下到锅里头千滚万滚,盛到盘子里,这才修成了正果。”
我觉得这部剧还是挺好看的。
它把生活里的那些家长里短掰开了揉碎了铺平了放大给我们看。那就是最真实最可爱的日子。
那些吵吵嚷嚷那些哭哭笑笑,从前都深藏在岁月里落了一层灰,如今被掸掸灰尘抖落干净拿出来晒太阳。
一眼望去,温暖耀眼。
姥姥的饺子馆观后感 3
《姥姥的饺子馆》,是一部电视剧。
怎么会看到这部电视剧呢?是我老爸让我帮他买中央8台广告上的产品。所以我专门看了一下中央8台电视剧频道,正在播放的就是《姥姥的饺子馆》,为了等广告就看了一集电视剧,看完了以后没有这个广告,又接着看了一集。大女儿也跟着看,最后她直接在智能电视上从第1集开始追剧。这不,我这两天跟她一起追剧了!
这个电视剧,是从80年代开始讲的。
改革开放
主人翁姜桂芳是一个心地善良,勤劳能吃苦,且独身一人扶养着四个孩子的女强人,当时,国营单位是香饽饽,很多人在国营单位都是混着饭吃,而她不一样,勤劳肯干,做事认真,心细,在国营饺子馆做厨师长,并且还被评论全国劳模。
有人优秀就有人眼红,也许就是这个世上亘古不变的定律。
当改革开放的大浪潮到来时,许多国营企业开始裁员下岗。国营饺子馆也开始了裁员,采用了民主投票制,自以为无人可替代的姜桂芳,被小人的谗言和威逼利诱之下的黑手给整下了岗,有苦难言,还故做坚强。
怎么办?无奈,无助,又死了大女婿,大女儿孤儿寡母悲愤交加,神情恍惚,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出阴霾,但是,却也没有办法再去找工作,哪个单位都不愿意要带着孩子来上班的人,一大家人还要吃饭,难上加难!以我们现在的思想,会又想着上不了班,自己做生意呗。
可当时那种环境,那种条件下,虽然在广播里面听到国家鼓励个体经营,有人一年时间成了万元户,人们除了羡慕,更多的就是想这好事儿不会轮到我身上,也就几个人能成功,更多的是失败者。发现没?这种想法,至今仍然存在。当遇到某个机会时,能看懂并开始做的人都是少数。
老姜没沉沦下去,走街串巷的寻找机会,爱讲话是一个优点,向报摊的大姐打听销售情况,一包瓜子就能问半天,吃碗面也向老板了解生意情况,无意间好心留宿了来城里看医生的年轻夫妇,萌生起了开旅馆的想法。
下海经商
老姜认为开旅馆是一个很好的事儿,解决她和大女儿的工作问题,说干就干,立马行动。虽然这是拍电视剧,有些情景可能是虚构,但是有一点值得我去深思,是否对一件事认真的下过苦功,有没有认真的去执行,还是只停留在想象和选择的边缘。
老姜的旅馆在后来发生的一起事件中被查封,还被罚了款,生活又一下回到解放前。在邻居老李的一句话中发现了可行的机会,就是自己开一家饺子馆。现成的技术,立马觉得可行,虽然所有的'家人都反对,但是她依然决然的要开饺子馆。
筹钱的时候,才真叫患难见真情,以前受惠于她的人都闭门不见,想方设法的拿到了自己老公的一笔抚恤金,开起了饺子馆。
说到她开饺子馆,由于她个人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非常严格,以前在国营饺子馆当厨师长的时候,几乎什么都要管一下,进的原材料品质过不过关,和面的手法,调馅料,擀饺子皮儿,包饺子的褶皱,煮饺子的转动方向,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所以以前她在那里的时候,饺子馆生意非常的好。自从她走后,有人为了中饱私囊,对各个环节要求都不严格,原材料甚至使用变质的。所以呀,国营饺子馆的生意也是每况愈下。
这里我就比较感慨,在自己的工作中多干活,少抱怨,不要在乎自己能干多少,只要你在干,每个环节都精要求,了解的越全面,对自己来说就是培养能力的机会。
所以她一开饺子馆,生意就能够非常的火爆。高标准,严要求,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工细作,不刻意的追求钱的时候,钱反而来了
【姥姥的饺子馆观后感】相关文章:
给姥姥姥爷的一封信03-20
姥姥的花馒头02-19
陶花姥姥作文01-14
姥姥生日日记01-20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04-03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04-04
姥姥家-记叙文02-15
姥姥,我想对您说-书信作文02-15
给姥姥的一封信03-16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