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的记叙文

时间:2024-10-13 04:19:37 记叙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笔的记叙文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记叙文,记叙文是把一个事实、事件的发展过程原原本本地叙述出来,让读者清楚了解到这个事实或事件的文章。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笔的记叙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笔的记叙文

关于笔的记叙文1

  懵懂的岁月中,隐藏了一些简单的思念。

  ——开头

  我把我的笔弄丢了。

  最早认识的是粉笔。

  很惊异于它的色彩,那么多的颜色是怎样涂上去的呢?于是我们用小刀轻轻地把它削碎,把各种颜色的粉混合在一起混入水中,但最终往往得到另一种未名的色彩,于是那水也只能倒掉。

  粉笔大概也成为了某一段日子里的玩具,我家的后门成了涂鸦之处。喜欢在地上画房子,并且乐此不疲的跳,于是粉笔,变被固定在了某一个时刻中,但仍是否在延伸,我不知道,因为我把纯真,把家乡,一起丢了。

  进了小学,铅笔也就随之而来。

  记得以前有一个胶文具盒,自从装了一堆铅笔进去后,它便变的漆黑了,而铅笔却成了我们财富的标志。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好看的笔,只是一袭红色的包装,上面赫然三字——菲菲牌!

  这是我妈最喜欢给我买的'一类笔,但总是因为削铅笔而花掉我爸爸半个小时的时间。没有转笔刀,因为那个对我来说是很奢侈的,那个时候有一把红色的小刀——又是红色,毫无特别之处,它的特长不是削铅笔,而是划破我爸的手。于是奶奶给我买了一种撕撕笔,可以用手撕开的一种铅笔,但这次受伤的是我爸的指甲。

  看到了一些小孩的铅笔,心中突然有一种感动,但我不知道,在何时何地,我把我的铅笔,我的童年一起丢了。

  圆珠笔。

  我的第一只圆珠笔是从哥哥那里搜刮来的。因为那个时候班里用圆珠笔的人很少,问他们大概也很少见到写了用铅笔擦不去痕迹的笔。甚是可笑,现在人们惊异的是能擦去钢笔印记的铅笔吧。

  后来渐渐有了很多种颜色的圆珠笔。

  记得有一男生偶得一红色圆珠笔,以为甚是美丽,便带来学校炫耀,甚至连作业都用那笔做。

  现在看来叫创新,不过那个时候叫发神经。他的作业本被老师当场撕掉,还被罚重新做作业。

  圆珠笔渐渐替代了铅笔的位置,那个时候大多数的同学都只是换芯不换笔,买一大包芯放在文具盒里,有事儿没事儿拿出来瞧瞧,但那些几圆一大包的芯会在不知不觉中漏光。失算了啊!

  我是握着圆珠笔走出小学的,不过现在它离我们太遥远了,于是像那些漏掉的信一样,它也与我的曾经,我的小学,一起被我丢掉了。

  转笔

  转笔,是从初一开始的。那是一种突然风靡的动作。笔成了玩物。

  不过,这大概是老师们所不允许的。转笔就是漫不经心,谁要再转就把谁的笔给扔了。

  谁若是能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转转,那才叫有功夫!

  习惯了吧。转身和同学们说话的时候笔转了,想问题的时候笔转了,转转转,我们习惯了。

  我的手上的转笔年华,与我的时光,我的初一,一起被我丢掉了。

  我把我的笔弄丢了。

关于笔的记叙文2

  笔的种类有很多,有毛笔、圆珠笔、水笔、铅笔、自动笔。我今天说的是自动笔。这支笔是姑姑给我买的。它的表面有一些红色的草莓和花,其他的颜色是淡灰色的。

  它的形状像圆柱体,像口红棒一样大小,也像音乐老师用的指挥棒。

  它是由笔筒、笔芯、和笔盖等组成的。它的头一头大一头小,一头尖一头钝。它写起字来会发出“嘶嘶”的声音,它是不能吃的,如果你要是吃了你就惨了,你的喉咙会撑破,嘴巴会黑黑的,像猩猩的嘴巴很吓人。你如果摸它的表面感觉有点冷,也感觉硬硬的',把它竖立起来会像一位坚强的战士。

  它是人们学习的必要工具,每当人们想写字时就会使用它,可以用它完成伟大的科学构想,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是人类推动文化进步的排头兵,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创造了许多科学奇迹。

  笔,看起来很平常,确实一个不简单的学习用品。

关于笔的记叙文3

  目前高中记叙文写作的现状有如下两个突出问题:

  (1)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没有主人公的语言神态描写、行动描写,更没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的运用。

  (2)还停留在初中的“一事一议”阶段,情节简单——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

  现在让我们从学写记叙文的角度,来解析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是文章的开头,是“倒叙”,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简述一笔”。是用极简洁的语言叙写出事物的一种结果,或者展现一个生活画面。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回过头来对文章第一段所叙写的事件进行补充、解释,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可以说是“铺垫一笔”。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两段离开事件叙述的主线,笔触主要指向时令与景物的`描写,用景物来烘托一家人散步的美好背景。这可以叫作“渲染一笔”。其实“天气很好”这句还可以写得更具体,为下文景物描写作铺垫。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也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三段回到叙事的主线上来,详写一家人的散步,写的是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由于“分歧”,散步中就有了“故事”,就有了“波澜”,文章就有了“故事味”。这叫作“巧折一笔”。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一段,既抒发情感,又表达感受,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这叫作“深化一笔”。

  从学写作文的角度看,《散步》在记叙文的构思上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简述一笔——概说事件

  铺垫一笔——介绍原委

  渲染一笔——烘托点染

  巧折一笔——写出波澜

  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下面我们再用一篇短文来印证《散步》这种结构模式是实用的、可用的。

  三 代

  林文煌

  ①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简述一笔)

  ②本来我是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岂料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铺垫一笔)

  ③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缺渲染一笔,怎么补?“我”为什么“不安”,心里究竟怎么想的?)

  ④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巧折一笔,巧在何处?如果不够巧,怎样修改才更巧?)

  ⑤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地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放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副担子的两头,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头的。 (深化一笔,怎么“深”?请注意结尾“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副担子的两头,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头的”一句。记叙文的结尾要做到既自然,又深化主题,使文章意蕴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以上两篇文章,内容上完全没有雷同的地方,但结构模式却很相近。“简述一笔”“铺垫一笔”“渲染一笔”“巧折一笔”“深化一笔”等“五笔”都得到了运用。

  “五笔”叙事的模式不是给同学们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记叙文写作的通用模式,而是从篇章的角度引导大家注重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叙写出事件的波澜。进而避免记叙文写作的两种通病:(1)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2)情节简单,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

【笔的记叙文】相关文章:

笔的说明文01-14

关于笔的说明文12-13

笔的说明文作文12-03

笔的说明文作文01-09

笔的说明文15篇11-23

幼儿园大班笔教案01-18

软笔书法教学计划03-14

笔的说明文精选15篇12-19

笔的说明文通用15篇12-13

笔的说明文(汇编15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