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说明文

时间:2024-01-25 15:50:21 说明文 我要投稿

风俗说明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说明文,说明文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我们应该怎么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俗说明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俗说明文

风俗说明文1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每家每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每家每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风俗说明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的到来,使每个城市,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欢乐。而佛山的春节,在腊月初旬便已开始。在腊月中旬,各家各户便已开始准备年货过年。此时,各大商场人头涌涌,景象十分壮观。

  年二十六,妇女们会在家里炸一些煎堆油角。这些食品是小孩子的最爱。其实,煎堆有三种,第一种是平常妇女们在家里炸得那种,这种煎堆口感滑而不腻,软软的,让人回味无穷;第二种是九江煎堆,九江煎堆像一个大饼似的,大约有两三厘米厚,馅料有花生。糖和爆米花,口感十分松脆;第三种则是龙江煎堆,龙江煎堆的馅料跟九江煎堆的馅料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龙江煎堆外形是圆球状的这两种煎堆是小孩的最爱,而软煎堆则受老一辈的青睐。所有的准备,其实都是为了那一顿饭。年三十晚,全家的人必定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饭菜大致有〝发财就手〞——发菜猪手。莲子百合炒肉丁——〝百年好合〞,另外还有应节的慈姑顿五花肉等……饭后,大家谈笑风生,品尝年货。煎堆油角。这顿饭,人们重视的不再吃,而重视那团圆的气氛。大年初一的.光景则与除夕大有不同。大年初一,人们都在家里休息,摆设好初二初三迎接客人的年货——糖冬瓜。糖莲藕。糖莲子……正月十五,正是元宵佳节。此夜,百万人齐集通济桥,口中默念〝行通济,无闭翳〞,施施然走过通济桥,求得来年风调雨顺,心想事成。正月十六,春节圆满的结束了。大人们又回到工作岗位上,孩子们则也回到学习上去了。佛山市虽是一个大城市,但它却保留许多特别的,历史悠久的风俗。我爱佛山的春节。佛山家乡风俗说明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在我们佛山,最热闹的要数春节。

  在春节的前一天,人们总会把门前的旧对联换下来,把新的对联贴上去,红彤彤的,把春节那热闹的气氛完全都展现出来。晚上,一家人和乐融融地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在这一天,还要去逛花街呢。整条花街上都人潮拥挤,可是就算再多的人,也没有把这热闹的气氛降低。让人感到温馨,感受到春节的气氛。

  终于到了春节,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每个人都展现出风光满面的精神。全家人一起到亲戚家去拜年,长辈都会给晚辈压岁钱,并且说一些互相祝福的话语,而晚辈的父母们都会回礼给长辈。街上爆竹声排山倒海地响着,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甜蜜的笑容,整个城市都热闹起来。晚上,到处都在放烟花,庆祝春节。之间那一朵朵烟花腾空而起,炸开以后,就像一颗颗带着彩带的流星一样坠落下来,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明亮。

  在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都会去行通济,俗话说‘行通济,无闭翳。’意思是只要去逛一下通济桥,什么烦恼都没有。通济桥的周围都挂满着灯笼,把整条通济桥都照亮了。每一个行通济的人手上都会拿着一个风车,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人们都会把准备好的生菜扔进池里,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虽然元宵节并没有春节那么长,但却是最热闹的啊!佛山的春节真热闹啊!

  佛山家乡风俗说明文的思念。

  年初二过后,人们一般都会去亲朋好友家拜年。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祝福中年人〝工作顺利〞〝生意兴隆〞〝恭喜发财〞;祝福小孩〝学业进步〞〝快高长大〞〝心想事成〞……除了祝福之外,结了婚的人还会给晚辈派红包,又叫〝利是〞,表示把好运带给别人,其主要意义在于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正月初九——灯节。在这一天,大家都要到乐安去行灯地,买花灯。到了正月十五,大家都去行通济。有句广东话是这样说的:〝行通济,无蔽翳。〞人们当天买行运风车和生菜走通济桥,是为了祈求好运和生财(生菜的谐音)。佛山的春节即热闹又温馨,我非常喜爱过春节。

风俗说明文3

  傣族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它的魅力吸引了每一个人。

  走进傣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傣族人最具特色的挂包“筒帕”。傣族人生产的筒帕历史悠久,制作精美。从前筒帕用麻、棉纺织而成,现在用丝、手和棉混纺,筒帕式样美观,制作精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筒帕上有许多彩色的条纹,交错在布包上,错落有致。一条银色的铃铛挂在布包上,有时还发出异常清脆的响声,十分悦耳。精致美观的筒帕搭配上有民族风味的傣族服装,更是别具一格。傣族的筒帕不仅漂亮,对傣族的姑娘小伙来说,筒帕还是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

  傣族除了有精致美观的服饰,还有热闹的泼水节,泼水节在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着盛装,挑着清水,互相泼水,祝福对方能吉祥、幸福、健康。在水花四溅的空地里,人们一起翩翩起舞,热闹非凡!傣族人用泼水的形式祝福每一个人,在泼水节里,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幸福美满的生活。

风俗说明文4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属于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腊八节的主要习俗有:祭祀、喝腊八粥、吃腊八豆、泡腊八蒜等等。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祭祀。在上古时期,我国人们大多选择在年底,也就是农历十二月祭祀祖先和神灵,这种祭祀活动被称为“腊祭”,因此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也被人们称为“腊月”,而其后这种祭祀活动逐渐的被定在了农历十二月初八,因此也称其为“腊八节”。故此,祭祀不但是腊八节出现的根源,更是腊八节的主旋律,人们大多会选择在腊八节祭祀自家的祖先和神灵。

  二、喝腊八粥。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信是各位朋友最了解的一个习俗了。毕竟,在某部著名的`小说里,侠客岛每年都会邀请武林人士前往喝腊八粥、参悟高深武学。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起源于我国宋代,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腊八节这一天,不论是官府、寺院还是普通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喝腊八粥,而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习俗更是盛行。

  三、吃腊八豆。腊八豆是湖南汉族传统小吃,属腊八节节日食俗,距今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民间大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初八这天开始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腊八豆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且异常鲜美,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

  四、泡腊八蒜。腊八蒜主要流行于北方,是华北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属腊八节节日食俗。人们大多选择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来泡制大蒜,也因此而称为“腊八蒜”。腊八蒜湛青翠绿,香浓诱人,很受人们的欢迎。

风俗说明文5

  过年了,过大年!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要贴春联了。我和姐姐准备一起合作贴对联。我在撕胶带,姐姐手捧对联,我们有说有笑高高兴兴贴春联。

  姐姐贴福字的时候,我想起了有关“福”字的故事。我建议她倒着贴福字。

  “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我郑重其事的告诉她,古时候,有一个侯王府里,王爷让下人贴福字,下人粗心大意,一不小心将福字贴倒了。正好被王爷看到,王爷大怒。命人将下人拉出去,痛打30大板。下人一听吓破了胆儿,连忙跪地求饶。在一旁的管家看到这种情形,于心不忍。看到此情,他灵机一动连忙替他求情说道:“王爷,福字倒着贴也很有寓意。说明福到家门了。可谓万福金安。”王爷听后,觉得有点道理。就免了下人的板子。以后人们觉得福字倒着贴,意味着福到家门。就把这个习俗传了下来,姐姐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将福字倒过来贴。

  随后,我和姐姐一起交流我们国家特有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姐姐还补充了一个七夕节。姐姐向我介绍了有关七夕节的说法。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传说牛郎织女在七夕的晚上在鹊桥上相会。

  月光笼罩下,会有姑娘坐在桥上,沐浴着皎洁的月光,双手飞快的编制一些物品。据说最先又好又快编织完物品的姑娘就会被称为“乞巧姑娘”。心灵手巧的姑娘就会被如意郎君提亲了。

  我很好奇便问姐姐:“你怎么懂得这么多呢?”

  “哪里,哪里。略知一二而已。”姐姐笑着说。我们继续有说有笑,贴春联,过大年。

  我们华夏文明,上下5000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文化。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习俗。让我们的传统习俗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风俗说明文6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风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象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在年三十晚这一日,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日,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日,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日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风俗说明文7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所以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是丰富多彩的。

  蒙古包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房屋。蒙古包的四周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用条木编成网格状,围成圆形。屋顶是圆锥形的,与侧壁相连接,在屋顶上方还有一个天窗,也是圆形的,是为了采光、通风和排放炊烟而设置的。比起我们的住宅,蒙古包易于拆装,而且通风,面积又大,所以游牧民族选择蒙古包来当自己的`住宅。

  蒙古族的节目也是多种多样的。最隆重的属“那达慕”,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摔跤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项目,参加的人最多达1000余人,最少也不会低于200人。蒙古族一直以来是十分器重“达尔汗摔跤手”的,这可是终身的荣誉。而举办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会给胜利者颁发证章、证书和纪念品,并获得“达尔汗”的称号。

  蒙古族的食品也是别具一格。以奶制食品、肉类为主,还喜欢吃面食。在蒙古族的文化中,马奶酒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过去牧民征战必备的食物,不仅可以解渴消乏,还可以激发战士们的斗性。

  蒙古族的民风民俗可真是丰富多彩啊!每一种都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和意义

风俗说明文8

  在我所居住的广东佛山,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

  首先先从佛山禅城区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走通济〞这项游玩祈福活动说起吧。〝走通济〞用广东话叫做〝行通济〞。每到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家家户户都来走通济是想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我走通济桥,都被那场面震住,同济桥附近4多公里的路都不让汽车跑,全让走通济的人们给走了。人多得看上去叫个人慌了,当时心里真的想:这么多人,会不会把人给挤倒啊!街道两旁都是摆着风车与生菜的人们都会一边走一边买。都是叫个人挤人,看了都怕。不管年幼的孩子还是年迈的老人,都会走。

  要走都要走好几十公里,一点儿都不夸张。每当走到通济桥,桥上的红灯笼是整个节日瞬间变得红火而喜庆。我心里都会小小的许个愿:祝今年平平安安,我的学习能进步,爸爸妈妈工作顺利,祝天下所有人家庭合家团圆。我觉得这是春节过后的另一个高潮,是喜庆的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佛山民间自发的〝行通济,无闭翳〞活动

  佛山民间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面食——西樵大饼。同岭南光酥饼差不多,但大很多,稍稍有些黄。我个人觉得非常好吃。先拿面粉团揉成一个大大的圆,再用一个圆圆的`板子轻轻往上一压,就做好形状了,很圆,接下去就只剩烘烤了。西樵大饼很圆。很软。很香,有一点甜,口感很好。我想:这也是送亲朋好友的好礼品,应该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吧!

  佛山的民俗独特,虽然是最朴实的方式,但也是最美好的祝福。

风俗说明文9

  我的老家在衢州江山,那里出产一种点心,叫米糕。

  米糕用纯五谷杂粮做成,又健康又美味,外婆说每逢过节过年,家家户户都制作的。米糕主要原料是大米,大豆、芝麻等等,(要是喜欢还可以加点其他的杂粮)经过洗、泡、晒、炒、磨后,外加白糖、红糖,调匀、上灶蒸,好了以后,切成片,美味的米糕就这样做好了。因为每户人家用的材料可能不一样,所以做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互赠米糕在我们家乡颇受欢迎。

  过年前几天的清早,隔壁家的阿姨就已经做好了米糕,给外婆家送过来了。外婆也忙着洗豆、泡豆、晾豆、弟弟总问外婆,这是干什么啊等会吃豆豆吗?这时舅妈听到了,过来点一点弟弟的头,递给了一片米糕送进他嘴里,笑骂道:你这小子,吃的时候你就知道是个啥,咋做的时候就认不出来啦!?弟弟对着舅妈扮了个鬼脸,转身跑去享用米糕去了。

  大年初一开始,人们带上米糕纷纷拜年去了。一会儿去小姑家拜年,多带些啊。你家做了几斤米糕啊?多着了人们口中谈的`,都是米糕。初二,外婆带着我们去姨婆家拜年。临出发前,弟弟慌慌张张地对我说姐姐,姐姐,前几天做好的糕搁灶上不见了!我说那些是等会儿送人的,被爸爸拎车上去了。弟弟突然有些紧张起来,全送去?对呀。他大声抗议起来那不行,我也要吃,呵呵,骗你玩的,家里还有的,不信你去看,在我还没有说完,弟弟就一溜风地跑进屋里,出来时,他笑了。

  现在坐下来慢慢品尝从家乡带来的米糕,那味道,还真是任何点心都不能比的啊。

风俗说明文10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春节风俗都有所不同,中国的风俗习惯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很久很久以前,在十二月二十八日到正月二日,都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来到一个小村庄里伤害人民,今天是十二月三十日,那个怪物又来了,突然,来了一个商人,从手中拿出鞭炮,并点燃,然后鞭炮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年”立刻跑掉了,人民高兴极了,那个商人说:“怪物怕响声和红色的`东西” 。说完这句话,那个商人就无影无踪了。人们认真的想了想说:“春联和鞭炮是红色的”,所以人们就买了这两样东西。每当那个怪物出现时,人们就点燃鞭炮,贴上春联,怪物就被吓走了。这就是春节的风俗:吃水饺、放鞭炮、贴春联等。这个

  小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风俗说明文11

  永嘉民风淳厚,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统的风俗习惯众多,在某些特定的节日里吃东西很有讲究。自然,少不了相应的传统食品。其中,年糕是最派得上用场的。

  年糕,顾名思义,每逢过年,人们总少不了做些年糕。俗话说得好:吃了年糕,年年高。年糕分多种,最常做的应数糖糕了。它的显著特点是:香甜可口,细腻润滑,外形美观,且久置不易发霉。

  糖糕的配料主要有:面粉、红糖、水等。既是传统食品,便有传统的手工制作工序。现代人做糖糕积累了前人丰富经验,制作时特别讲究时间、水的调配问题。因为两者不但影响糖糕的味道,还影响外形的可观性。所以必须严格要求,马虎不得。

  制作者先应从米着手。要适当地调配好米的比例。将糯米与中等大米相混合,橋米须占2/3。接着,将调制好的米放人盆中,加人水浸上4-5分钟。然后捞起,将它们磨成粉末状,再用筛子将面粉细细地过滤。这样第一道工序完毕。第二道工序是调配煮烧。在面粉里加人红糖(分量按人的喜爱程度而定),稍加搅拌后,加人适量的水,这水必须为不冷不热、约摸40摄氏度的温水。还应注意的是,别操之过急,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温水不得一次性加入,应一点点慢慢加,加水时要一同搅拌,使水与面粉均匀混合,适可而止。尔后,放人锅中煮烧。第三道工序是最卖力气的。把煮熟的糖糕放入一个较大的四型石制容器中,人手握大石锤使劲地且不间断地锤磨糖糕,使其原本粗糙的表面变得细腻光滑。大约10分钟后,取出糖糕放在桌上,使劲地揉捏它,让它变得更为细腻。别以为大功告成了,好戏还在后头呢!为了使糖糕美观,就要借助各式各样的模具。模具是木制的,分为两半,一半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另一半则用来夹压。在放人模型前,模型里必须涂抹上少许菜油,不然,柔软的糖糕很容易粘在上面,很难取出。制作完毕后,将糖糕从模具中取出晾一晾,使其变得干硬,以延长贮存时间。

  糖糕的食用方法极为简便,只要在锅里蒸热即可。因此,过节时在自家酒席上总少不了有一盘香喷喷的'糖糕。

  糖糕还被称为幸福、吉祥的象征。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农村,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婚俗。青年人订婚时,男方便拎些糖糕给女方,这样,亲事算定下了。糖糕还起请帖之用,将糖糕送给亲朋好友,告诉完婚时日便可。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糖糕香甜可口,老少皆宜,这一极具家乡特色的风味小吃在机械生产普及的今天,仍以它独特的传统手工制作方式赢得人们的喜爱。

风俗说明文12

  在我所居住的广东佛山,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

  首先先从佛山禅城区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走通济”这项游玩祈福活动说起吧。“走通济”用广东话叫做“行通济”。每到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家家户户都来走通济是想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我走通济桥,都被那场面震住,同济桥附近4多公里的路都不让汽车跑,全让走通济的人们给走了。人多得看上去叫个人慌了,当时心里真的想:这么多人,会不会把人给挤倒啊!街道两旁都是摆着风车与生菜的。人们都会一边走一边买。都是叫个人挤人,看了都怕。不管年幼的孩子还是年迈的老人,都会走。

  要走都要走好几十公里,一点儿都不夸张。每当走到通济桥,桥上的红灯笼是整个节日瞬间变得红火而喜庆。我心里都会小小的许个愿:祝今年平平安安,我的学习能进步,爸爸妈妈工作顺利,祝天下所有人家庭合家团圆。我觉得这是春节过后的另一个高潮,是喜庆的、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佛山民间自发的“行通济,无闭翳”活动

  佛山民间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面食——西樵大饼。同岭南光酥饼差不多,但大很多,稍稍有些黄。我个人觉得非常好吃。先拿面粉团揉成一个大大的圆,再用一个圆圆的`板子轻轻往上一压,就做好形状了,很圆,接下去就只剩烘烤了。西樵大饼很圆、很软、很香,有一点甜,口感很好。我想:这也是送亲朋好友的好礼品,应该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吧!

  佛山的民俗独特,虽然是最朴实的方式,但也是最美好的祝福。

风俗说明文13

  傣族有很多习俗,我来介绍几个。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酱、松即可进食。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善作烤鸡、烧鸡,虾、蟹、螺蛳、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傣族人还喜欢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

  在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

  傣族的风俗习惯还很多,不止这些,傣族有著名的泼水节。大家有机会去看看!

风俗说明文14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至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风俗说明文15

  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大概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每当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参差不齐的鞭炮声,那声音直冲云天。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12点,每家每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家里的男人们就去别人家拜早年,女人们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但都在炕上包,边包水饺边等待。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能吃,吃完水饺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春节后的几天晚上村里开着路灯,小孩子们都出去放各种礼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风俗说明文】相关文章:

关于傣族的风俗习惯说明文02-06

春节风俗的说明文02-01

家乡的风俗日记02-09

我的家乡风俗日记11-23

咱家乡的风俗日记02-15

植物说明文作文_说明文01-10

动物的说明文作文_说明文01-10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4篇)02-24

说明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