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说明文>说明文教学设计

说明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0 12:58:13 说明文 我要投稿

(精品)说明文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明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说明文教学设计

说明文教学设计1

  微课名称:

  说明文语言类考题的答题技巧

  知识点描述:

  说明文语言考核是说明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教授学生掌握此类题的不同题型和答题方法,

  教学类型:

  讲授型启发型

  适用对象:

  九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以一篇说明文和相关题型为例,结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等特点,来归纳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30秒以内)同学们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天说明文语言考查的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30秒以内

  二、讲解(6分钟)一、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问:你知道说明文的语言具有什么特点吗?

  特点:平实、严密、准确二、掌握说明文考查的各种题型和答题方法。

  问:根据这一特点,说明文语言的考查将以怎样的题型出现,我们又该如何做答呢?下面请同学们看示例:

  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表达效果?(抓住说明文语文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如答案:“多数”表大部分的意思,说明当时大部分人

  例:“换句话说,直到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这句中的“多数”有何表达效果?

  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但还有少数部分没有,“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2、加点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题型3、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不能删去。

  2、解释加点词意思。

  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xxx”,与原句不符合。(不符合实际)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删去。“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

  意思变成了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原句

  (实际)不符合。“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分钟

 三、课堂演练。

  结合范文,课堂演练

  四、结尾

  总结本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关于说明文语言考查的各种题型和答题方法。

说明文教学设计2

  学情分析

  我校这届九年级学生在七年级入学时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男生尤为突出。学生良莠不齐,差距比较悬殊,虽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基础逐步得以夯实,能力有所增强,成绩整体有所提高,但阅读题仍是难点。学生解决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较差,尤其是比较简单的说明文阅读,丢分很多。学生不明确该怎样来答题,该怎样答题获得高分。

  教学目标

  1、回顾说明文的文体知识点内容。

  2、感知中考关于说明文的考试题型。

  3、探究说明文的中考考点及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

  1、回顾说明文的文体知识点内容。

  2、感知中考关于说明文的考试题型。

  教学难点

  探究说明文的中考考点及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纵观青海省20xx至20xx年十年的中考试卷,我们会发现在20xx、20xx、20xx、20xx、20xx、20xx、和20xx这七年当中每年都有说明文的考题,其分值在10到12之间。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今年对说明文的考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与归纳。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回顾

  (一)说明文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为:

  1、事物说明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做客观而准确的说明。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

  2、事理说明文: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内容的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

  (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通过举……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真实。

  2、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事物的特征更突出鲜明。

  3、列数字:用数字具体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准确直观。

  4、打比方:把……比喻成……,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生动形象。

  5、引资料

  ①引用故事:用……故事来说明事物……特征,激发读者的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的名言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用……诗句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7、下定义:准确揭示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科学性。

  8、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描写,使说明更具体生动。

  10、画图表:用图表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直观。

  (三)说明顺序

  1、逻辑顺序(标志性语言:首先……其次……再次……、原因是……是……)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的变化来展开内容)

  3、时间顺序(有具体的表示时间的词,按年代、按季节、按一天)

  注意: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也会兼用其他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整体上采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从石拱桥的基本特点,说到它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和主要优点,然后再说到中国式拱桥的特点,接下来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而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则采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

  主要是总分式和总分总式,另外还有并列式和递进式。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征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征是准确性科学性

  三、说明文基础考点归纳

  考点一:说明对象及特征

  常见题型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青海20xx)

  2、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20xx西宁)

  方法指导

  1、看题目。有的'文章题目会直接点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标题中对说明对象的限制词,常常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

  2、抓首段。一般情况下,如果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时,要看文章的首段,在首段处,往往会点出说明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3、抓中心句。一般情况下,每段的开头第一句就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是整体特征或是局部特征)

  考点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题型

  1、本文主要用了 、 等说明方法.试选择其中一种,并在文中找出一例,说说有什么作用?(20xx青海)

  2、文章第四段画波线句子用了 、 等明方法。(20xx青海)

  3、选文第三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20xx青海)

  方法指导

  1、明确题目范围。看清题目要求是一段还是一段中的划线句子还是全文。

  2、抓住具体的句子。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入手,准确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牢记说明方法。熟练十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考点三:说明顺序

  常见题型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主要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0xx青海中考)

  2、阅读第六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20xx青海中考)

  方法指导

  1、明确题目范围。看清考题范围,是全文还是一段。

  2、从说明文的类型入手。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

  1、抓住语言标志。熟悉三种常见说明顺序的语言标志。

  考点四:说明文语言

  常见题型

  1、第五段划波线的句子中的“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0xx青海中考)

  2、文章第二段画横线句子中的“主要”一词,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20xx)

  方法指导

  1、表态。不能删去。

  2、解词。从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分析该词。

  3、总结。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考点五: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题型

  1、请用“//”划分选文第5、6、7、8段的层次,并说明其结构关系。(20xx)

  2、从全文来看,选文的结构形式是 。(20xx青海中考)

  方法指导

  1、注意首段和结尾段。如果第一段和结尾段是概括性的句子的话,那么文章结构是总分总试。

  2、概括各段段意。

  3、分析出各段之间的关系。

  四、实战演练 朗读《穿越时空的古代乐器》并回答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古代乐器 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 时间顺序 。

  2、商代乐器较为多样,文中将商代乐器划分为几种?

  3、文章第五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二段说“它们和陶勋、石青磬一起,应该是相对固定的组合。”一句中的“应该”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阅读全文说说被发掘的古代乐器有什么意义?

  五、课后练习

  阅读《万唯中考》第97页《追风,追来自太阳的风》完成1-5题。

说明文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能按照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

  2.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准确严谨的语言。

  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竺可桢

  2.初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P93《大林寺桃花》P100《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3.复习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4.搜集有关物候的谚语。

  课内探究

  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你是怎样感受到秋季来临的?你们的这些观察后的发现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提醒,有一位科学家也很注意观察,并把他的观察所得写成了一篇文章,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竺可桢先生的《大自然的语言》,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

  活动一:筛选信息,畅所欲言。

  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活动二:观察分析,感悟严谨。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活动三:细嚼慢咽,品味生动。

  1.生动是本文语言的特点之一,请同学们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说说好在哪里,做好批注。

  温馨提示:分析语言的角度很多,可以从运用词语的角度,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等等。

  2.优美的语言需要及时积累,背诵你找到的优美语句。

  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的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大林寺桃花》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2.竺可桢先生的另一篇文章《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中,也有好多关于物候知识的介绍,请仔细阅读并圈点。

  3.很多时候,说明文的语言在一篇文章中既有生动的部分,又有平实的介绍,请从《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一文中,找到生动的语言,平实的语言,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并做以积累。

  教学反思

  本课是“1+x”课型的典型例子,以《大自然的语言》为范文,通过设计各项活动,引导学生赏析精彩语句,把握说明文语言生动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在赏析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对课文知识的整体感知。最后通过拓展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大林寺桃花》《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两文,加深对物候知识的了解和把握。

说明文教学设计4

  一、说明文的概念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说明文。(以知识教人)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以情感人)(比较着记忆)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议论文。(以理服人)

  题目1:以上三个概念中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题目2:从表达方式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第一自然段是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好处)是什么?这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规律?

  二、说明文的种类

  题目3:连线。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按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苏州园林》平实说明文按说明语言

  分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分类

  事理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生动说明文

  《桥梁远景图》

  三、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

  题目4:从《苏州园林》全文看,其说明对象是什么?那么2、3、4、5、6、7、8、9段的说明对象分别是什么?

  题目5:从《南州六月荔枝丹》全文看,其说明对象是什么?那么2、3、4、5、6、7—8、9段的说明对象分别是什么?如果要你概括2—9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你该怎么回答?

  事理说明文:

  题目6: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全文来看,其说明对象是什么?那么2—4段,5段,6段,7段,8—9段,10段的说明对象分别是什么?

  四、说明对象的特征

  题目7:从《苏州园林》全文看,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第3段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题目8:作者为什么用“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文题?荔枝果实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五、说明的主要内容(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其主要特征;事理说明文:清楚陈述所说的事理)

  题目9:从《苏州园林》全文看,其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3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题目10:从《南州六月荔枝丹》全文看,其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那么7—8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说明顺序

  题目11:仔细研读《南州六月荔枝丹》2—9段,其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第10自然段说明了荔枝的花,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11—14)主要介绍了荔枝生产的相关情况。从全文看,本文的说明顺序又是怎样的呢(具体说说)?

  题目12:仔细研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具体说说其说明顺序。我们把这种说明顺序归纳为什么说明顺序?

  题目13:《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和《活版》的说明顺序分别是、。

  时间顺序(包括程序顺序)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内—外、上—下、外围—中间、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亦可反之)

  逻辑顺序(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内在—外在等等。也可以颠倒过来)

  题目14:回答说明顺序这类问题时,填空题一般怎么填?简答题一般怎么答?

  七、说明方法

  题目15:初中生应掌握的说明方法有10种,请归纳整理。

  题目16:说说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好处)。

  ①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第4段,P164)

  ②据说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第4段,P164)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第3段,P163)

  ④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南州六月荔枝丹》第3段,P125)

  ⑤拱桥两边的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像在倾听水声,都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⑥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南州六月荔枝丹》第8段,P126)

  题目17:下面这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⑦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南州六月荔枝丹》第13段,P128)

  题目18:下面的一段话至少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说其作用。

  ⑧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渗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一座桥就是有这三部分构成的。(《桥梁远景图》,第2段,P120)

  题目19:问“这段(句)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或问“这段(句)话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在回答时有什么区别?题目要求举例谈其说明作用的时候,该怎么办?要回答某一句话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时,只是盯着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

  八、说明的语言

  说明的语言:准确性

  议论的语言:严密性(比较着记忆)

  记叙的'语言:形象性、生动性

  题目20:句中加点的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现代的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是怎样,右边也是样。(《苏州园林》,第3段,P116)

  ②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南州六月荔枝丹》,第3段,P126)

  题目2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了洁白的面貌。《南州六月荔枝丹》,第3段,P126)

  ②(大丽花)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10段P153)

  ③据说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题目22: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平实的和生动的两种,《苏州园林》属于哪一类说明文,请结合课文举例谈谈。

  九、近年来,中考说明文阅读与高考接轨的出题动向

  题目23:对《苏州园林》的内容和结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其总体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图案之美,而讲究美术之美,这种美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D、本文以先总说,再分说,后总说的结构形式,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点,从几个角度分别解说,写得严谨有序,条理分明。

  十、说明文的结构

  题目24:具体说说《苏州园林》的结构特点。

  题目25:具体说说《桥梁远景图》的结构特点。

  题目26:具体说说《活版》的结构特点。

  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说明文的结构形式递进式

  连贯式(适合程序顺序的说明文)

说明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探究说明文阅读的规律,总结阅读说明文的技巧;

  2、把握说明文的句子关系,掌握析总分的图示方法;

  3、能够运用析总分法解决说明文阅读的相关问题;

  4、提高说明文阅读的解题应考能力;

  5、培养探究文章奥秘的'欲望与能力,培养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数:30分钟。

  课型设想:

  1、复习课型,总结前一学段说明文学习成果并提高之;

  2、教学资源以综合运用教材资源为主,以换新角度,异向思维,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多向思维、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

  3、“引—导—练”一条龙,“探究—领悟—练习”一条龙;

  4、本课重点解决析总分法及其应用。

  5、本课难点为图示法;

  6、本课为小型课,30分钟,注意把握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小结近期说明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说明文阅读规律的欲望;

  引出怎样分析说明文、怎样解答说明文阅读题等一系列问题。

  从句子开始——

  二、析总分

  1、探究练习一:《中国石拱桥》首段。(最简单的)

  (以教师为主,使学生明白:说明文句子关系:总分与并列;句子关系的层级性;句子关系的图示。板书)

  2、探究练习二:《大自然的语言》第8段。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注意:2、3句的关系;结合说明方法分析;板书渗透析总分运用于解阅读题。)

  3、探究练习三:《大自然的语言》第9段。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板书)

  三、总结解题规律

  1、析总分的应用:(板书)

  1)、说明方法的分析;

  2)、说明要点的概括;

  3)、说明角度与方面;

  4)、段意与对象特征。

  2、规律总结:(板书)

  总分与并列,层级要分清;总是分的总,分是总的分。析分须知总,析总须知分;中心在于总,方法在于分。

  四、作业

说明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抓住事物的特征,在用准确的语言的基

  础上,力求真实。

  3、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外观察家中的宠物或大自然中的动物,并搜集其有关的资料。

  2.学生制作有关图片或相片,如:我和它的开心照、精彩镜头一百秒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要写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就是小动物,(板书)课前你们都收集资料了吧?那么你们都收集了什么样的资料呢?(生说)

  二、作文指导:

  怎样写说明文

  ⒈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第三单元都是说明文,学完这一单元,谁来说说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有什么特点?(板书)

  ⒉写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板书)

  三、班级交流

  ⒈讨论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⒉指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物品相关资料,你要从什么方面介绍?你会用到那些说明方法?

  (如介绍动物形态、种类、生活习性,)

  ⒊为了让人家了解你喜爱的`动品,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并把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先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

  (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方法引路,帮助学生克服习作畏难情绪。组内研讨交流,则能擦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

  可以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理清思路。]

  ⒋回忆平时积累的关于这种动物的好词好句好段,并鼓励学生适时运用,但不要大量抄录。

  5、题目的写法选择直接命题

  四、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⒈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⒉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⒊自行初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按一定顺序鞋,二是恰当运用说明的方法。

  [把习作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⒈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⒉全班交流讲评。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评。

  ⒊再次修改习作。

  ⒋习作展示:优秀习作展示;进步习作展示,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价,既帮助学生克服习作畏难情绪,又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六、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设计7

  一、复习目标:

  1、划分说明文层次,分析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概括层意。

  2、理清说明的顺序。

  3、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

  4、分析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体会说明文简洁、准确的语言特点。

  二、说明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

  (一)说明文的分类:

  1、依说明对象与目的: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依说明语言、表达方式: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二)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3、练习

  下面两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象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跑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摹状貌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列数据引资料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

  (四)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五)说明文的语言:

  从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加以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六)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

  2、递进式

  三、答题指导:

  (一)初读说明文,可以做哪些工作?

  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资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二)答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

  2、明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3、回答问题要简明得体,或者直接用原文中的话,或用简洁的话概括原文。不要脱离原文。

  中心句

  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进行表述。一般情况下一段只有一个中心句,且以短句居多。

  中心句的位置:大多在段首,有的也在段尾,极少数在段中。

  四、布置作业:

  练习答案;

  1.说明淡水资源污染严重,英国科学家研究以小鱼虫治理水污染的情况。

  2.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和无节制的生活污水的排放。或答:大量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各种化肥的使用,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

  3.湖水的富营养化造成了湖中各种浮动藻类的过度繁殖,水色变绿、水质恶化,严重抑制了湖泊中其他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4.举例子,以具体事实说明造成湖水富营养化的原因。

  5.我们应该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杜绝工业污水的排放,推广、采用污水处理技术,加大宣传力度等。

  6、.①海啸浪的波很长②周期较长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

  7、.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8、.不能去掉。用上这个词,说明海底地震并不是海啸产生的唯一原因。

  9、.类型发生地区逻辑

  五、复习反思:

说明文教学设计8

  一、复习目标

  了解说明文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辨析说明方法,把握说明顺序和结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关于说明文

  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目的在给人以知识。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中考主要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顺序、方法、语言的准确性的理解和分析。内容涉及环境保护、现代科技和身边的人文环境等。

  三、说明文的分类

  依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和事理说明文(旨在讲明事因、物因)。依说明的语言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不同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科技小品,最大特点是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

  四、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说明性(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也可用描写、议论、抒情使更生动、更形象、更准确),知识性(要给人以知识,是集中、直接的),科学性(必如实客观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通俗性(向广大群众传授知识为目的,要使大家易于接受)。

  五、说明的对象

  是说明的什么事物或什么道理。弄清说明对象可先看题目(很多题目表明说明对象)再抓住首括句或中心句(说明文用这些句子突出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六、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性质(硬、软、冷、热),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说明文的要点往往是事物的特征)。

  七、说明的方法

  分类别(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按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标准分类,然后依类逐一说明);举例子(从道理上说不太理解,举通俗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与对象是包含关系);打比方(把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列数据(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作比较(与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与对象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外延相等且完整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诠释不要完整,只是揭示一部分内涵且解释对象与解释的外延也可以不相等);摹状貌(通过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说得更具体、生动);画图表(事物关系复杂而抽象仅用文字不能明白,有时项目过多,一目了然)。

  八、说明顺序

  使说明内容条理化。时间顺序(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一般用于人物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程序也是时间顺序。要抓住表明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多用于建筑物的说明。要抓住方位词语)。逻辑顺序(按事物或事理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内部联系有因果、层递、主次、总分、并列等。认识事物的过程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要抓住表明关系的词语)。

  九、说明的语言

  准确性是先决条件,和多样性、灵活性并存。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或具体,或概括;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说明书文中使用术语和修饰限制性词语往往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从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准确无误。

  十、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总分总、分总、总分。事物说明文常用。分部分又按并列方式安排),递进式(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说明书文多用)。

  十一、要有广泛、丰厚的知识储备,要对科技的最新发展感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说明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 、能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和安排好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目标1 、 2

  教学难点:说明文的说明语言

  教学用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现代生活中的图案说起,引起学生对说明对象的仔细观察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

  1.先请学生对语文书封页进行欣赏、观察,然后小组讨论;

  2.提问学生,语文书封页象征含义及图案构成;

  3.学生评议;

  4.教师统一意见,给予评析。

  三、展示一枚邮票,巡回演示,分组讨论:

  1.认真观察,弄清画面的'构成,注意其中每一处细节,抓住其特征,弄懂它的象征含义。

  2.注意安排说明顺序,或自上而下,或从左到右,或由外到内。

  3.注意说明文结构,分清主次,重点突出主体部分。

  4.说明语言有主动与平实之分。

  四、各小组成员畅所欲言,教师巡视

  五、教师抽签提问,其他学生评析

  六、教师归纳

  七、学生动手列出写作提纲

  八、教师展示一、二提纲欣赏

  九、教师总结

  十、布置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 500字左右的说明文。

  参考题目有:

  1.说明某种商标的图案。

  2.说明某一本课本封面的图案。

  3.说明一张你喜欢的邮票上的图案。

  写作指导:

  1.仔细观察图案,弄懂其象征含义;

  2.注间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安排好说明顺序。

说明文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1、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等一系列文章,这些课文都属于什么体裁的?(生答说明文)根据各种模拟题推测,今年说

  明文阅读继续成为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江山。今天我们就来做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

  二、说明文的概念及类型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二)说明文的类型

  说明文分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

  三、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方法

  3.说明文语言。

  4.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知识点答题技法

  1、如何把握说明对象?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如何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看标题 标题中的修饰 限制成分

  二抓中心句 例如《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三借助说明的内容概括事物的特征

  3、分析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如人分为:男人、女人。

  (4)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5)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6)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9)配图表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1)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2)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4)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5)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6)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7)引资料:引用,标记是引号。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9)配图表

  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再概括答题技巧

  1)、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 答:这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的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作用:使所比较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答法:通过某甲和某乙的比较,突出了某甲的某个特点。

  2)、列数字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

  答: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赵州桥雄伟的特征。

  作用:翔实具体,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答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的写出了某物的某个特点。

  3)、举例子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一特点,使人信服。

  作用: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答法: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某物的某个特点,使人信服。

  4)、打比方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

  答: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答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物的某个特点。

  5)、分类别

  按屏的建造材料及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答: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作用: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答法:准确地揭示了某物的某个特征。

  6)、下定义

  屏风是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答: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地从本质上说明了屏风的特征。

  作用: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答法:对某物的某个特点分类说明,使文章严 密细致,条理清晰。 总结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找规律、找方法)

  作比较: 突出被说明对象特征

  打比方、摹状貌: 使说明生动、形象

  列数字、举例子: 使说明内容具体化.准确化

  下定义: 准确揭示事物本质特征

  分类别: 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引用: 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实战演练:

  4、

  5、说明文语言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是说明文这种文体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这一特点决定的。在说明文阅读题中常以某个起限制修饰作用的字、词、句的选择、替换、增删来引导同学们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文中的修饰、限制性词语。

说明文教学设计11

  设计思路:

  说明文是初中语文的三大文体之一,通过本课系统地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2)能抓中心句、关键词快速把握被说明文的主要特征;

  (3)能指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说明方法在其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难点:

  1、抓中心句、关键词快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2、辨识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体会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3、能指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方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温习一下第三单元,看看能不能有一点新知?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以《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为例来总结一下如何快速把握被说明事物主要特征?如何快速辨识不同的说明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其作用?

  二、知识回顾

  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一事务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等进行解释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主要目的是教给人知识,以知益人。

  三、把握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1、快速浏览《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2、思考:有什么快捷方法或者小窍门帮助我们迅速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吗?

  3、归纳补充学生答案:寻找文段开头、结尾或者中间的中心句或者抓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把握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4、巩固练习:比一比谁找的快?学生做完后交流作题方法。

  出示一则说明文阅读片段: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辨析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体会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方法你知道哪些?(板书,其他在学案上写)

  2、出示几个有代表性的句子,你能准确辨识他们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有什么好办法教教老师?

  3、小结归纳:看标记: 举例子——“如、例如、比如、又如” 打比方——“像、是、成为”

  作比较——“比??、和??相比”

  列数字——数词

  做引用——引号

  4、以上面几个句子为例来体会一下说明方法的作用。

  (1)(出示一处用到举例子的语句)一生说其作用,其他学生按考试时的分数标准给他打分并说明打分理由。

  (2)共同总结得分要点: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语境点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如举例子——具体可信;打比方——生动形象;作比较——鲜明突出;列数字——准确。

  引用——有力,准确!

  而且语言组织一定要完善:“使用( )这种说明方法( )地说明了()的( )的特征。”(师说完一生板书)

  (3)学生自问、互问上面几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5、巩固练习:做上文出示的阅读文段中分析说明方法的题目。

  6、补充:提问方法“万变”但不离“其宗”如:给划线句做批注。

  五、辨析说明顺序

  请指出这三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补充:《苏州园林》还有别的说明顺序吗?

  小结:说明文的三种说明顺序一般是由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说明顺序的,所以不同的说明对象运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

  六、延伸总结

  1、至少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周围的一个事物,如:笔、灯、字典??提示:可以先用一句话概括它的某个特征,再据此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例如:我的文具盒外形很漂亮,如同一座两层的小阁楼!(打比方)

  2、学生小结收获。

  3、结束语:看来温故还真能知新!那么现在可以为师了吗?其实你们能总结出这么好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已经是一名了不起的老师了!希望大家以后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常思考常总结的好方法,继续总结说明文其他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学习就可以无师自通了。

  七、布置作业

  阅读文章,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出该文的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文教学设计12

  一、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体会作者在介绍说明对象时材料的详略安排。

  3、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的自豪感。

  二、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体会材料安排的详略得当和说明的条理性。

  三、 课时安排及教师准备

  1、时间:一课时

  2、准备:PPT课件

  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金秋十月,盛世华诞。天安门前,大阅兵那威武雄壮的场面,仍在我们的脑际反复展现。而在天安门的后面,就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黄传惕的文章一起去游览那宏伟壮丽的宫殿。

  (二)学生浏览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请同学合上书,一起欣赏《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影片。看完之后,请说说你知道了故宫里的哪些建筑物?

  (学生凌乱地说出一些建筑物的名称,“如果不按一定顺序来介绍事物,就没办法向别人说清你所要介绍的对象”。)

  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一”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建筑物的名称,并把它们按顺序排好。

  (三)看故宫平面示意图,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详略安排。

  1、教师演示故宫的平面图,各种建筑物由南到北依次出现。

  2、教师提问:作者在介绍故宫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回答:按照由南到北的游览顺序行文的。)

  3、教师提问:文中出现的宫殿名称不下十个,不可能面面俱到,请问作者详写了哪些宫殿?

  (学生讨论:它是故宫最大的建筑,最具有代表性;它是皇权最集中、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四)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

  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看看它们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开头是引出说明对象,结尾是总结全文,在文章结构是是“总—分—总”结构。

  (五)总结本课的学习心得

  在介绍规模宏大的建筑物时,要有一定的方向性,按浏览顺序来介绍;在介绍内部陈设时,一定要选好立足点,用准确的方位词来介绍;在材料的安排上一定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六)课堂实践

  (学生欣赏一幅卧室图片)

  教师提问:

  1、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这个房间的总体印像。

  2、你将以哪一块作为立足点,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个房间?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介绍重点介绍对象,会分别从它的哪些方面来介绍它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把学生们说的内容攒在一起形成口头作文。出示范文《我的卧室》,加深体会)

  (七)作业布置

  下课后请以《我们的校园》为题,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说明文。

  五、 板书设计

  14、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整体:游览顺序

  局部:立足点

  详略安排:详写太和殿(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

  (外观、内饰、位置、功用)

  文章结构:总——分——总

  一、导入新课

  金秋十月,盛世华诞。天安门前,大阅兵那威武雄壮的场面,仍在我们的脑际反复展现。而在天安门的后面,就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黄传惕的文章一起去游览那宏伟壮丽的宫殿。

  二、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首先巩固一下生字词

  生读一遍,生领读,其它跟读两遍

  额枋fāng藻井(zǎo)击磬(qìng)鎏liu金鳌头áo迥然不同jiǒng蟠龙(pán)琉liu璃li

  2、其次检查一下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现在你对故宫知道多少呢?请用一句话说一说

  三、预习的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览吧。

  1、我们先选出7位声音响亮动听的解说员。

  2、同时在听时。请六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游览的平面图。每三人一组共同完成。

  3、其他同学在下面边听边完成两个问题:

  1、按文章的说明顺序用铅笔填写115页的图。

  2、看一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3、并找出介绍最详细的地方?

  师生评价黑板上的图

  生生组内交换课本,相互补充完善。每组推荐一名画的最好的,站起来表扬。

  思考:依据我们刚才画的图,看一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4、并请一同学到讲台上由南向北的顺序简单介绍故宫。

  5 、在游览过程中,那个地方介绍的最详细?包括那几个段?

  太和殿5---8段,作者在其他地方只是简单介绍,甚至一笔带过,作者为什么要在这儿重点写呢?要明白这个问题需要再次到太和殿细致的看看。

  四、精读课文5---8段。请3生读567段齐声读第8段

  探究讨论:师小黑板出示问题:每排一段

  分排探究

  1、5—8段分别从那一方面介绍太和殿?

  2、从5—8段画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句子。这些句子体现了太和殿的什么特征?

  整体探究

  3、所有这些特征说明太和殿的.设计目的是什么?

  4、5—8段是用什么顺序介绍太和殿?

  分析:

  4、5段写外观,突出了太和殿的色彩鲜明、雄伟壮丽特征

  如:“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宫殿……同台基相互映衬”、 “矗立在7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等。 6段写内部装饰,突出了内饰精美、庄严富丽特征。

  如:主要写龙的姿态: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

  7段写位置,突出布局统一的特征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

  在文中还有那句话也说了太和殿位置?

  8段写殿的功能,突出了威严和神秘特征。

  写了大典时的情景。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讨论交流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在这儿重点且详细描写呢?

  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也是最大最宏伟壮丽的殿堂;最精美的殿堂,因此最具有代表性,突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体现了故宫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目的。

  师总结:因此我们在写说明文参观建筑物时就要抓住重点进行详写,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

  五、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

  1、说明顺序

  2、突出重点

  六、布置作业:

  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向在座的老师们介绍你们的教室,就如本文重点介绍太和殿一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详写做到重点突出。

  一、备课细心,空间顺序细化,课件做的非常好,新颖有趣,震撼人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尤其是从太空中向地球靠近到26中的操场的画面,使同学们一下子坐直了身子,大家心潮澎湃,就连听课的老师也激动不已,大家都为自己在26中工作学习而感到自豪,学生也会为自己的母校感到骄傲,这也成为这节课的一个重要亮点之一。

  二、语言富于亲和力。

  课堂中教师注重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技能的训练和习惯的养成。比如说及时肯定学生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能够联系旧知的方法等等。教师语言感染力强,使学生倍受鼓舞,发言的积极性被逐渐调动起来。三、课堂结构流畅。

  从字词的预习检查入手,逐渐向品读原文过渡,再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尝试介绍26中布局或介绍自己小房间,使学生能够学会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就更深刻,学习技巧和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强化五、在课堂里教师做到了用语文知识的本身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情绪高涨,而且注重关注全体学生,就连后进生也能够积极发言,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几点建议:

  1、时间安排太紧张,使教学过程有点“赶”,分析课文结构用的时间似乎多了一点,造成了做课堂片段练习的时间不够,以便使的重点不够突出

  2、学生活动不够充分,教师引导显得过多。

  3、背景音乐在课件中的作用没有适当的发挥。

  4、课堂中关于说明方法的分析“摹状貌”有点草率,学生似乎没有得到非常明确的印象虽然每次课堂都是遗憾的艺术,但是每次课堂又都是锻炼和提升自己、及时自我反思的好时机。我感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习惯不足之处,比如容易出现时间分配问题,也是今后自己应该努力突破的地方。可喜的是我在与学生交流的亲和力方面有了较大进步,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学生的思想投入课堂、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我会更加努力。今后应该发扬的是:课件的精美的、环节的勇于创新、课堂教学的内容密切联系实际,师生沟通和谐自然,注意改进的是:教学环节的宁缺勿滥,学生活动的充分自然,课堂反馈的简洁得体。

  金銮殿蟠龙琉璃,玉玺妃嫔湛蓝,鳌头傀儡鎏金迥然不同击罄,诏书角楼,垂脊粱枋藻井,额枋斗拱望柱流云火焰

  (有些与建筑物有关的词如“粱枋”“垂脊”“藻井”等,农村孩子确实没见过,要配以图片,利于对文本的深入学习)

  三、出示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投影)

  今天,我们的学习创意是:

  浏览一篇,概说行踪;

  巧移一段,理解结构;

  简说一物,提炼写法;

  赏析一段,揣摩美点。

  四、课堂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之一:浏览全文,概说行踪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进而理解“空间顺序”。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先看一下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故宫平面图,老师想听一听大家预习的情况。

  要求:找出有关表明作者参观故宫路线的句子,然后在平面图上标注出主要建筑来。

  1.学生默读课文,标注建筑名称。

  提醒关注以下建筑物:

  1.午门2.神武门3.西华门4.东华门5.角楼6.汉白玉石桥7.太和门8.太和殿9.中和殿10.保和殿11.乾清宫12.交泰宫13.坤宁宫14.御花园15.景山

  2.全班交流。

  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教师建议积累下面几句话,往往在写游记交待行踪变化的时候用的着,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先画下来:

  “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等等。

  3.质疑:课文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介绍,不行吗?作者选择这条路线来介绍故宫博物院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其好处在哪儿?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悟得:

  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大众的传统习惯,我们拜访一个人要走大门,参观一个地方要走正门;

  这样的说明顺序,让我们的观察很全面,因为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上或两旁,沿着这条线走,其他主要建筑物就容易观察到;

  这样的说明顺序,强有力地突出了说明的重点(同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规划一样,把重点建筑物放在了前面);

  这样的说明顺序,有利于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由北向南的顺序写,就不能足够地表现其威严的气势)

  请同学们记下一句话:介绍一个建筑群,首先要选择一条有利的路线;观察路线设计得好,说明的顺序就会很清晰。

  学习活动之二:巧移一段,理解结构

  教师提出主问题:

  这篇课文中的第7段是一个长句,多年以来不断有人指出它出现的位置不对。根据全文说明顺序的安排,你看第7段最好放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部分进行反复的研读,弄清楚全文的说明顺序,划分说明内容的层次。

  学生交流看法。

  师生评议,梳理思路:第5段介绍太和殿的外景,第6段介绍太和殿的大殿,而第7段是总写三大殿在紫禁城的重要地理位置,这一段可以看做是对三大殿介绍的总结。但接下来的第8段仍在继续介绍太和殿的用途。这样,第7段切断了课文对太和殿的介绍。整体考虑,把它放在第10段后更符合文章的整体结构。

  请同学们记下一句话:介绍一个建筑群,要对各建筑物进行恰当的归类;总写一下布局和位置;用好总说句、总结句、过渡句。

  学习活动之三:简说一物,提炼写法

  “简说一物”就是简单评说一个建筑物——太和殿。本文重点介绍太和殿,因为它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它又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

  要求:请仔细阅读写太和殿的5、6、8段,提炼写一个建筑物的方法。

  简说的角度:写什么;怎么写。

  学生研读,批注,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发言。

  师生共同研究:

  介绍一个建筑物,可以写它的位置、外观、内部布局、用途等;

  这几段话写得主次分明,既有关键设施,又有陪衬构件,二者相得益彰;

  这几段话选取重点建筑详细介绍,有利于突出建筑群的个性特征;

  第5段话多次写到“龙”,突出了金銮殿的皇权地位;

  第5段选准了恰当的立足点——方台,因为太和殿内部布局都是以方台为中心,有了观察的立足点,就使得介绍更有条理性;

  第5段写大殿内部,准确地运用方位词,把殿内布局交待得多么明确具体(请学生圈画出方位词);

  这几段话平实说明中不乏生动描写(如在湛蓝的天空下;大殿廊下,鸣钟击磬);

  这几段话紧紧扣住了建筑的总体特征来写;

  这几段话里始终有个“游览者”暗藏在里面(显得格外辉煌,仰望殿顶,乐声悠扬,烟雾缭绕);

  第5、6段里,数词的使用很准确

  请同学们记下一句话:介绍一个建筑物,可以写它的位置、外观、内部布局、用途等;要突出主要特征;把握空间顺序,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写构成部分要详略得当;平实说明中要有适当的描写。

  学习活动之四:赏析一段,揣摩美点

  课文第16段共有四句话,老师做了如下改写。请你比较,改写与原文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出示改写内容:

  御花园的后面是顺贞门,到了顺贞门就到了神武门,我们就看到了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看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与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请你选择一句话做赏析,可以就它的句式用词、表达技巧、表达作用(内容上或结构上)等方面来谈。

  教师示例:第一句话用词精炼,“从出就到,对面就是”,一句话写出四个建筑(地方),并且交代得很清晰(如“对面”一词,位置交代很准确),还有游人的影子,很有情趣。“到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不仅仅是为了交代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还告诉我们此时游览故宫即将结束。

  请大家交流下面的三句话,做点赏析。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点拨,评点:

  ①说明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科学,就是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②写景山公园,传达出故宫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以及伟大的创造力。

  ③说明文语言的精练、准确表现出作者思维的严密,正体现了一种科学严谨的精神(读“而”字时,在“而”后稍作停顿,有递进、强调的意味);“望”写出立足点之高,眼前的“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只有望得到,不能“看”得到。

  ④“望”是一个全景式的镜头,在局部介绍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全新的画面,这是因为有了一个新的立足点,写景山不仅不多余,而是智慧的一笔。

  ⑤原文把两个“这样”分开来说,有着重强调的意味,合起来句子的语气就较弱了。突出不出作者对中华建筑艺术由衷的赞叹之情。

  ⑥说明中的描写为的是更具体、清晰地显示事物特征,“层层”“重重”“道道”突出了紫禁城的“宏伟”(宏大壮丽),“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突出了紫禁城的“和谐统一”(布局统一)这种描写十分简洁,完全不同于散文中的描写。

  “说明中的议论”则着眼于说明特征,意在深化人们对事物特征的认识,同样比重不大,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仅仅一两句话,流露出的感情却是浓浓的——对中华文化瑰宝的热爱和赞颂。

  五、课堂小结

  写一个建筑群,要选好观察路线,确定好说明的空间顺序;还要结构好段落层次;要重点选取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选好立足点,用好方位词,写详细一些;介绍建筑要有适当的描写语句,来突出特征,润泽文面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故宫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说明文教学设计13

  课型: 综合课设计: 审核:审批: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月 日 星期

  第 2 课时累计 课时

  学习过程

  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目标解读(1分钟)

  学习目标:

  1、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寻点探究,并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2、学习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学习重点: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寻点探究,学习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二、夯实基础 (课堂5分钟,课前预习15分钟)

  精读第一段

  1、要给第一段划分层次的话,应该怎样划分?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每个层次的内容。

  2、第一段中“姿态万千”和“变化无常”在文中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的'?

  3、品味一个词

  这一段中有一个词语特别有意思,你知道是哪一个吗?

  三、能力提升(35分钟)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比比谁找得最多!

  在文中找出最少两处运用了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知道吗?

  这种说明方法跟我们以前在散文、记叙文中学过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比谁找得最快!

  在文章当中找一找运用了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吧!

  3、比比谁找得准!

  《看云识天气》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四、总结梳理

  五、过关检测

  《课时优化》

  说明文的常用结构模式: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2、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3、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4、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5、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说明文知识小解: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常见的八中)等等。

  说明文语言特点:

  科 学、 、周 密、等特点

说明文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学会运用说明文的学习做题。

  【学习、难点】:

  学会运用说明文的学习做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知识回顾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说明文阅读指导。首先,老师想先了解大家对说明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根据说明对象及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说明语言的风格,说明文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大家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点,还要知道他们是如何体现在中考试题上的,老师通过对近年来中考试卷的分析,将说明文的角度大致上划分为六个方面:

  大屏幕显示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辨别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判断说明顺序

  5、理清文章结构

  6、综合素质的考查。(学生读)

  二、自主复习,合作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三篇说明文,浏览,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点对课文进行梳理。

  如果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的,向小组同学请教。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说明对象的特征:巍峨、雄伟、庄严。说明顺序:由远及近、有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时空结合的从东起依次到南、到西、到北的方位顺序和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还有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语言:准确而富有变化。)

  《巍巍中山陵》

  (说明对象的特征:巍巍。说明顺序:以空间顺序有条不紊的加以说明。课文由外到内,由总体到局部展开说明。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如:“显得分外雄伟高大”“长约7千米”这些限制词、修饰语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凡尔赛宫》

  (说明对象的特征:艺术价值高。说明方法主要运用了分类别和列数字。说明语言准确而富有文学性。)

  三、学法总结、提出疑惑:

  (一)学法总结:做说明文的阅读题,可以从这里入手:

  1、有什么快捷方法或者小窍门帮助我们迅速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吗?

  归纳补充学生答案,大屏幕显示:

  (1)寻找文段开头、结尾或者中间的中心句

  (2)抓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把握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2、你能准确辨识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小结归纳,大屏幕显示:

  看标记:举例子——“如、例如、比如、又如”

  打比方——“像、是、成为”

  作比较——“比……、和……相比”

  列数字——数词

  做引用——引号

  3、说明方法的作用。

  (1)(出示例句:“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比较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一生说其作用,其他学生按考试时的分数标准给他打分并说明打分理由。

  (2)共同总结得分要点:

  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语境点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大屏幕:

  举例子——具体,有说服力 打比方——生动形象;

  作比较——突出强调 列数字——科学准确;

  下定义——科学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画图表——直观形象

  而且语言组织一定要完善:“使用()这种说明方法()地说明( )的()的特征。”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体会:

  如“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①“各”字能否去掉?

  ②“两肩”能否换成“两侧、两端、两边”等词?

  分析思路:“各”是分别的意思(解词),说明大拱的两肩上分别有两个小拱(带词解句)。去掉后,意思就变成了大拱的两肩上共有两个小拱(去词解句),不准确,这个字体向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两肩”说明小拱在大拱之上,如换成两边“”就无法确定小拱的准确位置,“两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换。

  得出技巧: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渡:当然,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不仅是准确科学,它还表现为生动形活泼,这类题目怎么做,如“再如“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请你对这句话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

  同样给你技巧:说明方法(修辞方法)+作用+语境分析+指出说明事物的特点

  (二)、你还有什么疑惑?

  过渡:技巧握在手,做题不用愁。我们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下面进入演练环节。

  四、演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比较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做阅读题,组内交流,提出疑问,教师点拨。)

  五、我的复习收获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梳理了说明文的基础知识,总结了一些说明文阅读的方法。可方法不是比较关键的,认真的态度比较重要。平时我们要认真复习,将学会的方法融会贯通,那我们做起题来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了。

  七、拓展

  至少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周围的一个事物,如:笔、灯、字典……提示:可以先用一句话概括它的某个特征,再据此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例如:我的文具盒外形很漂亮,如同一座两层的小阁楼!(打比方)

说明文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利用跳读、浏览、默读等方法,快速获取说明对象的信息。

  2、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说明文中写动物是抓住动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说明的。

  3、运用学到的方法,尝试编写动物说明文的写作提纲。

  重点

  了解说明文中写动物是抓住动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说明的。

  难点

  尝试编写动物说明文的写作提纲,以及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动物说明文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出示游戏“猜一猜”)

  现在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出示课件,板书“小动物”)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在不同的文章中,小动物们或可爱,或机灵,或凶猛,或调皮,真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今天,我们将在同一种文章体裁中去领略小动物们的风采,那就是我们5单元学习的一种文章体裁——(课件出示并板书:说明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复习回顾,明确方法

  1、什么是说明文?

  2、我们前面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学习说明文的?(出示课件)

  (明――说明对象,抓——对象特征,析——说明方法,赏——说明语言)

  3、那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松鼠》这一课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

  (1)《松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文章说明了松鼠的哪些方面的特征?

  (3)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一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梳理信息,明确学法:(明对象――抓特征――析方法――赏语言)

  四、合作探究,巩固学法

  现在,我们运用上面的学法,学习《鲸》《“虫国杀手”—螳螂》《螳螂》

  学习提示:

  (1)先自主学习,运用“跳读、浏览、默读”等方式,快速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方法,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2)再小组合作,讨论,填写表格。

  (3)全班交流展示,小组长要注意分工。

  (交流说明方法时,要用具体的句子来说明,交流语言提示:“请大家看到第自然段的句话,这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的特点。”)

  五、比较整合,求同存异

  1、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之处。

  2、再说说你发现的相同之处。

  3、回顾整合,达成共识

  动物类说明文

  (1)抓住对象的特征(比如外形、生活习性,还可以抓住行动、种类、分布等);

  (2)突出重点,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运用生动描写或平实说明的语言,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六、练习写作,运用学法

  学以致用

  运用学到的学习说明文的方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先列习作提纲(也可以用思维导图),再查找相关的动物资料,写一篇说明文。

  七、推荐阅读

  布封的《自然史》

  布封的《自然史》全书36卷,堪称煌煌巨著。作者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了地球、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演变历史。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矿物史等几大部分。

【说明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说明文教学设计06-20

教学设计反思10-12

教学设计与反思03-04

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11-03

头饰设计教学反思04-04

彩球设计的教学反思04-04

提袋的设计教学反思04-04

《观察日记》教学设计12-01

数学教学设计反思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