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作文大全>写景作文>三年级描写景的作文300字

三年级描写景的作文300字

时间:2023-11-24 16:44:02 写景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描写景的作文300字[通用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描写景的作文300字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描写景的作文300字[通用4篇]

三年级描写景的作文300字 篇1

  我的家乡在潮州,潮州是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城市。那里有一座美丽地韩江大桥!

  韩江大桥全长1978米,宽4米。能同时容纳4辆卡车并排行驶,远远望去,像一条横卧在江面上的钢铁巨龙,显得十分壮观、雄伟、秀丽!

  桥面分为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每天机动车道上的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数不胜数。人行道上的人也非常多,站在人行道上,看着桥下清澈的.江水,便会忘掉所有地烦恼,想起一些美好的事情。

  桥两旁的石板又高又壮,像是无数名士兵保护着韩江大桥,石板上还雕刻着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有“双龙戏珠、丹凤朝阳、单龙飞舞”等,给韩江大桥“锦上添花”。

  韩江大桥的建筑风格真是千姿百态,巧夺天工!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韩江大桥,我相相信总有一天,韩江大桥一定可以成为潮州一颗闪耀的明珠!

三年级描写景的作文300字 篇2

  轻轻地,轻轻地,秋风姑娘吹走了炎热的夏天,带来了凉爽的秋天。秋雨姑娘像一把钥匙,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时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秋风姑娘先来到了田野,稻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层金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大豆宝宝们正蹦蹦跳跳地离开妈妈的怀抱,正准备独自去旅行。朵朵棉花像一个个胖娃娃露出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高粱涨红了脸,玉米露出了金黄饱满的牙齿。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着走着,秋风姑娘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果园,果园里到处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有红彤彤的苹果,你争我抢地向我们露出它们红红的脸颊;黄澄澄的梨有的藏在树叶丛中,有的欢蹦乱跳地跑了出来,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

  最后,秋风姑娘来到了树林中。秋风轻轻吹,一片片火红的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银杏树的叶子非常小巧、精致,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秋风姑娘送来的礼物是多么美丽,多么热闹啊!

三年级描写景的作文300字 篇3

  秋是美的,但秋是什么颜色呢?是红是黄还是绿?抱着这个问题,我决定出去散散步,看看秋天的景色,也许能找到答案。

  我首先来到公园,还没进公园就闻到阵阵花香,听到悦耳的鸟声,真是鸟语花香啊!一进入公园大门,就看到许多树叶变成黄色了,那些飘落的叶子像翩翩起舞的蝴蝶,美极了。菊花也争先恐后地开着。黄的、紫的、白的、还有深黄的,都在昂首挺胸地开放着,好像在争选谁才是最美的花似的。

  我又来到了果园,看到许多果实都成熟了,沉旬旬地挂满枝头。青皮柑像星星点点的小灯笼挂在大树上,等着人们去采摘。葡萄挨挨挤挤地挂在架子上,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葡萄的颜色丰富多彩,有紫的、红的……苹果红通通的,好像扬起的笑脸,我受不住诱惑,摘下一个赏一口,非常香甜可口。或青或紫的甘蔗也高高地立在马路两旁,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微风吹起,甘蔗的叶子发出唰唰的声音,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啊!秋天你一定有一支五颜六色的彩笔,要不你怎么能把整一个世界变得这样美丽,这样灿烂!

三年级描写景的作文300字 篇4

  早晨起来,妈妈就要带我去郊外玩。

  吃了早饭,我就迫不及待地跟着妈妈来到田野里,只见眼前的稻子金灿灿的,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那火炬般的高粱,像一群群亭亭玉立的少女,肩挨肩地站着。

  棉花也笑了,还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大豆成熟了,叶子落光了,饱满的豆荚胖得差点胀破了肚皮。

  路旁的野菊花有许多颜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不知不觉地,我们又来到了果园里。

  苹果红红的,像娃娃的.脸,谁见了都流口水。

  柿子挂在枝头,远远望去,像一盏盏小灯笼,它们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橘子树上结满了橘子,有青的、黄的,好看极了。

  大雁的嘴里唱着歌,告别了秋天,向南方飞去。

  多彩的秋天,丰收的季节。

  秋天,秋天,我爱你……

【三年级描写景的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三年级写景作文02-02

写景三年级作文04-11

三年级写景作文06-18

(经典)三年级写景作文11-17

三年级写景的作文11-03

三年级写景作文09-24

(精选)三年级写景作文11-24

三年级写景作文【精选】11-24

早春三年级写景作文12-20

写景三年级学生作文11-02